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音乐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一部歌剧的成败。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作品《弄臣》为例,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塑造了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剖析以及对音乐的阐释,探讨了黎戈莱托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作品,每部歌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西方女郎》,等等。他的歌剧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感情与命运为主,戏剧情节感人肺腑,音乐结构十分慎密。他尤其擅长塑造感情丰富的女性角色形象,大多以悲剧性为主。歌剧《图兰朵》就是  相似文献   

3.
朱塞佩.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曲作曲家。在他一生创作的26部歌剧中,他塑造的歌剧中女角色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威尔第为我们塑造出了很多出色的女主角。本文重点选取《埃尔纳尼》、《弄臣》、《阿依达》这三部歌剧为例,对剧中三个女主角埃尔薇拉、吉尔达、阿依达的戏剧形象进行分析,找出她们三人性格中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重塑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西欧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享有"歌剧泰斗"的盛誉。《弄臣》的男主角Rigoletto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创作完美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著名的咏叹调《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黎戈莱托复杂矛盾的双重性格。本文主要从歌剧背景、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特点、咏叹调音乐分析三方面探讨该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吉尔达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推动全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威尔第结合社会政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吉尔达的形象塑造上寄予了浓厚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用优美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吉尔达的纯真善良,从而以反衬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黎戈莱托、公爵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入分析吉尔达的音乐形象特征,是理解歌剧<弄臣>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人物是戏剧的主体,而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在歌剧里,音乐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这个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在于他的音乐表现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费加罗音乐形象的美学价值和费加罗音乐形象成功塑造的重大意义,及莫扎特喜歌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在创作的成熟时期完成了《唐璜》这部作品,他在整部歌剧的音乐处理上游刃有余,同时,在歌剧中的人物角色安排等各个环节上,都可以看出莫扎特的独特用心。《唐璜》是一部喜歌剧,喜歌剧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允许用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亨德尔歌剧中的角色扮演,中止了音乐只反映单一情感的时代,但是,在莫扎特改造过的传统喜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同时发生,舞台上的动作也可以通过音乐得到补充、增强,甚至是解释。  相似文献   

8.
《你在孤独的哭泣》-Parmivederlagrime是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弄臣》中曼图阿公爵的一首著名咏叹调,曲调优美抒情,是现代意大利歌剧中男高音最爱唱的咏叹调之一。演唱之前首先应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比如歌词含意、语音、对剧情的分析,体会角色等,以便更加准确地再现该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歌剧(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中女性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从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展现,主要女性人物典型唱段的演唱风格上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阐述。从而剖析出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不仅是歌剧的高潮部分,更是歌剧的抒情部分,对男高音的演唱要求比较高。基于此,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威尔第的歌剧《弄臣》,然后对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进行了分析,男高音需要清晰准确地吐字,巧妙地运用气息和行腔,还需要加强对高音部分的练习,这样才能将《弄臣》的精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大型网络开放式课程(MOOC)理念进入航空公司培训体系之后,对培训模式和兼职教员都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从分析M00C形势下航空公司兼职教员受到的挑战,探索和研究应对这些挑战时兼职教员需要做出的积极变革及自身需要做的准备等方面内容,得到研究结果表明:MOOC促进教学方式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MOOC背景下兼职教员受到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兼职教员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超越和重塑;兼职教员需从多方面做好应对变更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滕星撰写的《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对凉山彝族社区学校的彝汉双语教育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撰写,并从教育人类学的立场对彝族社区文化变迁和双语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书从认识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重性特征的启发和思考:(1)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的统一;(2)少数民族群体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存在工具性和情感性两大视角;(3)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既要重视群体的文化传承,也要关注个人的发展需求。"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体利益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教学信息化是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趋势,以《油气地球化学》课程为例,论述了实现专业课信息化教学的途径:首先要把握教学信息化的目的和要求,即拓展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空间和手段,锻炼学生融合各种相关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然后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建成立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高效掌握并学会应用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4.
经典著作研读是学术型研究生学术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但是,网络环境引发的碎片化阅读、即时性学习、拼贴式研究等不良倾向正在消解研究生经典著作研读的时间与价值。基于行政管理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经典著作研读的探索与经验,网络信息时代的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应进一步凝聚经典著作研读的价值共识,从专门课程范读、专业课程引读、师生共读、学生自主研读等方面,促进研究生精读深读专业经典著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基。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其能够更顺利地将井冈山精神成功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到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以及革命先人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当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丰富这部分的相关内容,让红色井冈山精神更好地在学生之间传承下去。因此,"互联网+"时代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矿产资源管理的学科特点,提出了矿产资源管理的翻转课堂设计,指出了矿产资源管理翻转课堂的优势与障碍,为翻转课堂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引导性、启发式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对安全行为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两种基本形式进行论述。从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提升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三方面提出改善安全行为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导师和研究生是国家科研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高校"导师制"的现实背景,本文在介绍我国高校导师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导师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绿色化学已成为高校化学教学的重点理念之一。乒乓球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直广受欢迎。乒乓球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化学难分难解。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理工科学生为例,从绿色化学理念在乒乓运动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使用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教学手段,运用教授法、讨论法等进行乒乓球教学,从而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学习热情,为多元化进行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20.
如今科学教育中,针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学校教育缺少实践与教学资源、科技馆教育师资与展品效用不足的教育现状。立足馆校结合,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体,从理念、师资、课程与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馆校结合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