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司马贞的补《史记》工作包括“补撰并注”多方面的内容,和作为注书的《史记索隐》关系密切却又不同,补《史记》工作虽然失败了,却在不同版本的《史记》中留存了或多或少的痕迹,也因此对《史记》的版本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牛运震《史记评注》作为一部点评《史记》的著作,在清代《史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其书对说解《史记》的旧注批驳甚多,多言之有理,内容涉及到体例、文字校勘、典章故实、词语训释等多个方面,形式上有批驳其讹误之处者、有辨司马氏之未明者、有可两说并存者、有个别司马氏不误而牛氏误者等四种情况。本文以其书对司马贞《史记索隐》的点评为对象,辨析其纠驳内容与形式,总结其学术特点,以期对清代《史记》学研究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对宋人吕祖谦《大事记解题》与王应麟《玉海》《通鉴地理通释》《诗地理考》及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等五种著作征引《史记正义》之佚文考索及相关问题的综合讨论。对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种古注做一简明的描述;对张守节的经历学养进行钩沉,并探讨《史记正义》的成就所在、遗佚的发生及日本学者辑佚的成绩;对笔者从宋人著作五种考索所得《正义》佚文394条做一概述;对《括地志》其书及宋人著作五种征引之《括地志》与《史记正义》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宋人著作五种征引《史记正义》佚文的文献价值做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4.
赵生群先生从事《史记》研究三十多年,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其一为太史公研究,考证司马谈作史、太史公为官名、补证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其二为《史记》断限与续补研究,考证《史记》记事讫于太初及《史记》亡缺与续补;其三为《史记》取材研究,考证《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载史料不可尽信、司马迁所见书;其四为《史记》编纂体例研究,重点考论《史记》体例、述史框架、《史记》书法、史学理论、纪传体与传记文学;其五为《史记》及三家注文本整理,最大成就即主持修订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6,(1):53-56
押司马迁《史记》自问世以来为之作注的有几十家之多,但最具学术价值的是《集解》《索隐》和《正义》三部,后经宋人刊刻合为一编,附于《史记》正文之后,史称《史记三家注》流传至今,是研究《史记》文本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三家注注解《史记》成绩斐然的同时,释文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历代均有学者对之辨正。因此,结合前人读书札记,并结合自己阅读三家注时发现的几处疑误,用具体的例证阐述《史记三家注》注解《史记》过程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本纪部分的正文异文进行考校。  相似文献   

7.
试论《史记》自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自注形式以见其心志,以明其去取,体现了其撰述的别识心裁。本文结合《太史公自序》、《史记》十表等,对《史记》自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考订年代、考校文本、探求作者原意三个方面对《史记》有关内容进行考订。这里的考据订补,只是细心析读比勘而已。从文内文外读《史记》就是指阅读《史记》遇到疑难窒碍地方时,一方面从《史记》文本内上下文之间提供的信息,互相比勘,寻求解答,一方面是利用计算机穷尽地检索各种类书内有关《史记》的引文,考校后来发生讹误的《史记》今本。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表、世家、列传部分的正文进行考校,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0.
范文静 《考试周刊》2009,(45):19-20
中国叙事学理论相对于中国叙事文学起步较晚,文本分析也存在对西方理论直接套用的弊端。《史记菁华录》作为《史记》评点本,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中国叙事学理论的探索与开拓。本文从叙事时间切入,讨论这部评点之作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赞,是附在史传后面独立出来的评语,为司马迁所创,司马迁《史记》称之为“太史公曰”,班固《汉书》,范晔《反汉书》皆称“赞”,到这知权《史通》及后代史书就大多称“论赞”,司司迁在他的“太史公曰”即论赞部分中,通过对所记人物的褒贬,鲜明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情情感,丰富感受和人文关怀,同时,他的每一篇论赞都是一件元比精美,色彩斑的艺术品,值得今人玩味,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史记》徐广注保留了六朝及六朝以前大量的《史记》异本的文献材料,这不仅对我们了解《史记》的原始风貌,流传情况,异本产生原因有重要的帮助,而且也为我们考证今本《史记》讹误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方琴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4):110-114
《史记》在很大程度能反映西汉前期的语言概貌,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该书所有量词进行穷尽性考察,以探索汉初量词的使用、发展情况,为量词的历史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各类量词共126个,本文主要对这些量词的组合功能、语法功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俄藏敦煌文献中已知与《史记》相关的残纸共有五件。除此之外,笔者又发现未命名的俄藏Дх.04666残片亦为《史记》写本,并可与俄藏Дx.02670残片相缀合。二者为迄今所见存世最早的《史记》写本的遗存,它对我们了解早期北方《史记》写本的形态及宋刻本的不足多有启益。  相似文献   

15.
在《史记》中,司马迁重视人物容貌品评,有着非常鲜明的道德价值标准:恶人有恶貌;好人有美貌。由于存在较多特例,司马迁又修正了自己的容貌观念,超越外在形貌束缚,重视人物道德品质、历史功绩、社会影响等让人生价值得以延续的本质内涵,从而开辟了塑造文学形象类型的第三条途径,即矮小丑陋的形象却因高尚的道德品质、巨大的历史功绩或深刻的社会影响而更令人尊敬,对后世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02-104
比较全面地从疑问代词的句法、语义功能、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等方面考察了《史记》的特指疑问句。从疑问词汇的表现看出《史记》处于上古汉语末期的词汇整合期,与先秦相比,数量减少,使用趋于集中。《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后置句的比例占代词宾语句的24%,处于飞跃阶段。这些都体现了《史记》承前启后的语言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著史极重"究天人之际",故<史记>记述各个历史时期无不注重"天"的观念.从<史记>的记述看,"天"的观念又是与时递嬗的:五帝时期的天以自然为主;夏商时期的天以宗教为主;西周的天则充溢着道德;春秋战国的天以人事为主导;秦汉之际,人们则从时势的角度来解释天.并且,在"天"的观念与时递嬗过程中,人的因素也一直在增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通过对其中所征引的六朝以来80余种文献典籍、百余首诗文,以及不少金石文献和里俗轶闻的分析,认为《六朝事迹编类》在佚文辑佚和史料考据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古文献《汉书》、《汉书补注》及《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求证了《史记》的“……引绳批根……”句的标点及“引绳批根”这个词的结构及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