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邵凤森 《成才之路》2010,(17):44-44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地区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愁都注入了这篇优美的诗化散文中。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读来,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乡情、离愁、别怨。  相似文献   

2.
情暖人间     
人的一生,不管谁如何标榜自己天马行空独立无羁,他仍然无法摆脱萦绕在他身心内外的一个“情”字。难了乡情短文精品乡愁是把伞余昭昭读完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心不觉已被淋淋漓漓的冷雨浇得微波荡漾。想那烟波浩淼的台岛,厦门街长巷短巷深处的诗人,是怎样倚窗而坐,在年复一年季复一季的冷雨中遥望不可企及的远山,涂抹又涂抹那酒一般烈血一般浓的乡愁。乡愁是什么呢?诗人说乡愁是一枚邮票,是一张船票,是一座坟茔,是一湾海峡,总是两端相距迢遥,维系的则是泪雨浸着的思念。而在我看来,乡愁更像一把伞,一把哪怕愁肠百结,但撑着它就能走出…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听听那冷雨》进行了文本细读,论述了余光中借戴望舒的诗《雨巷》和蒋捷的词《虞美人》的意境,抒写作者“乡愁”的缠绵和疼痛源于其一颗中国心;通过“听雨”感觉的反复描述和联想,把隔海“望乡”的惆怅与茫然、辛酸与隐痛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使作品创造了隽永的抒情意境。此作的诗性还表现在运用典故、欧化句式,多用叠词等等方面,使作者“新散文”的审美理想得以实现,《听听那冷雨》是作者散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声韵美是散文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散文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散文的音律美、韵律美、神韵美的融合。《听听那冷雨》这篇抒情散文,是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下面就从《听听那冷雨》的音律美、韵律美、  相似文献   

5.
《听听那冷雨》被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语)的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此文不见于入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初次被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是江苏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关于此文的题旨.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明确指出:“《听听那冷雨》(节选)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翻阅众多的教学资料以及一些学生自学用书.也都把此文的题旨定为“抒发了浓浓的乡愁”.而且是唯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经典名篇,作者以其极富密度和弹性的诗一般的语言营构了一个意蕴丰厚的“冷雨”世界。在文章的标题里,作为全文核心意象的“冷雨”,得到了醒目的凸现,给读者带来一股透心彻骨的凄凉之意,有一种直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自古迄今,写雨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但写得如此丰富细腻、情思斑驳又率真感人者,似乎并不多见。文中的“冷雨”时空交织,繁复错落。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的散文名篇《听听那冷雨》既体现了古风飘袂,又呈现出今韵恣肆,风格独特。浓浓的乡愁凭借着雨的推力而自由挥洒,语言简洁而富有"诗化"的韵味,多活用文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追求唯美,感情充沛,呈现出一派现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8.
教学《听听那冷雨》时,不少学生问:“这篇课文的叙述人称为第几人称?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是一个费思量颇难答的问题。首先,这篇文章的“人称”不该称“叙述人称”。《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即景—联想—抒情。其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是抒情。无情怎会即此景?有情方能生联想。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抒情。尽管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表达方式看,可归属大分类的“叙述”,但《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一篇叙事散文,因此,该文的人称不可谓“叙述人称”,而应该称之为“抒情主体人称”。那到底是第几人称?第…  相似文献   

9.
《听听那冷雨》是来自海峡对岸的诗人、学者、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诗化散文。在美轮美奂的绵绵春雨中。我们和余先生一起聆听着那动人的乐曲。一起欣赏那中国式的写意面面.一起感受那如歌如泣的不尽的乡愁。文中叠字的使用非常典型也恰到好处地在汉字的重重叠叠之间让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汩汩心泉.听到了一位21岁时离开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故土时。“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的老人那厚重的思念、绵延的苦痛、不绝的乡愁、深情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雨之恋     
余光中有首诗曾说:"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真把雨的灵气描写得淋漓尽致。不管那雨是淅沥沥地下,或者是哗啦  相似文献   

11.
小雨老师要上公开课,教学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苏教版必修二),让我帮她磨课。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一文首次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山东版高一册)。备课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那么多雨?题目是“听听那冷雨”,这冷雨有什么好听的,而在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七自然段首作者却说:“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看来作者对雨有着一种深情,这种深情是促使作者写那么多雨的原因。这种深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二是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眷恋。  相似文献   

13.
正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富有诗性气质,被称为"缪斯的延长"。在领略了《听听那冷雨》诗意语言的魅力后,让同学们在课后观看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并阅读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听听那冷雨》的主旨。师:大家看完了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以及《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了吗?生:看完了。师: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让你们看这些吗?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1928- )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在重庆度过。1947年考入金陵大学外文系,次年转入厦门大学,开始发表诗作。1952年主编《蓝星诗页》。1958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他的诗、散文均十分出色。有诗集《蓝色的羽毛》、《钏乳石》、《五陵少年》等十余种。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另有评论集《掌上雨》、《分水岭》,翻译作品《梵高传》、《老人与海》等。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  相似文献   

15.
雨吟     
看着窗外那蒙蒙细雨,不禁想起余光中的诗: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句话啊,把雨的灵气描绘得那般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雨吟     
看着窗外那蒙蒙细雨,不禁想起余光中的诗: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句话啊,把雨的灵气描绘得那般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正>从《乡愁》的深情忧郁,到《念李白》的豪气干云,再到《听听那冷雨》的奇崛浪漫,左手散文右手诗的余光中先生,用他的万钧笔力向我们展现了汉语之美的无数可能。事实上,除了抒情散文和文化散文,余光中也写了很多议论性散文,这些文章里的余光中言辞辛辣,十分“毒舌”,显得这位老人家格外直率、可爱、接地气。《朋友四型》里有吐槽、有点赞、有感慨、有疑惑,这些我们熟悉的操作本质上都是议论。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的八年级语文上册节选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妥之处,在此指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  相似文献   

20.
教学资源分析《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的一篇散文,它的前一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两篇文章堪称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双璧,文辞优美,情感蕴藉,具有极高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