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涉及伦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众说纷纭。笔者通过阅读相关著作结合自己思考从构成幸福的三个要素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解读幸福。论述通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幸福品质,提高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健康成长,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涉及伦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众说纷纭.笔者通过阅读相关著作结合自己思考从构成幸福的三个要素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解读幸福.论述通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幸福品质,提高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键康成长,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幸福为人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一种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状态和心理体验,是人生永恒的追求。职业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帮助个体寻求自我幸福的使命。职业院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幸福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完善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幸福;通过引导,提升幸福追求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将"幸福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从学校文化、幸福课堂、幸福课程、幸福活动、幸福评价及幸福教师六个方面发力,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其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为此,学校努力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营造"快乐发展"的文化氛围,让整个教育过程充盈着幸福的元素,让师生在礼爱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并在成长中具备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生出彩是教育工作者成就的体现,是教师始终的追求。幸福感是教师教育出彩的重要前提,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首先要营造自己的教育幸福情感体验,进而以幸福的方式感染熏陶学生,用幸福的环境促使自己快速成长,最终创造出彩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7.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尤感压力倍增,因为很多教师觉得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而权力却越来越小,很多教师都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实际上,这是教师的心态需要调整了,教师的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创造的工具就是爱心和责任。一、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教师既要掌握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系统的教育专业知识。同  相似文献   

9.
谈教师的幸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不是必然的,具有给予性、被给予性。教师幸福的产生依赖于教师的辛勤劳动、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科学把握。教师的幸福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和关怀中,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中,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奉献中,体现在不断的自我修养和提高中,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真诚热爱中。  相似文献   

10.
石畅 《教育文汇》2013,(15):20-22
幸福教育是使学生既能享受当下的幸福,又有能力创造未来幸福的教育。在幸福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教育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上。教师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状态对学生的幸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3,(25):20-20
<正>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  相似文献   

12.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职业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教师并不必然是幸福的,还需要他们积极创造与不懈努力.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幸福源、培养幸福感、创造幸福实现之条件,以真正实现教师幸福。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的时候。有时充满疲惫的心也会变得温暖起来。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状态,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学生的幸福应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作为幸福的体验过程,幸福应作为教育的最终结果.只有教师能幸福地教,学生能幸福地学,并获得追求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幸福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性,以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来。教师的教育幸福是其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教师对教育的真正理解、对生命成长的深切感悟和作为“研究者”的充实感。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德性创造教师的教育幸福,教师在教育幸福中提升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8.
阮显政 《文教资料》2009,(22):143-145
幸福是人对自己所处生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上满意的体验和感受.幸福教育应该力求使受教育者提升追求并获得幸福的能力及体验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伦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都为教育学关涉幸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幸福可以说是人需要培养和有待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好的教育特别道德教育来磨砺。道德教育要改变长久以来幸福目的失缺的状况,倡导道德智慧教育,让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生幸福为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的幸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檀传宝 《教育科学》2002,18(1):39-43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关系性,无限性。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实际上就是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一是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