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和美国在援非模式上都有所调整。总体上看,美国意识形态优先的援助方式脱离了非洲当下的民生急需,成效不甚理想。中国经济优先的援非政策却因较为理性务实并给中非双方都带来了实利,获得了持续推进的动力。美国的民主援助并未能帮助非洲从整体上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但它开启了非洲的民主化历程;中国的民生援非虽然受到非洲各国的好评,却无法彻底解决非洲的发展问题。因此,未来的援非需要根据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援助路径和模式,寻求符合反映非洲本土诉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OECD长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援助与发展,而教育援助一直处于对非援助的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分析1995—2017年OECD数据,发现OECD教育援非在规模、结构、区域、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国际教育援助机构的鲜明特色。OECD一直重视教育援助的有效性,注重将教育援助如何促进就业提升、促进经济发展和发挥援助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放在首位。21世纪以后,OECD结合非洲国家发展实际,积极转变援非教育政策和举措,发挥自身教育援助优势与特色,重点提升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实施精准化和立体化教育发展援助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援助效力。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以中非传统友谊与合作交流为背景,以非洲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为动力,以国家教育部、商务部的援非政策为指导,以浙江的人文经济与地域优势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为基础,以教育部的教育援非基地和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学》学科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教育援非,促进中非合作交流,为进一步巩固和增进中非友谊作出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天津中医药大学做为教育部援外基地,多年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丰富的对非合作经验,成功承办了多期教育部面向非洲国家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为加强中非各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援非项目工作实践出发,对中非传统医药领域广阔的合作前景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以教育部援非项目为平台,加强中非各国间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天津中医药大学做为教育部援外基地,多年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丰富的对非合作经验,成功承办了多期教育部面向非洲国家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为加强中非各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援非项目工作实践出发,对中非传统医药领域广阔的合作前景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以教育部援非项目为平台,加强中非各国间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援非涉及全球共同关注的地域"非洲"、全球共同的议题"教育"以及全球共同的诉求"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全球积极参与和共同治理的领域。其成效明显,促进了非洲教育的发展,但在援助理念、模式、经费、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其成效和不足,在全球"善治"的视角下,教育援非需以建设"和谐世界"为导向,以"以非为本、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为理念,实施"多方合作、多模式运作、多层次目标"的援助。  相似文献   

7.
欧盟对非洲的援助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非洲的援助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又出现几个不同的时期。本试图以时间为序,通过回顾欧盟成立前欧共体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对比分析欧盟成立后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援助方式和现阶段对非援助的特点,对欧盟援非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是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双方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中非教育合作本着量力而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非洲社会的自主发展。中非教育合作在政府层面的高层互访、院校的交流和科研合作、留学生的双向流动、派遣援非教师和赴非志愿者、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和非洲汉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5年,非盟推出的《非洲愿景:2063议程》规划了非洲大陆发展新未来.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非职业教育援助力度,通过在非洲援建职业教育机构、派遣援非教师、开展各类对非培训、提供教育物质援助等,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取得很大进展,为中国教育“走出去”起到了示范作用.加强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与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非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产能对接,促进非洲的民生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06,(2):38-38
目前中国已同50个非洲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教育往来呈现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特点。为非洲国家留学人员提供政府奖学金是中国为非洲国家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最重要途径。目前中国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大约1200人次的奖学金名额。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共向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17860人次。中国还派遣大量援非教师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目前已有530名专业教师远赴非洲的33个国家教授理、工、农、文、体育等十几个专业的课程。针对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中国有选择地对部分非洲国家实施教育援助项目,帮助发展其薄弱学科。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援助是日本对非援助政策的主体内容之一,透析日本举办的历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可发现,日本从早期的对非专项援助到建立体系化的援助机制,援助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涵盖了正规教育的各个阶段.日本打着"非洲主事"和"国际伙伴关系"为原则的口号,实则将教育援助融入外交经济战略,从对非教育援助参与者演变为自主领衔的角色.日本通过教育援助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对非洲进行全领域、全方位的渗透,提升了其在非洲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由于两极格局消失,非洲国家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进而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21世纪的非洲要摆脱落后,获得发展,除需要非洲各国维护非洲安定,振兴非洲经济外,也需要非洲各国彼此协调,保持相互间的团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非常重视加强与非洲各国的关系。加强南南合作,缩小南北差距,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中非共同的愿望。中非关系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而且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特别是对非洲外交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洲留学生与西方国家的留学生特点不同,结合非洲留学的特点,调动积极性通过多途径的方法巩固非洲留学生生源,并扩大招生渠道。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对非洲教育援助出现从项目援助模式到部门援助模式的发展态势,实践中仍存在受援国参与不足和援助有条件限制等问题.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在对非洲教育援助的理念和实践方面开创了一条特色化道路,包括:因地制宜,关注实效;以平等合作为前提,帮助非洲国家进行能力建设;追求共同利益,不附加条件.这些都为国际社会对非教育援助提供了经验,继续探索、持续改进是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5.
