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  张永忠  陈灵杉  姚星 《科研管理》2020,41(8):123-134
明晰城市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并识别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2005-2016年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识别地级市层面的绿色专利数量,通过回归分解识别影响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及其贡献度。本文发现:(1)我国的绿色创新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整体发展迅猛,中西部地区相对缓慢,不同城市的绿色创新产出呈现两极分化。(2)不同地区影响绿色创新产出的因素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绿色创新产出的边际影响更为明显,中部地区绿色创新产出受到经济发展指标、创新投入要素和政府行为的联合影响,西部地区绿色创新产出呈现出政府行为主导的特征。(3)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专利,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各类专利产出不平衡的主要因素,而创新投入的要素作为影响创新产出的直接因素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行业特性和城市定位对集聚分布模式的影响,分析并阐释了三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集聚分布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模式集聚区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矿业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万会  沈镭 《资源科学》2005,27(1):20-25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的发展和其它类型的城市一样,受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推动和阻碍矿业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和阻力形成了合力,这个合力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宰作用,决定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矿业城市依托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而发展,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只有在城市衰退之前尽早进行经济转型,才能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文章深刻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及阻力因素,从增强动力和削弱阻力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认为应该寻找城市发展动力与阻力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分析了现代城市发展中社会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司总部地理集聚及其空间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相继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但对于公司总部区位特征及其空间演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公司总部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公司总部在不同空间尺度上高度集聚,其聚集动力来源于外部集聚经济带来的各种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总部企业也可能出于成本因素、政策因素或者管理者个人因素而迁移;公司总部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规律性的集聚与扩散过程。总部区位的规律性特征对于我国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1880~1980年间农业发展的历程,通过对该期间美国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美国农业产出的长期影响因素——农业用地、化肥及农业用动力,指出农业用地的影响力最大。并验证了农业发展的两阶段论;最后,给出了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究院立足于应用基础技术研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研平台。本文从人力资本增值的变化规律出发,综合分析作用于企业研究院人力资本增值的动力来源,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并构建了人力资本增值动力模型,最后提出促进研究院知识型人力资本增值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唐炎华  石金涛 《情报科学》2005,23(5):641-647
本文对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主体构成、价格系统、市场信号等基本构架进行了描述,对不同的交易方式,通过建立相应的交易优化模型,阐述内部知识市场交易的动力机制,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铁路交通发展是影响我国工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通过影响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改变其工业区位条件,而对其工业发展产生差异性影响,导致工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2011年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铁路交通发展在总体上促进了沿线城市工业发展,但是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却存在差异。这有可能增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提速沿线城市与非提速沿线城市之间工业发展的差异,加大全国工业空间格局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8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支持环境三方面分析科技因素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科技因素与城市创新绩效有一定正面影响,不同的科技因素的影响强弱程度不同;作为城市创新主体力量的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首要的影响因素;适时适度提出适合上海城市创新绩效的科技措施将对城市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