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 针对传统IPA方法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一种改进型IPA理论(RIPA)并对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进行研究,从而引导社会问答平台运营商更好地开展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内容质量。[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传统IPA方法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引入一种新的RIPA理论,比较两者在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中的应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论] RIPA和IPA两种方法在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表明,前者有更高的可行度;同时,"完整性"、"专业性"和"权威性"3个指标是解决社会问答平台答案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对社会问答平台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对社会临场感运用于网络在线购买行为的探索性研究。网络购物环境中时空分离与沟通方式的变化带来新的顾客体验特征,使得社会临场感成为消费者在线购买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量关于社会临场感的研究表明,社会临场感体现了新传播媒介的效果。传播媒介对社会产生影响主要根据媒介所提供给用户的社会临场感而定,将社会临场感运用于在线购买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认为,应当明确社会临场感在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中的"角色定位"和研究路径,并预设了社会临场感运用于在线购物行为研究中的主要变量和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摒弃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寻找"本质"并致力于证成它们的研究思路,解构某些预设的"给定"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先在性地位。图书馆学价值目标应该从一元走向多元,不仅要追求文献信息的传递效益,还应当承担更为广泛的社会道义。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上,必须突破图书馆自身小文本的局限,引入和图书馆有关的更为多样化的社会因子,从而多维度地选择、评价和权衡图书馆行为。颠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对广泛的一致性话语的追求,运用多元并存的思维方式寻求对图书馆学现象的创造性解释。  相似文献   

4.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13)
本文梳理了功能主义传播观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的视野讨论了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即"传播的功能即传递意义"、"社会结构是预先给定的"、"传播主体是理性主体"。本文强调这三种预设虽然是该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如果一味不加反思地将其运用于当代传播研究之中,必然会造成其研究的局限乃至狭隘。本文通过将其理论预设置于比较的视野之中,探索了各个学科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传播功能"、"社会结构"、以及"传播主体"的不同解读,有利于打开功能主义传播观之外更为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络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与工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研国内外社会网络可视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研究背景,总结社会网络可视化的技术方法:静态表示方法和动态交互方法,及其典型工具——UCINET、Pajek、NWB、NodeXL和Gephi,最后探讨社会网络可视化的主要趋势——三维化、动态化和混合化,以供社会网络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我国网上书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平均距离、中心性、凝聚子群以及核心-边缘结构等角度对我国网上书店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我国网上书店网络密度和平均距离较小、中心度偏低等研究结论,并提出管理和优化网上书店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了自己的博客生涯.文章着眼于博客网络的研究,关注博客网络的结构以及博客之问的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等角度,选择博客因的博客为对象,对国内IT博客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了自己的博客生涯。文章着眼于博客网络的研究,关注博 客网络的结构以及博客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等角度,选择博客园的 博客为对象,对国内IT 博客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发展。简要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此方法在国内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其重要的研究热点,即运用了可视化工具,探测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作者和机构间的合作网络等,并指出其不足,为我国医药卫生研究提供方法性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同族专利的技术关联特点入手,探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聚合专利信息资源的方法。采用潜语义关系分析法提取同族专利关系,并将其通过网络图谱可视化。文章得出结论为社会网络分析的量化方法能准确解析专利信息的族簇性、核心技术特征,提升企业专利战略制定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透明社会的形成 (一)何谓透明社会 透明社会主要是针对如今越来深入的精细化营销趋势而言,以"人肉搜索"为典型代表的现代数据攫取手段日趋多样化和隐性化,许多商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所关注的群体参数或变量顺利地搜集并录入预设的数据库中,并通过搜集数据的网络对这一群体动向进行严密的监视,并把这一监测结果快速地录入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3.
学无止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主编:顾明远石中英ISBN:978-7-303-10833-6定价:60.00元【内容简介】《学无止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由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石中英共同主编,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攻关项目"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1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本书围绕学习型社会这一主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学习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省级卫视竞争发展分化明显,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梯队性,本文通过对CNKI系列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我国省级卫视的社会关注度,进而研究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质性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界素有"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和"质的研究"(quaitae research)之分,"量的研究"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的研究成果;而"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现象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在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情境化的"、"主体间性的(intersujective)"的意义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辨析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三种学说:摹仿说、表现说、劳动说,指出这三种学说的理论预设之误:跨文化语境当成同文化语境。为克服这些理论预设的错误,本文引进"跨文化"研究方法,认为从文化哲学上进行总体把握是超越单个学说偏见的较好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彭剑 《新闻战线》2012,(2):89-91
社会管理创新报道是传媒领域里新的时代课题。2011年2月,我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班开展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专题的研讨,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由此,社会管理创新开始"高调"进入公众话语和传媒视野,社会管理创新报道,也在传媒上不断涌现、展露身影,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现实表现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廖卫民  何明 《当代传播》2013,(3):34-36,58
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信息传播者、组织行动者之间结成什么样的社会网络关系?基于广东乌坎事件中98个节点的社会网络数据集,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采取网络科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呈现乌坎事件中核心的传播者群像,揭示其内在的关系结构。采用"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三种测量方法,结果都指向同一个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节点,同时用K壳分解法侦测发现42个节点的核心群组。乌坎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关注,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与这样一个传播者群体有密切关系,这对于新闻传播研究者探索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的内在传播机制有一定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传播生态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社会舆论调控机制失效、政治权威认同性整合效果减弱、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社会舆论场复杂化等导致社会认同性整合环境发生变革.为此,主流媒体应该具有社会担当,成为现代社会"粘合"的工具.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主动介入公共事件、找好国家主张与公众利益的"结合点"、策划媒介活动建立"想象共同体"等方式,提高社会共识度,促进社会认同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