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与感染力,充分发挥其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与创新,并对实际应用效果做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应当承担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存在许多内在契合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基础”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中,探讨并论证了以课堂为核心,以实践为关键点,以评价机制为保障,推进高校“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基础”课教学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教师独白、学生失语的现象,避免部分学生滋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情绪,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从回顾与解读对话的教育哲学思想入手,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范式从独白向对话转变的必要性,探讨了其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对话教学理念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民办高校在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各方面,与国办高校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认为,这种差别同样体现在思政课教学上。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提高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常熟理工学院自2005级学生开始试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一门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基础”课课程组起草了《常熟理工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经反复论证后于2007年9月获得学校批准,随后“基础”课创新型教学改革正式在2007级学生中全面实施。三年多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院系的支持下。“基础”课课程组坚持团队合作精神,为了真正将“基础”课建设成为学生欢迎、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胆探索,深入研究,积极实施创新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心理意识带来了深刻影响,根据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求和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知识途径发生的新变化,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与“基础”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推进“基础”课教学范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在营销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进行“营销专业思想道德”和“营销专业法律法规”演绎教学,以及把演绎和归纳结合起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索并初步建立了较为严谨的,具有思政课共性与营销专业个性相统一的教学体系.拓展了营销专业思想道德教育视野,丰富了营销专业法律、法规知识,阐明了思政课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教改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能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引导大学生独立面对大学生活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提高“基础”课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最先尝试教学改革的课程,结合“基础”课的教学与实践,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的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程本身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实现育人功能,对整个教改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05”新课程方案正式实施以来,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不断地尝试,注重探索“基础”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以增强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互动,进而提高“基础”课整体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慕课”理论的引进与实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文章在剖析国内外“慕课”实践的效果、影响及其创新的基础上,探究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在分析各种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完善“慕课”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基础、客观表现、创新源泉、创新的完善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统一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当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管理经验欠缺、师资建设薄弱、经费来源有限等制约因素。因此,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功能是亟待深入探索的问题,可从强化课程定位、聚焦人才培养、增加经费投入、熟用信息技术四个方面,高水平、规范化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对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把握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方向的“领航员”:是体现个性化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设计师”;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热情的“助跑手”:是引导学生践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示范者”四个方面充分论述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在教学应用、社会交互、技术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应加大在教学应用、师生互动、内容更新等方面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吴海文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论》,对高校“基础”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特别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创新价值,非常值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一读.  相似文献   

17.
宋祺  刘学伟 《河南教育》2023,(12):33-34
“大思政课”建设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主动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本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创新“大思政课”顶层设计,形成三级育人新局面,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大思政课”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新机制,从而推动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华章》2012,(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均简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容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在“基础”课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情感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由外化到内化的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树立崇高理想,它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然而现在的高校“基础”课中教育者过于显性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大学生产生了一些排斥和抵触心理,不能充分发挥“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基础”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最终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一些高校开始设置独立的“思政综合实践课”.“思政综合实践课”的开设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时、经费和师资,促进了“大思政”平台的搭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实际开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属性不够突出,任课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师生联系较为随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