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拳、太极拳练习对男性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拳、太极拳运动对男青年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一年级男生,随机分为长拳组和太极拳组.长拳组进行长拳第三路训练,太极拳组进行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训练周期为12周,每周练习3~4次,每次练习1 h.采用功率自行车直接测定法分别测定12周训练前、后两组研究对象最大耗氧量.结果:12周系统运动前,长拳组和太极拳组的最大耗氧量分别为39.93 ml/kg/min和39.71 ml/kg/min,训练后分别为42.76ml/kg/min和43.20 ml/kg/min,两组分别提高了7%和8%,差异有显著性.训练后太极拳组的最大耗氧量高于长拳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运动负荷实验过程中的各指标运动训练后也都有明显改善.结论:长拳和太极拳都是很好的健身项目,对提高心肺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其中,太极拳的效果优于长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体质的逐渐下降,已经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文章运用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对长拳和太极拳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比对,将受试学生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实验结果得出:长拳和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体质都有干预作用。太极拳在对大学生呼吸系统的影响比长拳更显著;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方面长拳的干预作用要优于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心脑血管康复医院常年坚持太极拳练习和不参加锻炼的脑血栓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对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肺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年坚持太极拳练习的患者和未参加锻炼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效果不是太明显;但是多年坚持太极拳练习的患者的握力、肩关节灵活性、腿脚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柔韧性、反应时明显好于其它不参加运动的患者。所以经常参加太极拳练习的患者对身体素质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张凯 《武当》2024,(1):55-57
本文旨在比较太极拳和形意拳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应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发现太极拳和形意拳对身体素质都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异。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对心肺功能和柔韧度有较大提升;形意拳注重外功锻炼,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有较大提升。此外,两种武术套路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太极拳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提高氧耗量来影响身体素质,而形意拳主要通过增加肌肉激活和提高肌肉收缩速度来影响身体素质。因此,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根据个体特点和训练目标选择适合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太极拳、长拳的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武术课上太极拳和长拳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附和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值得研究和采用的武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对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太极拳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许多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肺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太极拳能增加心血管机能而且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太极拳可以科学地调节呼吸功能,对发展肺功能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但可惜的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陈家沟的太极长拳已经失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洪洞通背拳拳理、拳谱、《拳经总歌/论》、传承人等几方面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山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就是失传的太极长拳。考虑到太极拳与戚继光32势拳法的关系以及太祖长拳在明代的地位、太祖长拳的技法等因素,认为太祖长拳对太极拳的形成有间接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将太祖长拳、洪洞通背拳、戚继光32势拳法(或戚家拳)等拳种结合起来进行太极拳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太极拳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作用进行研究果。研究结果显示坚持太极拳练习的大学生比不参加太极拳练习的大学生肺活量明显要高;这说明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太极拳在大学校园广泛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要素之一,保持一定水平的力量素质对青年女子的体质健康和自身防卫很重要。文章通过对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习练简化太极拳进行研究,观察习练简化太极拳对青年女子力量素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每周习练2-3次简化太极拳对青年女子的腿部和腰背部力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拳类竞赛项目的训练系统控制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武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长拳类竞赛项目要求运动员技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需要更科学地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提高体能、恢复能力,要想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必须进行多年系统的、科学的、严肃而艰苦的训练,同时取决于有机体对运动适应能办的程度.本文针对长拳类运动员运动训练系统控制与优化问题对我院武术队及辽宁省武术队的优秀运动员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研究结果,长期从事长拳训练,可使运动员心脏血管系统得到改善,安静时出现血压偏低现象,长拳套路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可采用高乳酸(阈强度)训练法,长拳专项技术、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生化指标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控制系统,长拳训练系统优化,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师院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健身运动锻炼,制定以发展人体柔韧、耐力、力量、灵敏、速度、增重及全面素质为主要内容的7类(每类甲乙两套)共14套健身运动处方,并在大学课外活动中进行处方锻炼实验,探讨各类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制定的各类健身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心血管及肺功能,增进健康,而且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半场篮球锻炼对60岁以上老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长期坚持半场篮球锻炼的60岁以上男性老年人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半场篮球锻炼,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以小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健身运动处方对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结果提示本实验制定的健身运动处方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实验对象的心血管及肺功能,但不同处方对不同机能指标的影响不同,同一处方对同一年龄段男生与女生的影响也不同,从本实验结果看,各年龄段女生对本运动处方训练的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简单易学,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健身娱乐的运动,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是将太极融入其中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期刊,研究太极柔力球的起源,运动特征,以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跑锻炼对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长期坚持长跑锻炼的 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 ,长跑锻炼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下肢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效果明显 ,可推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衰老 ,而对平衡能力、柔韧性、前臂和手的握力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体弱、残疾、慢性疾病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制约着学生的体质发展。因此在高校建立体育健康咨询站,有助于指导这部分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健身,促进他们体质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正常学生进行体格、运动能力、运动疲劳恢复、心肺功能,心血功能等方面检查,来评价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a greater risk for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e.g. central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aemi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mortality. This risky profil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and an unhealthy lifestyle (e.g. smoking, poor nutrition and low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en shown to be the optimal strategy to improve both cardio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levels. Accordingly, an emerging literature of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e.g.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en studied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was 1) to conduct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that included some kind of physical activity (including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exercise training) and target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2) To describe the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lone by reviewing trials of supervised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mes only. A literature review via systematic keyword search for publications in Medline, PubMed, Embase and PsycINFO was performed. Many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are efficient i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when combin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Supervised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en successful in decreas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appears to provide more benefits by specifically targeting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levels. In conclusion, physical activity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address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Long-term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impact of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mes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