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这篇综述主要阐述了免疫系统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双向作用,以及乳腺癌的最新免疫治疗方法。重要结论:免疫系统能够杀灭肿瘤细胞,但是由于肿瘤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却可以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因此,乳腺癌免疫调节治疗包括增强抗肿瘤免疫细胞功能、肿瘤疫苗、去除抑制性免疫细胞或者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抑制信号。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细胞异常分化增殖的恶性疾病.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有血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小血管.肿瘤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与其中的微血管增生有密切关系,无论原发或转移肿瘤,其持续生长都必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1、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又叫心、血管系统,即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胸腺、脾、扁桃  相似文献   

4.
淋巴循环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和大小不等的淋巴管所组成,最后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汇入颈部静脉。淋巴系统作为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血浆容量的恒定和组织液的正常回流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十七世纪,Aseli就发现了乳糜管,此后便开始了淋巴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就。淋巴管调控着从血管系统漏出的蛋白质等大  相似文献   

5.
神经胶质瘤在颅内各种肿瘤中最为多见。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要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但疗效均不理想.最新研究证实,神经干细胞治疗胶质瘤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生成是个多步骤的过程,众多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血管生成抑制物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是人体内源性蛋白的一部分,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较好的抗癌前景。文章就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的类型、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一、序言乳腺癌是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宫颈癌而居第二位,男性也有患乳腺癌的只占乳腺癌的病人的1.5%左右,初次月经来潮过早或月经周期短(<21天)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倾大;还有人分析妇女吃糖过多乳腺癌的患病率能提高2~5倍。病理分型大致可分为非浸润癌、浸润癌及特殊型,乳腺癌以淋巴道转移为多见,但较其他脏器的癌容易发生血行转移。乳腺的淋巴系统;乳腺叶间淋巴管汇合成深部淋巴丛注入腋窝淋巴结,其中一小部分可直接注入锁骨下淋巴结。乳房表浅淋巴管于乳晕下形成淋巴网,可跨过中线与对侧乳腺淋巴管相通,注入对侧腋窝淋巴结。胸骨旁乳内淋巴结也是乳腺癌的转移渠道。本文就乳腺癌术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术后胸壁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放疗和综合治疗的情况进行讨论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对细胞免疫治疗相关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伦理学实践及现状,为规范我国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伦理标准提供参考。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普及,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如各种基于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治疗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一些相关的伦理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坚持基本伦理原则,有效指导并解决相关临床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保护受试者权益,是目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与之相关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伦理学实践及现状,以期为规范我国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伦理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的三级淋巴结构(TLS),主要由B细胞和T细胞群体有机聚集形成于肿瘤组织范围内的异位淋巴组织。在肿瘤中,TLS的存在与免疫治疗的反应性和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因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者一直在积极探索。许多研究都试图破译TLS的形成机制、结构组成、诱导生成、预测标记物和临床利用。与此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定性和定量描述TLS,对其研究至关重要。在检测方面,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多重免疫组化、多重免疫荧光和12趋化因子基因特征是被认可的方法。然而在TLS的定量分析方面,例如TLS的绝对计数、组成TLS的细胞分析、TLS的结构特征、空间位置、密度、成熟度等,目前尚无标准方法。本研究回顾了TLS检测和定量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TLS评估的新方向,并解决了TLS在临床上的定量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Endogl in(CD105)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是最近多数学者确定的一种最理想的人类内皮细胞增殖的指示剂.CD105被发现在血管生成组织的脉管内皮上过表达,已经提示出一些临床前的研究设计去进一步理解CD105在血管发生上的作用以及评价其最适当的临床应用:诊断、随诊、转移、预后以及作为治疗的靶目标.针对肿瘤(或其他疾病)相关的血管系统抗体作为靶目标的治疗是人类肿瘤中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验取 1、30、15 0日龄三组健康皖西白鹅的消化管各段 ,制作组织切片 ,观察雏鹅、仔鹅和成体鹅的食管、腺胃、小肠各段、盲肠、直肠及卵黄囊憩室管壁内淋巴组织分布特点。见各段粘膜及粘膜下层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组织 ,其中食管、空肠、回肠、盲肠及卵黄囊憩室壁内分布的淋巴组织尤为发达 ,表明皖西白鹅消化管的局部免疫功能很强 ,其有较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2.
肿瘤淋巴道转移是影响许多实体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肿瘤诱导的淋巴管生成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与VEGF—C和VEGF-D的调节有关。本文综述肿瘤淋巴管生成,VEGF—C和VEGF—D基因表达,及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53,nm23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原发乳腺癌标本进行P53和nm23蛋白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年龄、肿物大小、病理学分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分组统计分析,组间显著性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乳腺癌病理学分型和分化程度关联密切;nm2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癌肿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关,但与癌肿大小和转移有密切关联。结论根据nm23检测结果筛选具有转移危险的患者,早期实施化、放疗;根据P53检测结果,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综合二者检测结果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饮水添加不同剂量党参、淫羊藿提取物对青脚麻鸡盲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将4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0只,分别饮水添加党参、淫羊藿提取物2g/L、1g/L、0.5 g/L,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于饲饮后第28、35、42、49、56日龄处死,取盲肠标本并用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并摄影。结果表明,1g/L组淫羊藿提取物和2g/L组党参提取物对盲肠组织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可引起盲肠扁桃体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增多、变大,淋巴细胞密集。说明1g/L组淫羊藿提取物和2g/L组党参提取物可增强青脚麻鸡盲肠黏膜的正常免疫屏障结构。  相似文献   

15.
观察发现,209例直肠腺癌中有112例发生了肿瘤出芽,出芽率为53;.59%。肿瘤出芽的发生率与直肠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润、血管侵润、神经侵润和TNM分期明显相关( P<0.01),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也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这表明肿瘤出芽是提示直肠腺癌侵袭性生长的形态学特征,有肿瘤出芽现象提示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异质性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感染和炎症等疾病进程中扩增,能够明显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MDSC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综述了MDSC的来源、功能和其作为潜在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皮质抑素是1996年发现的一种小分子的生物活性神经肽,是生长抑素家族的新成员,CST及其受体在人体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CST与3种受体结合后能表现出多样的生物学效应:具有抑制运动、诱导睡眠、影响学习记忆等神经调节作用及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参与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强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缺血性损伤的心血管具有代偿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方法: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和C57小鼠制作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每天随机抽取一只小鼠处死,共12d,获得肿瘤样本114例.常规HE染色和CD31、PAS染色.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肿瘤组织中央区和外周区的高倍视野(×400)下血管生成拟态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结果:在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第9~12天该结构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肿瘤中央区、外周区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均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血管生成拟态密度比较:在第1~6天内肿瘤中央区高于外周区,在第7~8天肿瘤外周区高于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在肿瘤组织的中央区和外周区呈现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比较:在第1~7天肿瘤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高于外周区,在第8~12d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别.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与肿瘤组织的坏死率之间呈密切负相关(r=-0.978,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与肿瘤组织坏死率之间亦存在负相关(r=-0.230,P<0.05).结论: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的血液供应方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并存于肿瘤组织内.随肿瘤生长变化而与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Standard treatment options for breast cancer include surgery, chemotherapy, radiation, and targeted therapies, such as 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Recently, the recognition that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romotes tumor growth and survival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immunotherapies. Several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have been studied both preclinically and clinically and already have been shown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conven- tional treatment modalities. Therefore,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immune system may represent a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recent findings that elucidate the roles of suppressive immune cell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the tumor-promoting microen- vironment, and the most current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