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探索的天性之中潜藏着数学的"创造",数学发展的过程与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高度相似。因此,笔者提出"儿童数学"的教学主张,其内涵是"数由童生,童由数长"。如何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好奇与探索,创造基于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课程,促进儿童积极参与,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是"儿童数学"教学主张所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不断反思和改进数学教学。"认识1~5各数"的教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2.
"快乐课堂"的意义在于解放学生天性,是一种"动态"教学方式。将教学融入到娱乐中,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制造数学教育的突破口,利用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使学生更自然、轻松地融入教学环境中。一、以学生为主实现互感互动"快乐课堂"的第一要义在于解放学生"天性",所谓天性就是小学生爱玩、爱动、好奇、模仿、天马行空的特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快乐课堂"起到的更像是"导游"的作用,既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相比,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信息技术的身影,小学数学教学也因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儿童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儿童数学思维方面有积极作用。相信这些积极作用会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儿童学习数学认知的发展,迎合儿童的学习注意点,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技术革命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5.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用数学文化浸润课堂。以"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为例,论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必备的数学思维、数学文化与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育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数学课堂更加鲜活生动。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实现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和有吸引力的优质教学,提供了保障,教师运用恰当,更能伸张儿童课堂的"幸福感",促进儿童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正>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既能  相似文献   

8.
真学课堂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堂。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从拓宽数学思维、共创真学课堂的角度,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在"真学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游韵  谭斌 《教育学报》2009,5(1):25-32
儿童作为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一方面寄托着成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以"小红花"为标志的对其天性的规训.这一悖论通过文学艺术中"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得以显现.论文从描述影视文本中"另类儿童"的教育经历入手,反思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天性的规训,揭示教育在"天性与规训"之间的矛盾.论文受现象学教育学的启发,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一种"恰当的教育关心",将儿童基于天性的成熟和发展合理地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中.  相似文献   

10.
以生动的、有趣的课堂案例诠释个性的教学追求。数学学习是讲究感觉的,教学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数学感觉"。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堂上,数学游戏可以赋予儿童灵性,增长儿童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