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进行研究.结合资源整合的含义尝试性地概括了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概念.从社团自身、学校、社会3个层次分析了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可行性的途径,包括构建网络体育社团、组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和打追社团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是开展体育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将“三全育人”理念作为体育社团发展体育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对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究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育人现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承担着思政教育的排头兵、专业拓展的先行者、文化育人的衔接者等角色,但在实践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社团活动资源配备落后、学生参与动机多以娱乐为主、体育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社团管理职能缺位等现象,据此提出从协调资源、精准育人、体教融合,管理制度等实践路径提升体育社团的育人功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思想道德层面同步发展,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倪伟 《体育世界》2014,(4):37-38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经费、场地和学校重视程度是制约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特征、管理结构特征、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与活动建设方案,即积极转变观念、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给予政策扶持;利用体育场地设施优势,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定位社团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体育社团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的途径,通过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27个体育社团的成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团主要通过放松心情、促进交往、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等途径来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放松心情与社会交往机会途径的提供,分别来自于体育社团的活动环境与体育运动本身。体育社团活动的焦虑体验强度较低,较容易达成增强自信的目的。成就感获得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参与体育社团而获得的"受关注"体验。并提出了扩大体育社团宣传力度,在社团举行纳新活动时扩大会场影响力,增加体育社团的评奖机会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如何利用网上体育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校校园网体育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介绍国内外若干知名体育数据库、网站等有关体育信息资源,探索体育专业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上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社团赖以生存和开展有效活动的动力是物质基础,除了国家级社团能够获得财政支持外,其他类型社团大多都需要自筹,经费问题给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不开展经营活动的公益性体育社团。因此,公益性体育社团应充分了解和利用相关政策,获取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对我国体育社团进行角色定位,大力培养体育社团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仅是快速提升我国体育社团的服务职能、社会效用以及社团会员满意度的关键所在,更是真正实现我国体育社团自主管理、独立发展,贯彻执行服务性社会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员、指导老师、普通高校社团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大学生综合能力、高校校园文化和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俊勇 《体育风尚》2023,(7):131-133
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文章以“双减”精神为指导,以校内体育社团为研究切入点,结合理论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校内体育社团建设具有较强可行性;体育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对社团认识不到位、社团活动项目单一、社团活动次数较少问题;通过提升对社团的认识、丰富社团活动项目、开发社团活动资源,可以完善体育社团,让体育社团与课后服务有效融合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期望为同类型研究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上所教授的运动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时间去练习。除了体育课、社团课、课间外,还需将体育练习延伸至课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技能。在实践中发现,运动APP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效性。本文利用调查问卷法、数据分析法等,通过对区域内小学利用运动App进行体育课后练习调查和研究,试阐述在“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动App在小学生课后锻炼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运城学院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管理状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规律,提出运城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整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中,倡导多方力量给予其支持,促进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完善运城学院的体育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理念、运行经验和发展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为此,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重点对美国哈佛大学、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杜克大学、乔治敦大学的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等对河北省340个体育社团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河北省体育社团经费、活动等存在问题,提出制定完善河北省体育社团的相关法规政策、实现体育社团自身良性发展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社团是顺利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之一。通过研究认为当前黑龙江省体育社团存在:定位不清,发展迟缓;缺乏政府关注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经费严重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自身结构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管理等现状。提出提高认识,发挥黑龙江省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完善法规建设,加强政策监管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深化改革,加强体育社团的自身能力建设等发展对策,为促进体育社团的良性、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育社团与体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李晴慧  郭郁文 《体育学刊》2002,9(3):138-140
实现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必须依靠体育社团。这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自身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局长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途径,当然外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绝大多数体育社团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社团性质。阻碍社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就是权力与利益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吸引当代大学生参与户外健身运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的健身需求。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新选择。针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调研发现,体育社团在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同时,其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本文以高等院校的健美操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法、问卷分析法挖掘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社团应有的作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体育社团是学校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训练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该研究旨在探讨利用校区内体育社团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查,发现校区内体育社团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该文将分析校区内体育社团对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优化校区内体育社团的运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研究重点在于体育院校的学生,只是局部、分散性地进行研究,还没有将普通高校学生裁判能力与体育课堂、课外活动、体育社团以及社会体育进行有机地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将普通高校学生裁判能力培养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10所高校的456名学生的裁判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上体育裁判培养对于促进大众健身开展和提高学生自身技能等具有重意义。目前普通高校学生在裁判理论知识认知上还是在临场实践经历上都比较缺乏。提出有效提高大学生裁判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且构建了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裁判能力培养指标体系模型,主由专业能力、基本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因子组成。结论:普通高校学生裁判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提出了构建模型,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新中国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得出:党的正确领导和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兴旺发展.目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规模小、人际环境单一,存在资源获取困难,缺乏日常活动场地、指导和村委会的支持,缺乏政策法规的有效支撑等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如下:逐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督与注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与实体化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发展资源;采用商户型、精英型、领导型、节庆型和自发自在散落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路径或模式发展农村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