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主持传播,即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在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无疑是最具人性的。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将人际化进行到底”乃是未来主持传播、甚至一切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4.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某种节目的样式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显现个人生存状态,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社会机体的运作基础是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人与人的互动形成的人际传播。人类现有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传播,一种是大众传播,谈话节目是最能体现两者结合的理想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5.
对大众传播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即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机构通过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传递讯息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笔者始终认为,大众传播是对社会影响最大、最广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由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是指发送者将信息传播至受众。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有谈话、书信、打电话等,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人际传播中存在反馈和交互。  相似文献   

7.
传播、价值下滑与受众姜平章这里所说的传播是专指当今的大众传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除了方式的不同而外,还有其他显著的区别,它明确的社会价值目标便是区别之一。而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在与受众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这就带来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传播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布会是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信息交流方式,但它又不是纯粹的人际传播,而是受到大众传播规约的特殊的人际传播,终极目的仍是大众传播。在这种特殊的传播情境中,发言人深入理解发布会  相似文献   

9.
从纵向的历史来看,谈话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传播学者施拉姆说:人是传播的动物.谈话作为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相互了解最为有效的方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人类社会重要的存在方式之一.人际交流环境中的谈话是人类传播中最古老的方式.在大众传播极为兴盛的今天,人际谈话由于情景时空合一、及时反馈等特点,仍然被传播学者奉为最佳的交流方式.施拉姆所提出的拟态环境,就是在大众媒介中还原人际交流的方式,电视谈话节目则是拟态环境还原的经典表现.  相似文献   

10.
赵雪  丁晓晓 《现代传播》2013,35(1):65-68
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是传者与受众交流的言语环境,它包括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语境。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具有大众传播语境背景下的人际传播、以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语境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林玮 《新闻知识》2001,(12):11-13
所谓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被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类。实际上,从"假于物"与不"假于物"这一角度,还可以把它们简化为两种,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其中,"假于物"与不"假于物"是一大关键。换言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最为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媒介机器。借此,大众传播媒介完成了从"面对面"到"面对机器"的根本转换。对此,从关于大众传媒的形形色色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美国传播学者沃纳丁等人指出,在传播学者的研究中,不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定义,其中都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3):41-45
人际传播在传统媒体广告传播与网络广告传播中均有体现,而网络媒体则在受众"互动"、"参与"、"分享"上的特色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人际传播改变了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传播的大众传播模式相比,网络广告传播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嵌入与整合。本文从传播特征、传播路径、影响作用三个角度对网络广告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谁改变了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7):15-17
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去年风靡全国时,许多人关注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的混合使用,比如,电视演播室中歌手支持者的方阵、手机短信的投票方式,都被视为大众传播对人际传播手段的引进。问题是,当大众传播引进人际传播时,它似乎增加了很多的煽情色彩,《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4.
罗春明在《西南师大学报川998年第5期撰文指出,人际传播媒介就是人际传播活动中所使用的中介物,因此人际传媒的本质是人际传播本质决定的。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在于受传者的情况不同。人际传播的受传者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对于传播者来说,受传者是特定的;大众传播的受传者是作为群体的大众,对于传播者来说,受传者是不特定的。在人际传播中,因其受传者是特定的,传播者知道他的传播对象是谁,受传者的身份得以明确。因此,人际传播的本质是:人际传播的受传者(或传播主体)是身份明确的、特定的个体。由此而论,我所说的“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大众传播研究在整个传播学研究中的位置日益重要,而人际传播研究却受到冷落。事实上,人际传播是一切传播的基础,人际传播的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基础。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和罗杰斯的“创新扩散论”都表明,“人际交往在传递和证实由媒介产生的信息和观念中扮演了中介角色”。施拉姆也说,“最典型的和最频繁的传播格局是一种扩大了的双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事业=大众传播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是不是一回事?这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值得探讨一番。大众传播、英语原词为mass communica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用印刷、电子手段向不特定的大众传递各种信息。与此对应的是apersonal communication一般译作“人际传播”,则包括大众传播现象以外的一切传播现象,例如谈话、会议、书信、电话等等。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构成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两大方式。现今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方式,非此即彼,两者必居其一。概括地说,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有二:  相似文献   

17.
本书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借用社会学、心理学、说服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崭新趋向,即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了主持传播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传播的特点、起源、生存环境、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科学地解答了主持人为何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主持人存在的缺陷等一系列学者和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沈平 《视听界》2010,(4):110-110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分享了嘉宾的故事与情感。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际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  相似文献   

19.
"差序格局"揭示了传统乡村传播的关系框架以及其运作的基本逻辑。但处在社会转型中的湘中农村,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共同构成的乡村传播新结构中,大众传播名存而实不至,农民所获仅是影像虚拟;人际传播仍然是建构社会关系、传播本土文化的基本方式,但从对当地农民主要的社会活动中调查发现,新形势下的人际交流内容更消极,且在原"差序格局"中掺杂越来越多的工具性动机,由此充分暴露出中西部农村的文化沙漠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孟玲 《网络传播》2005,(1):63-63
网络媒体的诞生给图片传播带来了引人瞩目的变革,网络的发展影响了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产品的传播方式,图片的传播由过去简单的照片实物的人际传播与以纸质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元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