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在作品中始终能够把"民俗书写"置放在农村民俗文化背景下来加以阐述.并将其"整合"到他的艺术审美理念之中,这就使得他作品中的"民俗书写"呈现出独特的结构功能:作品中的人物在民俗规约下形成了诸如"算账"等行为习惯;民俗影响并参与到对作品情节的建构之中;在"民俗氛围"背景下形成的作品主题趋向,系统而又连贯,"民俗化"的叙事结构功能在这里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脂砚斋批语所示为事实本原,指出《红楼梦》中的"补"法不是死板的表现形式和操作程序,而是与"伏"、"避"等诸法一起融注于作家整体运思之中的一种叙述策略和结构法则,包孕着丰厚的审美信息和独特的审美意味.是《红楼梦》审美之网的重要关结点。  相似文献   

3.
德国接受美学大师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概念,是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他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空白与未定性的意义,这些"不定因素"唤起读者积极参与生成作品的意义阅读活动。在"实现"一部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创造性作用,从而让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召唤结构既牵引了读者的审美交流活动,又引导了作者的创作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创作过程和接受过程的融合,共同促进当前社会语境下的文学活动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终成眷属》的表层存在“爱情与偏见”的冲突。但从结构、情感两个层面分析后,我们可以从表层的冲突中发现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这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空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许再庚 《教师》2011,(34):68-68
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美存在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无论是中国的作品,还是外国的作品;无论是古代的作品,还是近现代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还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性作品,都蕴含着各式各样的美,值得学生在阅读时揣摩品味。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隐含条件是指题目已知信息中没有明显呈现,但对解题的进行起到关键作用的信息.隐含条件可能已经包含在题目之中,但没有明显呈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可能不包含在题目之中,但可以通过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或者根据与题目相关的条件、结论进行深入探究后发现其存在于相关的数学概念、定理、方法之中.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易错题往往是具有一定的隐含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交际中传递信息通常是由已知信息到新信息,而句尾则是话话传递的信息焦点,根据信息分布的规律,了解英语圆周句,分析其句子结构、特点及其文体功能,可以提高阅读和欣赏英语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曲式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内部理解音乐并更好地表现和创造音乐,因此应根据音乐的本质属性以及曲式课的授课特点构筑课程,在内心听觉与分析等方面的训练中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性。本文探讨了曲式课的授课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的曲式课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中的“语音”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层次在作品结构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是对意义的负载和传诉,它构成了其他层次显现的外部条件,使文学作品的存在变得可能.英伽登探究了单个语词"声音结构"的格式塔质,为意义层次语言共同性的论证奠定了基础;认可了语音层次中物理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为"实在论"哲学立场的彰显作了铺垫;突出了"意义授予"活动中主体的心理意向作用,为文学作品意向性的审美研究提供了实证.他"排除"与"悬隔"了不属于作品构建成分的语音现象,却无法避免还原后存而不论的阐述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外小说创作实践出发,探讨了小说中常见的一些空间画面结构形式。小说中描绘的画面大多是历时性的,因此时间推移和人物行动结合便成为小说空间结构的基本形式。此外,叙述对象转换,叙述者显身,相同或相近画面的呼应也都具有结构功能。在共时性空间中,又可以分出层次切割、虚实相映、隔岸观火等结构形式。意识空间一般不受时序限制,它们与实在空间的结构有嵌入式或扩散式,意识空间之间还可以形成多重聚焦式。多种画面共存于一部作品之中,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小说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2.
意境不能简单理解为情景交融,也不能理解为大而无当的境界,意境是想象在其间的自由活动所能创造丰富蕴藉的情思内涵的艺术空间,它存在于读者对作品的审美关系之中,它虚实相生,是“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审美特性的一个概括。当然,意境的有无也取决于作者作品中的言内之意的提示及富有启示性的结构蕴含。  相似文献   

13.
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了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知识美,认为好的学作品都溶注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都必然地转化为知识美,存在于学作品之中,决定着学作品的价值与品位。  相似文献   

14.
在表达同一信息时,英汉信息结构有着显著的不同:汉语语言者惯于采用"话题-说明"的模式而英语语言者惯于使用"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语对篇章的连贯与衔接至关重要,而汉语的话题则可以频繁变化而不影响语义的理解;汉语的"话题结构"以及语序的安排更相似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译者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才能译出最贴切于目标语的译文并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表达同一信息时,英汉信息结构有着显著的不同:汉语语言者惯于采用"话题-说明"的模式而英语语言者惯于使用"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语对篇章的连贯与衔接至关重要,而汉语的话题则可以频繁变化而不影响语义的理解;汉语的"话题结构"以及语序的安排更相似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译者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才能译出最贴切于目标语的译文并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的哲学进行历史考察,人们就会发现,三维世界观的提出,具有客观的历史根据,客观事物的基本量也完全可以规定为"三"。文章确立了"人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之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包括三维时空观、三维发展观以及三维实践观。文章对"世界为何存在于三维之中"作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它包括"三"是现实世界的本质(普遍),"三"是人类认识的结构(特殊),"三"是社会实践的方法(个别),整个世界乃存在于三维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83):26-27
近年来,"熵"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言修辞结构的研究。本文意在通过对修辞结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在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中信息的产生及影响,并分析信息熵的增减对读者理解文本意义的功用,从不同层面揭示文学文本的审美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创作动机与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结构储蓄的巨大能源是创作动机的内在因素,而外界信息刺激仅仅起一个引发作用.由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刺激,创作主体作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见,审美心理结构对创作动机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