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对父辈进行着"文化反哺":青年对社会的新器物的使用和新潮流的了解上拥有优势的"话语权力";青年在日常生活层面影响着父辈的行为取向;青年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反哺"父辈.文章立足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急剧变迁的社会大环境是"文化反哺"现象发生的社会宏观背景;青年同辈群体的交往、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是青年"反哺"能力形成的主要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新人类"是指现今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宠儿,追逐时尚,追逐流行,对新鲜事物极为敏感.网络的普及,对他们新观念、新行为的形成,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出生的孩子,被称作“新新人类”。该文首先触及到了“新新人类”的短处,如自律性较差,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责任心差,怕吃苦等等,进而指出这些缺点对未来的人才是致命的,而社会和学校却在放任这种情况。探讨了造成“新新人类”上述缺点的原因,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及教育部门应首先进行反省,然后从改变自身做起,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解读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由高中、大学校园的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创造、改造、使用和传播,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的词语,它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是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群体文化心理,同时也能透过校园这个小社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青年群体盛行的网络亚文化之一的"丧文化",其通过符号、媒体、商品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传播和蔓延,它丧而不颓,是青年群体对社会的一种柔性反抗.从心理学成因来看,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方面,既是个体情绪宣泄的出口、寻求归属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他们面对社会困境产生的集体焦虑和从众行为.为消弭"丧文化"对高职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思想引领,引导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发展意识;做好社会引导,强化主流文化诉求,规范社会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6.
一、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分析青少年代表着一个活跃的、富有好奇心的、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某些特质在21世纪的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追逐时尚就是他们的“行为标签”。“时尚”作为社会流行文化的集中体现,已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新人类小说是文学通俗化大潮中出现的病态文化,其失败的根源在于无视中国文化的丰厚积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人们,在某些观念业已更新的前提下仍沿用旧形而上学的教育观念,致使未能及时地在一个先验的环境中用传统文化对新新人类文学作家的心性进行系统有效枉正,从而导致其灵魂始终在浮躁和务实的两界痛苦地挣扎,用一颗被外在之世完全左右了的心去仿唱西方过时的歌谣。新新人类文学的困顿实是时代的困顿。  相似文献   

8.
新新人类小说是文学通欲化大潮中出现的病态文化,其失败的根源在于无视中国文化的丰厚积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人们,在某些观念业已更新的前提下仍沿用旧形而上学的教育观念,致使未能及时地在一个先验的环境中用传统文化中对新新人类文学作家的心性进行系统有效枉正,从而导致其灵魂始终在浮躁和务实的两界痛苦地挣扎,用一颗被外在之世完全左右的了心去仿唱西方时的歌谣。新新人类文学的困顿实是时供的困顿。  相似文献   

9.
青年群体在对偶像崇拜中形成固有圈层并衍生出的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当今流行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青年群体的追星行为从零散化往组织化发展,经历了"追星族""粉丝文化""饭圈"形成、"粉丝经济"四个阶段,是时代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偶像崇拜方式和媒介的变化.粉丝经济的形成,是以商业资本运作为主导,通过网络技术赋能,实现粉丝与偶像的良性互动,吸引青年群体自发参与.随着偶像、明星的影响力扩大,也凸显其存在的瑕疵与不足,并衍生如拜金主义、过度消费、盲目崇拜等不良价值观念,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需要从价值观、消费观、是非观三方面加强,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同时,引导青年亚文化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穿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全新的事物。但"穿越"文化的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走红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青年群体热衷于包括"穿越"网络游戏、"穿越"影视、"穿越"小说等"穿越"文化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嬗变。深入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群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校园新词汇透视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萍 《现代语文》2004,(11):12-12,11
词汇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外交流与日俱增,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革过程也给词汇打下深深的烙印,产生出一大批汉语新词汇和新用法.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自然就出现不少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和流行语.这些新词汇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自然应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火星文来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我们还在热衷于讨论"GG"、"MM"、"斑竹"等网络语言是否纳入现代汉语词汇时,新新人类的"火星文"又一下子从网络上蔓延开来。"ORG",你绝想不到它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何看待新新人类的"火星文"呢?这既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关心的话题;同时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此文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新新人类的"火星文"或许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代是中国"破旧立新"的时代,也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叛离传统,走入西方,学习西方文明,以图改造发展中国社会.本文即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例,从他们幼时接受传统教育到青年叛离传统再到暮年回归传统,来分析"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思想和文化等精神要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元文化对当代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以多元文化为视角,对我国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现实困境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徐进 《华章》2010,(34)
本文借助对"酷儿电影"发展的研究,探析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酷儿文化"."酷儿电影"一直以来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补充,以边缘文化的形式而存在.这种文化现象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学生是社会中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与其他群体相比更易接触最新、最广泛的文化.所以研究酷儿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对揭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有着深刻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及其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的、独立的、自由的社会亚化形态,从技术和理念两个方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给传统教育带来冲击;高校教师的权威意志面临解构和重组;师生关系和教师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大学生群体受到网络化的影响出现了“新新人类”,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着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新感觉派以“另类”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我国都市文学的开端。一个精神迷惘、沉迷于物质刺激生活的小资阶层成为都市文学的表现主体。由于和时代语境的格格不入,新感觉派绚烂一时迅即凋零。无独有偶,时隔六十年后,九十年代后期,另一批小资闪亮登场。以更迷惘的精神状态、更糜烂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都市文学中的“另类”。然而由于消费文化成为当今文化主流,这一群新新人类遭遇了与新感觉派不同的命运。本文拟从两者的不同命运反思我们对待文学的不科学的态度。以及从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反思二者的创作缺陷。  相似文献   

19.
"无厘头"青春部落的流行语--浅析"无厘头"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厘头"一词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其语言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二,原是广东顺德方言,是骂人话语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行,很没用.自90年代中后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特别多的"流行"俚语,这些俚语迅速占据着青少年的语言载体,并日益形成一股风潮,这股风潮就被称为"无厘头"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反体制、反主流文化传统的青年激进文化在美国演为时代大潮.它的出现在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严重冲击的同时,又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更新和重构提供了契机和思路.从根源上考察,犹太文化背景在其中占有突出位置.犹太家庭和社区宗教与政治文化氛围以及犹太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熏陶造就了一代青年文化反叛者.反物质至上主义、对社会正义的执着、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对和平变革与理想社会信念的坚守等激进青年文化的基本诉求,无一不与犹太文化和政治传统相关联.左翼犹太知识分子群体则在为激进青年提供变革理论的同时,通过参与其中起着引领和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