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里会 《教师》2011,(24):59-59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举凡一切语文行为,包括识字、写字、遣词、  相似文献   

4.
李树刚 《现代语文》2008,(11):83-83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吕叔湘先生也曾有论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相似文献   

5.
学习汉语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关键还在于实践。只有经过广泛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步掌握语言、创造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项,光反复讲未必管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语文课就是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语文实践活动。一、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郭多盛 《成才之路》2009,(18):99-100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吕叔湘先生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昵?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言学科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多读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时明确读的目的,上好阅读指导课,注重阅读技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语文教学"读"占鳌头,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抒情,读中积累语言,以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反复练习,接受国文以外的其他书籍。这告诉我们,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单纯依赖阅读教学,还应将阅读拓展到日常生活和休息。课外阅读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从教转变为不教的方法。只要学生养成浓厚、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锻炼学生思维,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就,从而增强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通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 :“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 ,锲而不舍 ,养成习惯 ,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 ,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认为 ,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少应养成六种习惯 :①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②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③养成课外阅读书报的习惯 ;④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⑤养成练笔的习惯 ;⑥养成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学生能养成这些好习惯 ,必然大大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写作水平 ,这样考试能取得好成绩 ,也可终身受用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万继允$单县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3.
郭振东 《成才之路》2012,(10):36-36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学生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积淀,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积累和梳理是学生必须学会养成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理解语文素养:"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积累并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以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激发积累的兴趣,在掌握方法中体验积累的乐趣,在运用语言中领略积累的妙趣。最终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上海市《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2000~2010年)》也指出,“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通过‘习得’途径,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但语文教学不同于自  相似文献   

16.
要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要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若忽视语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凋,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的“教”就可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我们应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  相似文献   

18.
路阳 《成才之路》2010,(22):51-51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含义是这样框定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或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合而言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靠其自身在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实践活动中而习得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通常,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特点。一、注重语文训练张志公先生在《提高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