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6):I0002-I0002
一、生平介绍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字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后人称伊川先生。祖籍安徽徽州。后徙居河南洛阳,出身官僚世家。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同受业于周敦颐,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于26岁中进士,历任县主簿、县令、监察御史里行等地方和中央的官吏。  相似文献   

2.
程颢(1032~1085)宇伯淳,后人称之谓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之谓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同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便受到正统的封建礼教教育,十四、五岁时同时就学于理学开山周敦颐。二人的学说与言论并收于《二程集》。  相似文献   

3.
程颢,字伯淳,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河南伊川人。和其弟程颐并称“二程”,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传统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后来学者尊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程颐为“伊川先生”。二程是兄弟,许多哲学基本问题上,他们观点是高度一致的,程颐本人也曾明确地说“我之道盖与明道同”。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存在差异。二程之间这种差异对后世理学内部形成“理学”“、心学”起了相当重要的诱发作用。黄宗羲论其异时也曾说过“:明道,伊川大旨虽同,而其所以接人,伊川已大变其说。故朱子曰:明…  相似文献   

4.
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程颖字伯淳,荣程颐字正叔,河南洛阳人。自高祖至父切.仅仕于北来,为历代仕宦之家。二兄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或为官、或为民,都始终以求道传学为己任,尤其是在程颜被贬官的十余年间,于洛阳与弟程颐日以读书劝学为事。二兄弟“讲学以明理,启前圣之橐龠,作后学之津梁’”,成为理学的创始人。二程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学术上的“明天理”、开创洛学和立教传学。在学术上二程并称,时人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称程颐为伊川先生。目前在二程的研究上,对其哲学贡献。虽已硕果累累,亦难免有…  相似文献   

5.
程园位于河南洛阳的伊川县城西部白虎山麓(lù),为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hào)、程颐(yí)兄弟及其父亲的墓地。相传北宋时,南剑州将乐县(今福建明溪)有个叫杨时的进士,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后程颢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让他在伊川书院求学。杨时四十多岁,学识渊博,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zuò)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天空中飘起鹅毛大雪,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立在雪中。游酢实  相似文献   

6.
曹松稳 《考试周刊》2011,(31):214-214
两程指程颢和程颐兄弟,生于湖北黄陂。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公元1032—1085年);程颐字正叔,号伊川(公元1033—1107年)。他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一带讲学著书,因此他们的学说又被称为"洛学",又因内容主要涉及"道"和“理”,所以又称道学或理学。  相似文献   

7.
程颢、程颐合称二程,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的教育思想大同而小异。为了实现理学济世的抱负,二程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们的教育实践分洛阳讲学和外地兴学两个阶段。二程青年时在外求学,嘉佑初在洛阳安家,以后长期居住洛阳。居洛期间,主要在履道坊居住地、嵩阳书院、龙门胜德上方寺、龙门香山寺等地讲学和从事学术活动。二程主要的教育观点,是在洛阳讲学的时候提出与成熟的。历史上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他们是洛学的开山祖师。一程颢字伯淳,生于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哲宗元丰八年,是北宋时期理学修养极深的一位儒者。26岁举进士后,被委派做鄠…  相似文献   

8.
图片信息     
《语文天地》2013,(16):2
处暑(8月23日),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度。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邵雍(1011—1077)字尧夫,后人称百源先生。北宋理学家。有好学博学之名,隐居洛阳,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影响深远。《皇极经世》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的洛阳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在陪都洛阳山水风光和文化氛固的吸引和熏陶下,以留守官员、世家大族和知识阶层为主体的洛阳士人,或追慕先贤集会游乐,或放逸心情纵情山水,或挥毫泼墨潜心著述,在文、史、哲等学术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这部分人以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文彦博、程颐、程颢、邵雍等为代表,他们在成就其令世人瞩目的学术建树的同时,也缔造了繁盛的洛阳文化,洛阳也因此成为北宋时期的文化重心.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以留守官员、世家大族和知识阶层为主体的洛阳士人,在陪都洛阳绝佳山水风光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吸引与熏陶之下,或追慕先贤集会游乐,或放逸心情纵情山水,或挥毫泼墨潜心著述。这部分人以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文彦博、程颐、程颢、邵雍等为代表,在洛阳写下了他们的传世之作,在文、史、哲等领域均创作出杰出的成果。在成就其崇高学术地位的同时,也共同缔造了繁盛的洛阳文化,使洛阳成为北宋时期引人注目的文化重心。  相似文献   

11.
周敦颐(1016—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宋明理学的先驱,后世理学大师几乎全出其门下,程颢、程颐是其嫡传弟子,大儒朱熹也搭得上关系:朱熹是李侗的学生,李侗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所以从师承学缘上说,朱熹该是周敦颐的五传弟子。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院是他晚年著书、讲学之地,故世称濂溪先生。当然,同学们了解周敦颐,大多不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而是他的古文名篇《爱莲说》。莲花也叫荷花,各地也有称芙蓉、芙蕖的,是我国名贵花卉,在神州百花园中其地位仅次国花牡丹,与梅、兰、菊齐肩合为四君子。自《…  相似文献   

12.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有两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是兄弟俩。哥哥叫程灏,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叫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家居洛阳,世称“二程”,共同创造了洛学学派,是古代理学的奠基者。到南宋时,有一个叫朱熹的人,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论,形成了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13.
在晋城市区北部,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庄,名叫古书院。这里是940年前,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在晋城当县令、办书院渐渐形成的村落。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程颢调任泽州晋城县令,在晋城县四年,很有作为。刚满40岁的他退出仕途,与兄弟程颐专心研究理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宋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伦理传统,提出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被认为是对妇女地位的贬抑。事实上,二程此语,虽然是对妇女地位的一种消极的看法,但也充分表达了二程内心深处对妇女的期望。而从二程关于妇女的看法,也可以反映出北宋当时的社会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5.
教育掌故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请教的事。程颢和弟弟程颐,同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杨时、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虽然已四十来岁了,而且都已考上了进士,但还是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程颐家登门拜见的那天。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程颢"天下善恶皆天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程颢、程颐的天理观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他们天理观的根本差异在于程颢的天理不回避善恶也是天理;而程颐的善恶主要是指伦理意义的善恶,为了维护天理在人本性上的至善性,程颐甚至也没有明确肯定自然规则意义上的善恶是天理。  相似文献   

17.
二南:《周南》、《召南》的合称。 二雅:《小雅》、《大雅》的合称。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的并称。 西晋二陆:陆机、陆云(史弟二人皆为西晋文学家)。 西晋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二人为当时文学家)。 古代诗史二明珠:《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为当时哲学家)。  相似文献   

18.
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一起并称为“北宋五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邵雍研究着力最多的是易学,因此他的养生思想和易学关系密切。总结他的养生思想可以分为互相关联的的3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后人称他为南海先生。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受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十八岁起受业于名儒朱九江。以后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逐渐转变,要求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十七年(1891)在广州长兴里(现中山四路)开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开始时“徒侣不满二十人,齿率在十五至十八之间”,以后就学者日众,发展至一百多人。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