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效果测度模型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将影响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效果的要素进行结构化划分和综合剖析。然后基于所划分的5大技术转移要素,开发了影响隐性知识转化效果的16项指标,并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测度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效果的评估模型。本研究结果为隐性知识管理背景下对技术转移的深度探索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泳  王馨  侯敏  姚琼 《科研管理》2017,38(7):1-8
论文基于制度理论,构建了制度驱动要素、政治关联与企业标准竞争参与意向的关系模型,探讨强制性、规范性和模仿性要素对标准竞争参与意向的影响机制,以及政治关联的中介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65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制度环境中的强制性、规范性和模仿性要素对企业标准竞争参与意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治关联在这一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标准竞争的非效率驱动因素,丰富了标准竞争驱动要素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取合法性并取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韦少凡  华璀 《大众科技》2012,14(3):106-108
以南宁市隆安县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耕地的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做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并采用DEM分析确定研究区坡度、坡向等值,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叠加分析,得出耕地适宜性等级图,进而为确定最佳耕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女子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华滨 《内江科技》2010,31(12):51-51,83
本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女子技术男子化的概念及内涵、构成要素等方面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标准存量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介绍标准类别和标准机构,分析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标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基于生产函数法测算标准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分析测算我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方法。将发明专利和国家标准作为测算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扩散程度的指标,使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专利和标准的有效存量,并根据我国1985-2017年数据分析资本、劳动、专利和标准等要素的年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本驱动,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需要研究新的要素驱动模式。建议通过鼓励创新和制定标准的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城市科技孵化器项目评价的调查统计分析,提出了一个包含市场、技术、管理、社会效应四个要素构成的科技孵化器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依据层次分析法(AHP)设计、构建了一个具体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重庆市直辖后区县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与技术效率的变动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全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技术效率波动上升;三大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缺乏有效可行的审计评价标准、可比的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方法,难以找到关键重要的审计切入点等问题,在价值链分析法的启发下,结合技术创新审计实践中的研究探索,分析技术创新价值链九大审计要素,初步构建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模型框架,以期在实践上能够行之有效地指导技术创新审计,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技术变迁路径依赖或“锁定”的发生过程与形成机制;以中国葡萄酒产业1998-2014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葡萄酒产业技术进步状况;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讨论深化开放中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锁定效应及要素资源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葡萄酒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速度为12.40%,整体技术水平是提升的,生产率增长是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2)进口贸易对要素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葡萄酒进口每增加1%,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使用分别增加0.35%和0.143%,出口贸易对要素资源配置的弱化作用明显,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3)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技术锁定效应,且人力资本是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锁定的主要影响途径。要素资源的提高将有利于中国葡萄酒产业摆脱开放中锁定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发国际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发展趋势。技术知识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对研发活动进行分割并将不同的部分设置在不同地区变得非常困难。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究开发投资的决定因素可细分为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2.
舒辉  高璐 《软科学》2016,(7):11-14
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专利和技术标准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学者们关于专利和技术标准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从技术、企业、市场及机构四个层面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选择的多维结构分析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企业技术发展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选择影响企业技术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产业市场结构,产业主导技术生命周期、企业规模、企业技术能力)作为基向量构成企业多维评价结构模型,据此将企业适当分类,并建立企业技术发展战略集合。在此基础上选择十种有研究意义的企业形态,根据不同的形态企业的特征和不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适用范围,提出不同企业形态(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适宜的技术发展战略及战略重点。最后选择若干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曾铮 《科学学研究》2009,27(6):846-852
 运用标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和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首先,文章在相关理论综述后,在标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对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四个基本假说命题。接着,文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标准和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呈现弱化性、递减性和单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出发,探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融合,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双刃剑作用。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标准制胜"。市场导向、标准先行、利益平衡是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人才要素本身,更取决于其与其他技术、经济、制度等要素资源条件的匹配状况。基于此逻辑,以技术效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按一定属性将人才进行分类,利用中国30个省市(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02-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探讨人才的要素资源匹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人才的要素资源匹配扭曲确实存在并且能够解释技术效率损失的原因;(2)R&D人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学历人才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3)学历人才和R&D人才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要素资源匹配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地区匹配、结构互补、产业匹配、部门匹配在各区域对技术效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不同。据此,在引进培育人才的同时,更需要打造良好的市场、产业和制度环境,实现人才要素与其他生产或创新要素资源的有效匹配,此外也要兼顾区域间人才要素资源配置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本文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2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CCA(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2010年31个省市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将多个指标综合成为少数几个因子;应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分别对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和财政维护资金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和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效率都比较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是由于纯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而资金规模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低下是由于规模效率低下造成的,而资金的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小;我国中东西各地区的资金利用效率也不尽相同,东部地区的资金利用普遍存在规模过剩导致的效率低下,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利用则存在管理技术水平不足导致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20.
技术标准联盟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组建技术标准联盟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逐步成为我国企业的共识.从技术标准联盟的内涵以及影响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因素出发,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对我国企业组建技术标准联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