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少丹 《时代教育》2014,(11):146-147
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不再停留于智商水平,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情商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诸多问题,重视情商培养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赖彩虹 《文教资料》2010,(8):221-223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宿舍矛盾为例,分析总结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与原因,并提出了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引导学生处理好宿舍矛盾,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大学生人际交往差异的案例,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大学生应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现状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探讨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高校应不断探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加强人际交往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人际交往方式、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在实践中切实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各种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每个大学生都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渴望,当大学生身处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拥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情谊,必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必将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能训练等几方面,阐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处理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两个方面。人际交往的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适应环境、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然而,现今大学生却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尝试从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院校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通过调查分析,这些方式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只有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采用立体化方式构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完善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平台,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很少用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与现行的教育考核体制不无关系。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深入剖析问题与不足,有助于高校准确把握根源,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可以借鉴我国儒家"慎独"的伦理思想来治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把握住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善受独处、慎于隐微的"慎独"伦理精神相互契合的地方,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在思想、言行、交往等各方面达到"慎独".  相似文献   

12.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65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取样研究,考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差异。结果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维度上差异显著;理科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分维度上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溺爱和兄弟姐妹的缺少使独生子女主观上感觉自己更不被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490名藏族大学生和171名汉族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的调查问卷,以期探讨青海藏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父母家人、亲戚及朋友,社会支持网络具有单一性和不平衡的特点。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其他各维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建构平衡的藏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重视藏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规模、密度和异质性程度,以及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培养藏族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等方法对合理提供社会支持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其他地区或群体也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地方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通过简要概括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比较,总结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CTL)"数据,对中国高校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工科本科生主动参与频率显著低于总体。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年级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工科生,普通高校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显著高于一流大学高校与一流学科高校,大一、大四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工科生。在影响因素方面,教师主动教学与教学满意度是制约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师采用讨论与实地调研等主动教学方法越多,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财经学院2004、2005级学生进行了SCL一90量表测试,同时进行了情绪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到:30.19%的大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障碍,5.7%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男、女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心理障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等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课”的实验结果,并建议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Q分类技术对藏、汉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预期自我与恐惧自我的分类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重要性权衡下的分类结果做出解释,结果发现:(1)基于对职业可能自我内容的重要性权衡的考察,藏族大学生更加重视能力、压力、创新与个人发展方面的内容;汉族大学生更重视能力、经济地位、压力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2)藏族大学生职业预期自我包含"创新—发展"以及"能力—压力"两种取向,恐惧自我的分类项与预期自我相同;汉族大学生职业预期自我包含经济地位、能力、压力以及人际环境四种取向;恐惧自我只存在能力取向。(3)藏族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各分类项的发展较为平衡;而汉族大学生只有在能力项分类平衡。  相似文献   

20.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聋人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聋人大学生在内的残疾人大学生数量也将会显著增加。本文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便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测量和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