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悦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74-84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悦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74-84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国内外教育学界早有关注。总体上经历了从绝对惩戒教育到“无批评式教育”再到强调惩戒合理性的演变过程。学界对教育惩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学界学者一般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学校“处分”学生的措施视为教育惩戒;而多数教育学界学者则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区分开来,教育惩戒强调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在教育相关的立法层面上试图区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并将二者结合使用,细化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具体措施,分梯次使用惩戒与处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纪律处分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惩戒与处分等学校不良记录封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象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把教育惩戒纳入了法治轨道。对此,有的教师认为,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学生进行“惩戒”了;有的家长则担忧这会成为体罚学生的借口。学校该如何以“法”惩戒呢?评析1教育惩戒以“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实际上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从人的成长规律看,一个人在成长中难免犯错误,如果只强调赏识和鼓励,甚至毫无保留地过分鼓励,并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敢惩戒和滥用惩戒的双重乱象使得有必要制定教育惩戒规章。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要求它在法律层面须具有依据,且不得抵触上位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第7条、第8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4条的规定来看,立法者对教育惩戒权持认可的态度。为确保教育惩戒活动的合法性,教育惩戒规章在实施原则、惩戒的范围、惩戒的方式、惩戒的程序和纠纷解决等五个方面都不得抵触上位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原因分析案例中最大的矛盾点:数学老师的做法是教育惩戒还是体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对教育惩戒的定义明确告诉我们,教育惩戒不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规则》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指明了教育惩戒权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作为学生良好品行养成和完整人格培育的教育措施,是教育职责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由于教育惩戒标准的缺失,近年来引发诸多争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行正是对实践需求的及时回应。该《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制度的性质,肯定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框定了应予教育惩戒的违纪违规行为,并规定了教师、学校的教育惩戒职责和手段以及教育惩戒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该《规则》旨在通过教育惩戒标准的全面建立,将教育惩戒导入法治和理性轨道.确保教育惩戒的合理实施,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教师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而未回应幼儿教师的教育惩戒问题。是否应赋予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与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正当性基础的认识有关。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正当性基础之一来自于经验理性。鉴于教育惩戒在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赋予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具有良好的经验基础。教育惩戒的另一正当性基础来自于逻辑理性。摒弃了体罚和强制的教育惩戒,是通过说服和矫正幼儿不当行为来贯彻幼儿教育意图的重要手段,赋予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集体活动和教学游戏,具有现实必要性。当前我国在幼儿教育立法中缺乏对教育惩戒的规定,可能限制幼儿教师的教育手段并最终不利于幼儿教育目的之全面实现。因此,可在《教师法》中增补幼儿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内容,同时在《学前教育法(征求意见稿)》中细化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条件、行使内容以及法律责任等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对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协调家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教育惩戒从制度走向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从执行教育惩戒的现状出发,合理把握教育惩戒的温度、尺度、效度,让教育惩戒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推器”,学生健康成长的“护航灯”和学生、家长心中爱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11.
重新审视惩戒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赏识教育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惩戒教育日趋淡化。在剖析惩戒教育的涵义及其意义的基础之上,指出惩戒教育在现实教育中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对惩戒教育性质与作用的认知误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偏差,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有巨大的原型解读空间。从原型批评角度对《西游记》主题模式进行重新解读,其原型意义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人们对外部挑战者与内部过错者的惩戒以及二者相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3.
晋涛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51-58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有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印发反映了教育的现实需要。学校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需在厘清教育惩戒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的目标追求、立场边界,并从细则制定、学习宣讲、实施反馈等路径着手,实现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惩戒教育     
王卓 《宁夏教育》2007,(7):125-126
惩戒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主要教育方法。随着现代教育人文意识的加强,西方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影响和福射,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惩戒教育中体罚提出质疑,并从法律的角度去界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惩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中小学惩戒教育有其独特性,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结合城区惩戒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惩戒教育的必要性,从学生成长、师生关系和教师权利等方面,分析惩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城区中小学惩戒教育的对策,以促进惩戒教育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主题的探讨众说纷纭,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却并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全地说服读者。笔者以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人的成长这一永恒母题,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真实再现了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困苦磨难,主要是以唐僧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为他设置的各种成长考验和对他施行的强制性规范化教育。对于成人世界,孙悟空经历了由反抗到被迫接受,再到自觉认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一线班主任理解和执行教育惩戒的角度出发,依据教育惩戒的教育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构建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戒实施模型,破解困扰班主任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难题,帮助班主任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实现惩戒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经历了从"零容忍"教育惩戒向"恢复性"教育惩戒的转变:"零容忍"教育惩戒凸显了"犯罪—惩罚"的教育惩戒理念,通过惩罚的威慑力来降低失范行为的发生;而"恢复性"教育惩戒则关注失范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强调多方主体间共同协商来修复伤害,最终培养学生"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格。两种教育惩戒的理念思维迥异,但具有目的价值上的一致性,均为教育惩戒权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当前教育惩戒权立法的启示:应将"零容忍"与"恢复性"教育惩戒相融合,妥善地把握"零容忍"教育惩戒的边界,在"恢复性"教育惩戒中重视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桩桩教育极端事件的曝光,教育惩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使教育惩戒走上正当路径?这既需要明晰惩戒的本意,又需要讲究惩戒之道。鉴于此,本刊第9期刊发了一组文章:教育中的惩罚专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教育惩戒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并结合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阐明了惩戒在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偏差;一家之言中《教师惩戒之恶源于何处?》一文则对教育惩戒规制进行了探讨。8月24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发布,批评权赫然列在第十六条。原以为,该说的都说了,这一话题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在走访中,我越来越觉得,这一问题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所以,这一期,接着上期的惩戒话题,就着第十六条,再说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