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图去解决存在于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如下4个根本性问题:(1)建立“体育哲学”学科的虚幻。哲学的“元性质”表现为它要关注各种学科,而哲学的能力表现为能够在“元性质”的水平上制造和解决问题。(2)虚假的“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福柯的“权力理论”表明,任何时代的社会知识和话语都具有“权力背景”,今天的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表面上看来至少不逊色于先秦时期的那种“百家争鸣”的情境,但却缺少了“百花齐放”的效果。(3)构建“大体育观”的梦幻。一种文化现象只要存在,它就有着摩尔式的“因其本身的缘故而值得存在的”理由。体育由于被赋予了“全能教育”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缺少捕捞能力的“大鱼网”。(4)信守“科学主义”的误区。作为一种针对人的身体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体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文性的。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科学只需要日常性思维,人文学才要求创造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新体育》2011,(2)
今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群体工作会议上,我印象深刻的是刘鹏局长提到的“大体育观”和盛志国司长提到的“大群体观”。我把他们的观点合称为“大局观”,“大局观”要求我们改变就体育论体育的传统工作模式,把体育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3.
浅谈学校体育中人文体育观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人文体育观基本内涵的阐释,讨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体育观”的思想,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强  韩飞  季浏 《体育学刊》2013,20(1):14-19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挖掘其中“完整的人”的理念,并结合教育学和国外体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完整的人”思想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应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进行反思,从而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发展观的层面上形成“完整的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构建新的体育理念,成为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坚持“全民健身”论是人文体育的根本;弘扬“综合功能”论是人文体育的中心;树立“终身体育”观是人文体育的关键;贯彻“可持续发展”论是人文体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结果的不同争论,实质上是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彼此的割裂在体育课程中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科学和人文教育思想下体育课程利与弊的分析,提出体育新课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确立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的整体体育课程观是我国体育新课程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的人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教育同其他教育相同,必须以人学观为依据。本文通过对体育人学的论述,在重新认识“人”的基础之上,旨在让体育树立起人学的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体育向人文教育升华。新世纪的体育教育,在人学观的指导下,必须向“成人’’(使人成为人)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体育认知进行了考察与梳理,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价值观点,即真义体育观、大体育观及人文体育观,并总结各自认知特点,实现对我国体育认知发展嬗变的整体勾勒;结合体育理论与改革发展的状况,对我国体育认知方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科学观与人文观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两种观念,这两种观念对体育领域产生影响,便形成了对体育的两种不同观念科学体育观和人文体育观。这两种观念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体育,反映体育的不同侧面,过分地强调某一种观念都将以偏概全而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体育的全貌。当今体育越是往高级形态发展,就越需要这两种观念的交流与结合,二者的融合将给体育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人文体育观研究述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人文体育观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对在体育认识上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体育的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关系、体育的人文精神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文章指出21世纪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应从人学的高度,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对人文体育观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选项课教学理念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理念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选项课程是打破几十年来传统体育课程并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超越体育课程的改革;同时提出了促进体育选项课程在持续性发展过程中有关体育教师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体育学的理解都可以归及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一文化思潮上,这两种思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从科学精神层次来看,体育学是科学,这是对体育学的低层次理解。从人文精神层次看,体育学是人文的,这是对体育学的高层次的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从对立走向融合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残疾人体育的起源、发展、国际立法、残疾人体育组织以及发展趋势等做了详细论述,使人们对残疾人体育有更好的了解。研究表明:残疾人体育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人性化、科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理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叶羽 《体育与科学》2012,33(1):107-111
本文着力从体育发展史的考察及其目的与功能的分析,揭示出体育的竞技本质和以竞争性为核心的规则性、娱乐性、合作性、运动性的相辅相成的综合属性;阐明这些属性不仅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所共同具有的,而且是我国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本文打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于群众体育,提出应以"竞技育人"的理念在全社会持久地发展体育运动,使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6.
"海纳百川"的上海学校体育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扬着海派体育文化传统,并从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等方面,凸显着上海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重视"终身体育"思想和重视体质健康的教育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发展不同高校的特色教育形式,完善高校体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浦义俊 《体育科技》2014,(2):116-11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江苏省青少年的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体育课堂教育重技术、技能轻理知识与理论,青少年对体育课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得到青少年的高度评价,且失常行为如粗暴或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现象仍然不少,而体育课被文化课占据的发生率过半;虽然青少年表现出对课外体育活动较高的兴趣,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未能全面满足青少年的需求;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尚可,但其体育行为则易受学校及其周边人群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对体育锻炼动机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春燕  王欢 《体育学刊》2003,10(4):67-68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男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要高于女生。影响其锻炼动机强度的主要体育活动形式依次为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体育媒介、体育消费、课余体育竞赛和课余运动训练。在努力抓好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这两种活动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媒介和体育消费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积极作用,是今后高校体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红 《体育科技》2014,(5):129-130
对休闲体育的内涵、特征及其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高校休闲体育改革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基于休闲体育的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更新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娱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等建议,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