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思甜 《今日科苑》2009,(14):275-275
丙泊酚(propofol),其化学名为2,6-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研究对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舒适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离开复苏室的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明显缩短了神经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复苏的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离开复苏室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也降低了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的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35例ASAI-II级患儿术前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诱导给予丙泊酚2~3mg/Kg,琥珀胆碱2mg/Kg,维持七氟醚3~4%,并予气管插管,术后麻醉清醒、拔管并送至病房。结果 35例先心病患儿分别是1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和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均成功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时间30~45min,苏醒时间5~10min。患儿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所有患儿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和术中呼吸循环监测是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麻醉成功的关键,七氟醚大部分以原形从肺呼出,诱导、苏醒作用均很迅速,且无体内蓄积,在高原地区小儿先心病介入手术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丙泊酚用于静脉全麻麻醉诱导和维持时患者心血管反应观察。方法:患者共50例、均为胆囊结石,ASAⅠ-Ⅱ级,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国产丙泊酚组(Ⅰ组,n=25),进口丙泊酚组(Ⅱ组,n=25),麻醉诱导前后、麻醉维持时BP、HR、SpO2的比较。结果:两组诱导后BP、HR比诱导前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1、3、5分钟BP、HR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BP、HR比诱导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时具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映抑制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寒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曲马多组(T组)、对照组(C组),每组23人。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随后以0.2~0.3μg·kg~(-1)·h-1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0.5 h;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量0.6 mg·kg~(-1),随后以1 mg·kg~(-1)泵注至手术结束前0.5 h;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记录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45 min(T2)、术毕(T3)患者的体温和镇静状态评分;记录寒颤评级和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三组组间对应时点的体温无差异(P0.05),T2和T3的体温均低于T1(P0.05);D组和T组的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D组和T组的寒颤发生率低于C组(P0.05);T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D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寒颤,比曲马多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Ⅴ急诊剖宫产手术21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药物以丙泊酚、琥珀胆碱、氯胺酮、芬太尼为主,观察该方法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结果诱导平稳,麻醉满意,无呕吐误吸和返流发生,无术中知晓,对胎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对子宫收缩无抑制。结论全身麻醉为剖宫产可以选用的安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低温液体诱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寒颤的发生频率,进而从该侧面评估此疗法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罹患重型颅脑损伤并行低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低温液体+常规低温诱导组)及对照组(常规低温诱导组)各48例,比较两组病人低温实施过程中寒颤发生频数的分布差异。结果:基于寒颤分级系统(受限于摘要篇幅,具体见正文)对两组病人实施寒颤分级,其中,实验组病人中0级27例,1级10例,2级8例,3级3例;对照组中实验组病人中0级26例,1级14例,2级6例,3级2例;两组病人寒颤病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77.00,p=0.453)。结论: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寒颤发生率。静脉输注低温液似乎并未增加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寒颤的发生频率,基于该指标,静脉输注低温液体诱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温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原地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TEP)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至2015年间行手术100例患者,其中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70例,行TEP患者30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术后疼痛的观察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等情况,以评价两种手术在高原地区的疗效。结论 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在各种疝修补术中TEP手术优点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日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全屏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随机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全程吸入七氟醚麻醉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诱导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七氟醚全屏吸入具有十分平稳的麻醉过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王元胜 《西藏科技》2013,(11):51-52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类药物的输液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入导致的输液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莫西沙星输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该药物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输入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最后均停止该药物输注,患者输液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间个体差异,及时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护士及时发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所致肠坏死的病因、早期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研究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2017年收治的26例SMVT所致肠坏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SMVT7例,继发性SMVT 19例;9例伴随门静脉血栓形成,6例伴随脾静脉血栓形成,有15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MVT;26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SMVT,术后予抗凝和(或)溶栓治疗。结果 2例发生短肠综合征;其余24例均病愈出院。