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需要调整的客观背景,其次讨论了劳动力市场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对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个多层次,宏观与微观交织在一起的极其复杂的问题。高等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皆源于高等教育的布局、形式、层次、科类、专业等各类结构的不合理。因此,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之需要,归根结蒂就是各类结构的适应性问题。在此,笔者试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对如下问题作理性思考。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周期的关系近几年来,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呼声很高,给人的印象是:高等教育结构总是不合理,往往只能被动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些调整,总处在被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高等教育市场存在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已在逐步开始发挥着调节人才或使劳动力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功能;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正谋求与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传统的高等教育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培育和建立高等教育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荣 《高校后勤研究》2022,(3):67-69,77
我国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政策调整大致经历了计划体制下的院系调整、改革开放后的重点学科建设、高等教育扩招后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到新时期面向世界的"一流学科"建设四个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一直在持续地进...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期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联系薄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二者之间逐渐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当代美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职业间流动,表现为技能需求方式发生了变化,更深刻的是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市场的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当代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推动的。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职能发挥的角度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与布局结构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高等学校职能的有效发挥,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布局结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三种类型。造成这种现象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发展与经济结构相互影响,二者相辅相成.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改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符合教育规律.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机制、错位发展机制和预警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其科类结构,从而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我国1998 年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与往年情况的纵向比较和与部分主要国家的横向比较,对1998 年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学生性别结构、教师结构、分布结构等方面,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趋势,迫切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河南高等教育结构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呈重心偏低的金字塔型,形式结构中普通高校扩张而成人高校萎缩,科类结构中工学和文学比例较高,布局结构呈以郑州为中心的辐射状。依据外部适应与内部协调原则,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存在不合理因素,要努力提升学位层次的重心,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继续保持普通高校的发展趋势,转变成人教育发展思路;依据经济发展需求调整科类结构,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建设中原高等教育城市群,推动省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与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衔接:采取“订单式”培养,与企业联合办学;依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握劳动力市场动向,实重视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estimates the response of student truancy and long-run labor market outcomes to discipline policies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tudent behaviors and school policies motivate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strategy. Because judicial climate influences administrators’ fear of discipline-related lawsuits, measures of judicial–legal climate at the state-level court are used as instruments for local discipline polici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te-level judicial–legal climate does appear to influence administrators’ discipline policies; that students appear to be truant less often when discipline is stricter; and that school and long-run labor participation outcomes appear higher for students from schools with stricter disciplin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呈现联动态势.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也相应变化,产生了所谓的"热门"与"冷门"专业,而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成为专业结构调整变革的主要动力.由此,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非均衡性更趋明显,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攀升,学用相关程度降低.文章认为,高校专业设置的价值取向调整、高校主体性建构、质与量的均衡等是当前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增长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概念可以区分为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本文认为知识增长促进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发展促进知识增长,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是知识传播、应用、创造的集约化组织,是大学需要着力建设的基层学术组织,它能保持知识的可持续创新和增强知识的“集团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employment among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by discipline using time series data. Our results find that the overal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labor is a recursive on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some disciplines among graduates, changes according to labor market needs, but this reaction is not immediate and subject to a delay.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develop independently of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 rising proportion of graduates within these disciplines leads to pressures for change on the labor market. In both cases our data shows that the employment system absorbs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This happens through a diversification of employment positions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uses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and disciplinary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on faculty salaries. Faculty in discipline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demand, high teaching loads, and low amounts of research funding earn less than do faculty in other disciplines. Additionally,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an array of individual and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women faculty members earn less than their male peers.  相似文献   

17.
非人力资本积累追求: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实中非人力资本积累目标的追求(如将上大学看做一种精神消费、获取社会声誉、积累社会资本、显示高能力信号、促进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及文明程度提高等等)是推动高等教育扩张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使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达成的均衡教育产出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并且引起高等教育需求层次的上移,这种不平衡和需求层次的上移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一起,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要缓解这一状况,必须从进一步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适当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展,合理设置专业、进一步端正大学生就业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非农就业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是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制度性的缺陷在于分割了劳动力市场 ,制约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阻碍了非农就业的进程 ,其后果是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不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统筹城乡经济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German labor market reforms on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German economy. The contribution starts with giving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reforms and stresses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German economy. We then describe the salient effects of the reforms for employment and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Finally, the dark side of the reforms, i.e.,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are addressed, which leads to the general question of how the reforms can be reconciled with the notion of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工资和产业结构之间长期以来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以致学术界对其间的相互影响难以形成统一的观点。根据中部六省1999-2011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力市场变化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对中部六省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工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工资的上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巨大贡献,同时产业结构的变迁也有助于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此之外,内资和内需也是推动中部六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因素和宏观因素是影响工资和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