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意义] 稷下思想是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沧海遗珠,研究如何从稷下研究文献中自动识别出稷下思想,为稷下学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方法基础。[方法/过程] 选取《管子学刊》作为研究数据源,对其收录的部分文本进行11大类附属42小类的思想类别归纳,构建训练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ERNIE微调的JixiaERNIE模型,将稷下思想自动识别映射为文本自动分类问题,利用模型进行自动分类识别。[结果/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构建的JixiaERNIE模型在学习率4e-5、迭代次数为10分类效果达到最优,与基线模型相比,F值提高了7.9%。为进一步增强模型识别分类效果,在模型连接层的基础上加入分类器对比,有效实现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稷下思想自动分类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驱动路径,旨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基于TOE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特点与实践,提出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进行组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任意单一条件并不构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差异的必要条件。(2)技术设施建设、注意力分配、财政分权、公民外部需求和府际竞争是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提升的前因变量,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组织型、环境型、组织-环境型和技术-组织-环境型四种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提升的组态模式。(3)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技术、组织、环境条件组态存在着5种潜在替代关系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以数字人文教育为试验点,开设"数字人文"课程,为数字人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对数字人文教育进行探索。[方法/过程] 介绍并总结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和特色等,以此探讨数字人文课程建设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以及本科教育改革的示范性作用。[结果/结论] 对数字人文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包括组建教师团队、打造应用场景和将数字人文课程作为基础素质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约翰·赫伊津哈文化史思想的分析,重点介绍了其文化史观的思想核心"游戏论"的思想旨趣,笔者遵循其对游戏本质和地位的理解,借赫伊津哈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诊疗,参照当下社会现实,呈现出游戏精神的现代表现。  相似文献   

5.
袁一帆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08-117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的调研,为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 采取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32所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为样本,从其所属部门、课程设置、教育对象、课程内容、教育形式、培养目标等情况分析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并归纳出其特色。[结果/结论] 借鉴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树立技术思维和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数字人文教育跨界融合,优化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强化以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的多种灵活教学形式互补,重视数字人文个性化能力、项目实践等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阐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面临的机遇,探讨学科和专业发展路径。[方法/过程]从新文科建设出发,将新图情档看作一个系统,分析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具体从高等教育、技术、行业、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新文科建设对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进行新图情档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式教育,通过技术赋能形成技术人文一体式教育,面向行业和社会需求,突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多元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数字乡村和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挖掘二者的政策关联度,探究其在政策内容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化、决策模式科学化、城乡治理精细化。[方法 /过程]基于政策信息学理论,对数字乡村政策和数字政府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的编码结果进行计算。[结果 /结论 ]数字乡村政策和数字政府政策在数字技术建设维度的关联度最高,说明二者对于数字技术建设的政策需求最为相似;在经济建设维度的关联度最低,且数字乡村政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需求远高于数字政府政策,说明数字乡村发展亟需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内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 梳理国内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有助于厘清我国在此领域的现状进展,从而发现新的整合机遇,弥补现存缺陷、漏洞,明晰发展趋势。[方法/过程] 在分析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相关文献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思想提炼出国内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分析、技术与方法、模式机制等。[结果/结论] 目前我国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领域呈现出研究数量激增、研究主体集中、研究内容多维化的特点,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研究主体多领域化、研究内容增值化、研究机构全球化与多层次化、平台功能多元化、平台界面情感化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在学科更名、数字中国建设和新时代背景的非线性叠加效应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应如何转变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方法 /过程]首先对数字中国建设内涵和学科更名背景进行阐释,然后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引导,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务与逻辑转向,并探寻学科研究生教育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明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结果 /结论 ]学科更名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转向方面应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辅助国家推进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数字经济治理、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等重大战略,实现学科内涵的守正与创新、学科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学科应用的固本与延伸,为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安全、科技竞争、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能够支撑起人文计算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的数据库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深度调研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依赖的关键技术基础上,将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划分为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化和图谱化4个阶段,详细论述古籍汉字识别技术、命名实体识别、关联数据以及GIS技术等,深入阐述相关技术细节和指标。