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经常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消灭错别字。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的重视和努力。为此,如何防止小学生写错别字就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明确错别字的成因。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所谓错字是冈为学生对字的结构掌握不牢固、认识粗略、部件混用、受其它字影响、识记书写不认真而将字写错不成其字。如:"满"左右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同学日常学习中 ,出现错别字是在所难免的。错别字的出现 ,往往会影响正常的表情达意 ,使文字失去交际作用 ,有时 ,还会产生反作用。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两类 :错字 ,是指写得不成字。如把“染”写成“染” ,把“丧”写成“丧” ,把“含”写成“含”等 ;别字 ,是指把甲字写成了乙字 ,如“欣赏”写成“欣尝” ,“刻苦”写成“克苦” ;“脉搏”写成“脉博”等。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就主观方面来说 ,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没有正确地掌握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 ;第二是态度不够端正 ,有同学对一些字满足于一知半解 ,…  相似文献   

5.
错别字是语文教学中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要防止和减少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的错别字,必须研究他们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心理分析。常见的错别字及其产生原因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大约可分为十类,其中属于错字的有四类,属于别字的有六类。所谓错字,就是把字的形状写错了。其一是增添个别笔划,如步——歩;其二是丢失个别笔划,如低——(亻氏);其三是改变部分字形,如游——(氵放);其四是变更了整个字形组织,如知  相似文献   

6.
“错别字”在语文概念中有两类,一类是“错字”,即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把“真”中的三横写成两横;一类是“别字”.即把同属于一个读音的两个生字用错,如把“成功”,写成“成工”。形象地说.第一种可以称为“缺胳膊少腿”.第二种可以称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有一件让教师十分烦心的事,那就是学生的锗别字现象. 一、错别字现象描述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的是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如把"染"写成"(染)".别字指的是误写其他字以代替原来要写的字,如把"像"写成"象"、"向"、"相"等.[1] 以学生的作业为例,其错字的形式大约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写错笔画,包括增笔与减笔.如将"纸"写成"(纸)","眠"写成"(眠)";将"兔"写成"免","猪"写成"(猪)"等.  相似文献   

8.
谈谈错别字     
错别字,顾名思义,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就是结构、笔画不正确的字;别字,就是用形状相似或读音相近的字代替。错别字大体分为四类:一字形不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我们在做笔记时,常把读音相同的字混淆。例如:将“实事求是”写成“事实求是”,将“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9.
汉字形体复杂,书写难度大,因而容易出错。出错包括两种情况:错字和别字。错字指把字写得不成字,如把“含”写成“含”、“丧”写成“丧”、“染”写成“染”等。对初中学生来说,书写中真正写错字的情况也有,但不太多,常见的倒是写别字。写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欣赏”写成“欣尝”、“眨眼”写成“贬眼”、“脉搏”写成“脉博”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常见的别字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别字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只能就大致情况,作粗线条的分类:形近致误;音近致误;义近致误;音形义相近致误。  相似文献   

10.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念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念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  相似文献   

11.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学生的错别字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隐患.教师困惑,专家担忧,甚至有人提出:让学生将话说通.将文理顺,将字写正确,哪怕是文章内容不丰富也无妨。诚然.学生作文,并非大作家搞文学创作,不能对其过于拔高。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些错别字而忧虑重重,因噎废食,让学生说简单话.写“保守文”。到头来.又只能回到老路上。让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1.汉字本身的特点。(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  相似文献   

13.
错字和别字。错字,是笔画写错,即多写或少写笔画;别字,是同音误用,即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写字不用心,观察不仔细,常表现为“多一笔少一画”,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出现混淆,对一些独体字变成偏旁书写不规范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易写错的字,讲明笔画,讲清字义;开展写字比赛、书法展示活动;科学进行写字评价,以达到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研究中发现低年级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别字的产生:学生写字习惯不好,低年级学生写字习惯不好,导致多一笔,少一笔,或者笔画写错,造就别字的产生.如"真"里面有三横写成两横,"饭"的"横折弯勾"写成"横折斜勾"等. 其二,错字的产生:低年级识字量很大,形近字、同音字在一起,搞得小脑袋晕乎乎的,碰到差不多的就写一个,形近字、同音字混用了.如同偏旁的字"特""牧"混用,同音字"进""近""进""尽"的混用等.  相似文献   

16.
纠正小学生错别字是教学中最棘手的事。除了个别错别字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外,大多数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已学过的常用字。如何根治学生写错别字的毛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是让学生备“错别字本”,把易写成错字别字的常用字再当作生字,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自觉复...  相似文献   

17.
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指不应用这个字而用了的字。错别字大致有:字的笔画有错误,字的偏旁有错误,因形状旧近而误用,因读音相近而误用,因意义相近而误用;有时,音形义都相近;更容易出现差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阅读材料写作的时代不同,可能出现某些异体字,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繁体字,这一点,只要用得符合文意,不能算错别字.有些不合规范的“简体”字。倒应当列入错别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是:①音近或音同,如“礼尚(上)往来”;②形近,如“宁谧(谥)”;③义近,如“贻(遗)笑大方”。要克服把课本中常见字写错的毛病,除了辨析字的音、形、义外,还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高考都有字形考点,即识别错别字,但近年考的只是识别别字,别字单独写出不成其为别字。如扭,不是错字,也无法断定是一个别字,只有在非单音节的词语中才能显示其正误,如在扭捏中是正字,在扭(忸)呢中是别字。识别别字要有语境,要把它  相似文献   

20.
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别字,是指该写甲字却写成了乙字的字。在错别字中,别字约占90%以上,所以,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和探讨,发现并掌握其本质特征,从根本上彻底消灭它。另外因为错字排版不便,一般考试时不会让考生改错字,为此这里专门例举常见易错的别字。正误正误正误效尤效优堕落坠落按照安照宗旨宗诣玷辱沾辱温馨温磬阴晦阴诲寒噤寒襟潮汛潮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