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规范性力量的角色,通过教育等软性手段传播欧盟的规则和价值观,实现欧盟规范的扩散。欧盟对非教育发展合作包含了利他和利己的双重目标,旨在促进非洲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也服务于欧盟的整体利益和政治意图。在对非洲的教育发展合作过程中,欧盟采取了程序性扩散、传递性扩散以及“文化过滤”扩散三种手段,促进制度性规范在非洲的扩散,推动非洲按照欧洲模式进行教育变革和转型。欧盟对非教育发展合作无疑加速了欧盟规范的外溢,推动博洛尼亚进程等模式南渐,成功将欧洲教育模式和标准引入非洲教育系统。欧盟对非教育发展合作也存在固守统一的区域教育发展合作范式、传统和新兴援助者的竞争以及新殖民主义色彩等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始于1956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帮助非洲建造了许多道路、桥梁等看得见、摸得着,并能使当地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无偿派出数支提供医疗支援的医疗队,源源不断地输送农业技术及粮食新品种,为非洲培养优秀教师和高科技专业人才……时至今日,中国援非项目已成为非洲一些国家的亮丽风景,展现了中国对非援助62年的坚持和成就。半个世纪的大爱无疆2017年8月,一部爱国影片的票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水电合作项目的增加,尤其是对非洲国家水电项目的援建,有大批国际学员需要掌握关于水电厂运行与维护的各方面专业知识。本文以赤道几内亚学员为例,对国际合作水电学员技术技能培训及课堂管理时应采用的方法和注意问题作一研究,供同类培训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非洲各国课程多样化思潮述评丁邦平以普通教育课程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潮。这一思潮开始兴起于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政策基础。课程多样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是中非友好往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坚持秉承平等互利、应其所需、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双边为主兼顾多边五大原则开展与非洲的合作,合作方式涉及人员、财物、信息和结构等整个教育系统,致力于形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全方位双向教育合作与交流体系。但同时,中非教育合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双方参与主体单一、合作的不平衡现象、中国对非洲学研究积极性不高、留学生在中国的教育和援非教师质量堪忧、执行机制模糊、评价机制缺失、西方国家对中国参与非洲建设频频作出负面报道等等。此外,现阶段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关注度不够,且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初期介绍和描述阶段,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仍比较薄弱,有待加强。许多新的研究问题,如合作中政策话语的转变、中国和西方传统援助国在与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异同点、科学管理机制的创建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拓展研究。同时,中国作为新兴的教育援助国,有必要厘清对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内部机制,进而促进未来与多边机构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20.
《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非盟出台了《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该计划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各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构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使教育完全成为非盟和区域经济共同体的主要议题,大力提高教育绩效,充分实现两性平等。为此,该计划将性别和文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及质量管理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该计划是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非洲各级各类教育后续行动计划的产生,体现了当今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诉求,强调和设想了非洲教育的本土化。这些对于非洲教育实践无疑产生了影响,但目前其影响还不够深入。不过,该计划本身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