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体委:一般由班上身材高大的男同学担任。他有时可能愣头愣脑,有时可能热血澎湃,有时可能专注认真。生活对于他而言是一个竞技场,你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只会冲你傻傻一笑。  相似文献   

2.
站着的大米     
他6岁,是个干什么事情都要慢半拍的孩子。 他经常赶不上公交车,哪怕赶上了,且是他最先上去,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站着,因为,他始终没有别的孩子动作敏捷。因此,他常常是站着到达远在10里开外的小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侠小说中,少年剑侠出道之时,往往是锋利无比的宝剑;等到武艺精进时,用的反而可能是一口不开刃的钝剑,因为锋利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内功开始变得沉浑雄厚,当成为名震江湖的大侠时,他可能就只用一根木棍了,这就是说,金属那样的锋利和质地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着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写一写。  相似文献   

6.
韩寒的博客竟然成了语文试卷上的文靶,可能是韩寒始料未及的。他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一口咬定他自己没有锗,并且觉得把他的博客拿出来示众,是侵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Easy Know Star     
王睿悦 《音乐世界》2010,(20):26-27
二宫的声音被松本润评为乐屋里最想要听到的声音,其实并不是二宫的声音有多好听,而是他是一个随时都能保持轻松状态的人。其他人可能在Live演唱会之前都会不想说话,或者想要冷静一下,二宫则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说话,完全不会影响他的聊天心情,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开朗活跃缓和了演唱会前乐屋里的紧张气氛,成员们听到他的声音之后也开始慢慢地放松了自己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聊天室     
CANDY:可能是中午刚吃完西湖醋鱼的原因吧,这会儿我的心里也变得酸溜溜的了。可怜的“疯子”啊,没能等到学校的天文观测台安装好,就不得不离开了学校。我估计现在他很可能被他爸爸给关到杂货铺看店面去了。小E:“疯子”对外星人的痴迷与执著近乎疯狂,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几乎让人佩服。不过我却以为,他这种“疯狂”不够纯粹,这里面可能藏着他的小心眼儿呢!像那个饥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柴的微光中幻想的烧鹅一样,“疯子”在他的外星人梦想中寻找丢失的亲情。“疯子”极力想证明他是一个外星人的后代,不过是想借此蔑视那个…  相似文献   

9.
小胖胖     
许智睿,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可能是由于胖。所以不喜欢运动,做事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正是由于他做什么都不够专注的态度激怒了我,课堂上,他不举手我也会点他名字。没想到的是.几次问题都没难倒他,反而是他精彩独到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1.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常感到今天的师生关系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学生并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少,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定位,我在学问上可能不如我的学生,他看的书可能比我多,他的阅历可能比我丰富,但是我的训练比他更严格,我是严格的经受过了基础教育、高等本科教育、高等研究生教育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训练。我知道如何严格地做  相似文献   

12.
李蔚红 《山东教育》2005,(23):96-96
夏树的嗓子哑了,可能是受了风寒,还不时地咳嗽。担心他在幼儿园里喝不上水,发展起来,今天又让他留在了家里,他留在家里,我就要在家里看稿子,看着他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作家,可能只是偶然,但跟他的少年经验、人生际遇,跟他对少年时代的记忆是否深刻,跟他表达的意愿是否强烈,都很有关系。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变成一名作家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1,(25)
因为彩虹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太阳的正前方,所以看彩虹的时候,是不可能看到太阳的,更不会感到阳光的刺眼。由此可以推断出,是乙的供词暴露了他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外教史蒂文     
潭芬 《成长》2006,(5):12-13
大二下学期,为了四级考试,系里特意给我们开了口语课。那天,正当大家对未曾谋面的外教雀跃时,一位黑黑的大高个走进教室。他上着红花衬衫,下穿牛仔裤,脚上是一双可能足足有50码以上的旅游鞋。他就是我们的外教。“真黑”,“我们都议论纷纷。他可能已经习,顷了这样的聚焦,静静走上讲台,放下包自我介绍。他来自喀麦隆,  相似文献   

16.
雨薇 《家教指南》2006,(9):31-31,40,41
1岁半到2岁左右,宝宝开始玩假装或者想象游戏,在宝宝虚拟的世界里,每个物体都不仅仅是这个物体本身,它们往往代表着更多别的意义。对宝宝来说,一块积木今天是小船,明天可能就是一只小兔,后天还可能是一座房子……也有的时候,宝宝的假装游戏正好反映出他的心理活动。比如宝宝的小宠物意外死亡,他就会在他的游戏里表达他对死亡的恐惧与悲伤,因此,他会不停地在游戏中让他的小宠物一再地重现它当时意外死亡的情景等等。宝宝就这样通过他的想象游戏,在他的每日生活中通过实践逐渐掌握各种社会行为的规则,体验到一种获得控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周朴园之所以强迫无病的妻子吃药,一是因为他自以为是的心理作怪,二是出于维护他的威严与秩序的需要,还可能是掩盖其底细的需要。他对“死掉”了的侍萍的怀念是真诚的,但对“复活”了的侍萍却是冷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园长     
在幼儿的生活中,园长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说熟悉,是因为园长在幼儿园里,幼儿会看得到园长,甚至还可能跟他打交道,也经常(至少可能)听老师、家长提到他;说陌生,是因为园长的工作、生活毕竟更多地远离幼儿视线,而且通常也不会有人向他们讲授有关“园长是什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赖希与弗洛伊德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认为治疗精神病不能仅仅“就病治病”,更重要的是要改造社会,消除导致精神病的社会根源。因此,他主张既要进行“宏观革命”,又要进行“微观革命”。其实,他在理论和实践上不仅以“性革命”取代了“微观革命”,而且也取代了“宏观革命”乃至全部意义上的革命,他企图以维护性权利、提倡性自由来反对性混乱、遏制性犯罪乃至挽救整个人类社会,这当然不可能。他的“性革命”说确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从整体上看是空想,是脱离现实的,错误的,他提出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他指出的道路也走不通。  相似文献   

20.
“爸爸妈妈,快看!”你的孩子尖叫着,他要向你展示他刚掌握的每一项新本领———单足跳、翻筋斗、吹口哨等。刚开始时,你可能觉得他很可爱,但如果他无休止地向身边每一个人,展示他的并不怎么高明的本领———或者老爱向他的伙伴们炫耀他有世界上最大的芭比娃娃和玩具火车,你可能就会担心他会惹人厌烦。自我炫耀对三至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米勒博士说:“它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对自己力量的认识正在增强,它就是孩子在宣称———‘看我的!’这是他们旺盛生命力的表现,你的孩子希望你能分享他的激情和欢乐。毕竟,你们会为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