[结果/结论] 提出稷下学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思路。最后,通过分析与总结,指出古籍数据库建设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林艳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67-73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如何将信息资源、用户服务和技术体系建设相融合是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与研究现状,聚焦文旅融合业务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从图书馆项目实践案例出发,分析文旅融合在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模式和实际意义。[结果/结论] 通过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建设、技术系统建设3个方面来构建福州市图书馆"+旅游"的业务体系。该体系以多形态的资源库建设,多渠道的活动推广、多方位的技术保障来探索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业务模式,从而为现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提供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总结其经验,为促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群体均等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国外8个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对其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我国现状,提出对我国的建议。[结果/结论]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主要从建设规划、可访问性、文化资源、文化活动以及项目服务这5个方面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包容性。立足于实际,我国应找准特殊群体项目建设路线、确立特殊群体可访问性标准、加强特殊群体文化资源建设、创新特殊群体活动形式内容、扩展特殊群体项目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中医古籍数字化领域生命周期进行划分,系统性述评该领域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为面向数字人文的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 从4个期刊数据库采集该领域期刊文献题录,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年度文献增长量确定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生命周期,对各阶段的相关文献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和主题演化分析以识别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结果/结论] 将国内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识别出各阶段的研究主题及主题在不同阶段中的演化路径,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数字化资源、技术体系构建和应用服务方向3方面提出未来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素养日趋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其国民教育课程的体系之中,但我国的发展仍很不完善。针对这一现状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发展进行述评,并对我国数字素养的培养提出建议。[方法/过程]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四种具有典型性的数字素养的培养模式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结论。[结果/结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先发优势与经验为我国数字素养培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我国应该构建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体系,形成由各级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大中小学、政府管理机构等全社会共同推动实现的机制,建设一个能充分接触数字资源和社群信息的交互式数字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基于国家推行文旅结合、共谋发展的大背景,对图书馆将数字人文相关技术与数字人文研究成果运用于构建智慧文旅应用产品的特色功能进行展望和探讨。[方法/过程] 选取八家聚焦人文内容揭示的智慧文旅应用产品(含移动APP、小程序和网站)进行案例调研,着重分析了五种特色功能。随后对目前智慧文旅应用产品的市场以及图书馆构建"数字人文+"智慧文旅应用产品的优劣势进行了相关分析。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提出三项可以运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的特色功能。[结果/结论] 通过对八家调研对象进行个案调研后,发现特色路线规划与推荐、特色主题分类维度、历史与现代影像对比等五种运用并开发了数字文化资源的特色功能,这些功能建设主要着眼于将景点的历史风貌更加真实地展现在用户眼前并增加用户的互动参与性,对于历史文化内容的挖掘还较为欠缺。笔者建议图书馆行业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将数字人文的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智慧文旅的应用产品中,扩大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同时又有利于构建特色功能,提供以人文内容揭示为核心的智慧文旅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知识图谱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赋能红色历史人物知识问答服务,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组织及知识问答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红色历史人物知识图谱Schema与KBQA架构,从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图谱生成和知识问答五个环节搭建了红色历史人物问答模型,并以老上大历史人物数字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本文设计的知识问答服务架构在红色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的图谱半自动构建、知识推理与智能交互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升了用户知识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旨在探究全民阅读由来的历史背景,梳理其演进历程进程,为充分理解和把握全民阅读在我国的传播与实践,进而影响和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及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 通过对全民阅读的历史演进及其在国外的发展响应研究,从全民阅读在我国现实实践中所呈现的"系统工程""法律保障""战略布局"3个方面入手进行归纳总结,探求和阐释全民阅读的时代价值。[结果/结论] 全民阅读时代价值的分析与把握,对指导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古籍保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基于国家治理视角进行古籍保护法治建设探讨,以助推古籍保护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方法/过程] 根据我国古籍保护治理和法治建设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古籍保护法治建设存在的制度法规盲区、法规碎片化、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结果/结论] 提出加强法治治理体系建设和提高法治的执行力,建议将古籍寄存管理等内容纳入保护法律条款,以推进古籍保护走向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受到高度重视。利用数字技术组织中医古籍,对其进行保护与重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简帛医药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简帛医药书目本体和内容本体,并通过书目本体和内容本体的连接形成简帛医药文献本体模型;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抽取实体概念,利用依存句法分析和规则的方法抽取实体关系,最终将简帛医药文献数据存入图数据库,实现简帛医药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与检索查询结果呈现。[结果/结论] 利用本体和知识图谱,提出简帛医药知识组织方法,建立具有逻辑关系的简帛医药知识链,形成中医药领域知识的语义网络,在中医古籍的智能化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有助于中药知识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