结论 S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缺血性疾病,病因复杂,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因延误治疗而发生肠坏死;及时行手术切除坏死小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辅以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可有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浓度氯化钾经微泵泵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低钾血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经中心静脉微量泵泵入10%氯化钾纠正低血钾,评估疗效。结果所选60例患者中,24h内血清钾浓度恢复正常的56例(93.3%);48h内血清钾浓度恢复正常的2例(3.3%);2例(3.3%)患者反复出现低钾血症,给予同样处理后72h内纠正。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未出现疼痛、静脉炎等并发症,未发生高钾血症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经中心静脉微量泵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是纠正危重症患者低钾血症的有效补钾方法,降低了补钾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补钾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346例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对346例患者的535处病变静脉桥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PCI术成功率为95.14%.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2例,1例经处理恢复血流,1例处理无效。远端栓塞1例,D型夹层造成血管急性闭塞1例,重新置入支架后成功。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346例患者中302例完成6个月临床随访,245例患者完成12月临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3%. 37例患者接受了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5%.结论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术后镇痛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方法也很多。我们选用副作用较少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分别与布比卡因伍用行硬膜外单次注药 ,观察术后镇痛时效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选择 ASAI~ 级 ,行下腹部或盆腔手术患者60例 ,年龄 1 8~ 50岁 ,男 32例 ,女 2 8例。均为单纯硬膜外麻醉 ,术中未用静脉镇静、镇痛药 ,置管间隙为 T2 ~ L3。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例 ,均于手术结束缝皮前单次注药。 组 :0 .1 5%布比卡因 1 0 ml; 组 :0 .1 5%布比卡因 1 0 ml,含芬太尼 0 .0 5mg、氟哌啶 1 mg; 组 :0 .1 5%布比卡因 1 0 ml含咪唑安定3mg。三组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息肉的病因及临床疗效特点分析。方法选取区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连续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100例及对照无炎症相关疾病鼻中隔编曲患者40例;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常规鼻-鼻窦腔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伴有鼻息肉鼻窦炎中症状较不伴息肉鼻窦炎更为严重;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后伴有鼻息肉鼻窦炎中复发率相对略高。不伴有鼻息肉鼻窦炎中葛兰素阴性菌培养率增高,反之在伴有息肉鼻窦炎中葛兰素阳性菌培养为明显,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更为显著。结论高原地区慢性鼻窦炎微生物培养具有有独特性;其中不伴有鼻息肉鼻窦炎中葛兰素阴性菌培养率增高,而伴有息肉鼻窦炎中葛兰素阳性菌培养为明显,其内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临床特点上与其它地方相比无显著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9)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随机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抽取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共有13例,其中皮下积液8例,出现患肢水肿的2例,患肢抬举受限1例。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比较大,主要与手术操作、损伤及术后处理不恰当、不及时有关,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其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统计分析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等。结果 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0例,后期治愈8例,2例经再次行内镜下封堵后治愈;患者术后暂时性尿崩症8例,予以去氨加压素片治疗,同时给予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予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3~9个月,复查激素恢复正常。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对于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快速恢复、了解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充分的术前评估、掌握并发症的机理、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监测,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原地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配合与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4月-2012年4月间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原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病例53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该类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了合理的临床护理,术中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或好转。结论针对高原重型颅脑患者的特点,对其给予合理的手术配合与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经HSG诊断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的不孕患者55例,共100条输卵管,其中8例为一侧输卵管梗阻,对侧通畅,2例为一侧输卵管梗阻,对侧输卵管切除.55例病例中,原发不孕21例,继发不孕34例,不孕年限2-15年(平均5年),年龄21-40岁(平均31.5岁),55例均曾行宫腔内注药输卵管通水2-10次(平均6次),55例基础体温均为双相,且排除其它不孕因素,男方的精液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20.
吴科学  翁宇  蒲智  多吉 《西藏科技》2011,(10):51-5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动脉瘤治疗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诊断明确的脑动脉瘤患者诊治经过,总结藏族病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血管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总结手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4例患者,39例行开颅夹闭术,2例进行了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术,介入治疗7例,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恢复好的患者28例,差者7例,手术组术中及术后死亡11例。保守治疗8例,3天内再出血3例,14天内再出血2例,2l天内再出血1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高原脑动脉瘤治疗应该尽早,手术可以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介入应争取在急性期内尽早将动脉瘤栓塞,手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关键,支架辅助的介入治疗,手术后抗凝是关键,APTT的观察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统计。脑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因素,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40%和33%。目前干预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当然还有包裹、高流量搭桥后的孤立等,高原地区脑动脉瘤的治疗刚起步,手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