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学人性论的本体论立场消解人性的具体复杂性,客体化立场否认人性的主体选择性,预成立场遮蔽人性发展过程,均质立场抑制人性的升华,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人性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人性的教育学立场,即生命立场,复杂取向;主体立场,实践取向;生成立场,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教育学立场的基点是着眼于历史的、具体的、整体的人的人性的整体生成与发展过程,围绕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完善来理解和处理人性问题,以体现教育促进人发展的根本宗旨,实现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从教育立场理解知识的性质 (一)知识的教育立场 教育学的知识立场的基点是人的生成与发展,它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来处理知识问题.因此,知识的教育立场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生命立场和主体视野;第二,生成立场和过程取向;第三,价值立场和意义关怀.  相似文献   

4.
人是实践的生命价值存在,教育实践是实践的一种具体方式.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成长途径.教育主体参与教育实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生命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生命本质实现、确证、生成与彰显的过程.教育实践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品性,它坚持教育主体的生命立场,以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为旨趣,注重生命生成与关怀生命,追求教育主体生命成长和生命世界的丰盈,彰显出丰富的生命特性和浓厚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是不是惟一的、固定不变的?从教学过程上说,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不是惟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多样性的统一。这与人性及其张力是相应的,人性及其张力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由此,教师要始终恰当地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并保持适度的张力。对立是为了促进转化,促进学生向其对立面的转化,使学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和谐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6.
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是现代教育学的两种重要哲学取向。前者促进了教育学体系的结构化与科学化,有利于人类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把握与迁移。但由于其过于追求普遍真理,而有贬低个体的知觉与经验的倾向,导致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后者重视社会需要、价值与实践,但容易陷入利益、功用与绩效主义泥沼。二者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背离了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世界。生命主义将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局限,为教育、人,知识与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解释。其教育学学科立场在于:人的本质即生命的冲动、历史与境遇的绵延;知识是生命绵延的重要成果;社会化即是生命绵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北生 《教育科学》2012,28(1):13-16
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其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立场。本文在借鉴教育学立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立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尝试提出教育学应坚持"三维一体"的立场,即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学的立场:1、教育学立场的"原点.基础":人之生存与发展;2、教育学立场的"指向.目的":具体生命与自觉;3、教育学立场的"方式.方法":生命实践与律动。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三维一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人性研究,探究人性内涵特征及其教育学意蕴对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教育实践进展,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学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教育学应坚守人学立场,深化教育人学研究,探索构建教育人学理论,以人性化教育研究,推动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教育培养人性完善、智慧圆满之人才,进而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学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育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教育场域形成了多元人性观并存的现实局面,这在增强教育生活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导致教育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教育人性观的未来建构需要做出如下努力:消除对人的二元对立理解,从更加全面的视界探寻人的本质与内在需求;整合多元人性观,以科学的人性观建构教育过程;树立人性观的教育学立场,增强对人性的教育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研究过程中的"善",是教育学的根本立场。发于人文、基于科学,是教育学发端以来在近现代发展的基本特征。人们在追求教育知识、并自觉接受科学方法检验的同时,仍不忘探寻教育学的良心,在科学与人文的大道上执着前行,不但是延续教育学生命的希望,也是讨论教育学立场的本真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仁与道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前者指向个体内心主观的伦理、道德践履与精神修养,后者则指向外在客观的形上天道。二者之间乃是一种双向实现与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个体的人伦践履与精神修养,可达成对形上天道本体的证悟与体认;另一方面,个体对天道本体的这种体认,将会促进自身道德的完成充实和精神境界的跃进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可分为 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即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人性科学和人化技术,并着重分析了第二种形态的危机和向第三种形态转化的趋势,指出以人的科学为核心的整体性的人性科学是以人和自然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使相应的技术成为直接服务于人性完善和升华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和谐理论研究通过对"和谐"的理性抽象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能的认识论前提。滞留于认识论立场对和谐的抽象把和谐作为终极预设,从而用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规定现实的客观存在性。把对和谐的研究建立在实践论的基本立场之上,这意味着和谐是在人类实践中现实地生成的。实践论的和谐理论形成的基本原则就是现实指向性、协调发展性以及实践生成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对数学教育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粘合生产力要素的重要条件,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是管理各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人是管理的核心,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本文意在探讨和研究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问题,以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种规训观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惩罚问题。肯定的规训观将规训当作正面的教育过程,否定的规训观将规训视为负面的教育现象。前者源于康德,认为规训是将"动物性"转化为"人性"的过程;后者源于福柯,认为规训是一种施加于肉体之上的微观权力技术。肯定的规训观视角下的惩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而否定的规训观则提醒惩罚权力可能会侵害学生的个人自由。结合这两种规训观以及福柯晚年的规训思想转向,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以明文形式规定惩罚权的内容和边界;在惩罚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教育性原则;建立具体透明的惩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亚圣”孟子在继承并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即“仁政”学说及“性善论”。“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1)制民之产(2)民贵君轻(3)贵王贱霸(4)合理分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性善论”以及其带有宿命论思想的“英雄史观”,则是论证“仁政”主张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与莫言是两个创作个性鲜明且风格迥异的作家,但在他们所建构的民族历史寓言象征意义的"湘西"和"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里却存在着本质的相同点。论文意在从民间价值立场、自然本真人性、原始自由生命强力、女性崇拜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他们在生命力支点下的创作默契。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具有民间价值立场的"乡土文学"及某些重要的文学表现主题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现代社会进行"人性完整"与"人性净化"的必由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巨大魅力在于整合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真善美的纯净人性.  相似文献   

20.
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立论之基,有怎样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中,往往以物性逻辑来认识人及其教育世界,人等同于物件、器具。以物性代替人性,是现实教育之惑,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事实如何。人性解放是教育所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教育之道,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应当如何。因此,我们应建基于人性假设,认识教育之惑,从对人的贬抑和控制中走出来,达至人性解放,实现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