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三西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采,面临着储采失衡、液油比上升幅度大的严峻形势,同时地层压力偏低,一次加密调整层系、萨尔图油层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油水井数比偏高,注水量进一步提高余地小,水驱控制程度及油层多向连通比例低。2008年开始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提高注采系统调整开发效果,控制含水上升,延缓产量递减,增加可采储量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1基本概况北三区西部自1964年萨、葡主力油层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三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普通稠油储量10.5亿t,以注水开发为主,针对该类油藏在水驱过程中出现的含水率上升快、水驱增油能力有限,水驱波及系数小、动用储量低、原油变稠、水驱后期增油困难以及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转换开发方式的必要性;通过对稠油油藏热采筛选标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及现场开展的试验分析,证明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东辛中油田注水井套损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辛中油田注水井套管损坏日益增多,导致注采系统失调,直接影响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结合东辛中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从地质因素、工程施工因素及腐蚀因素分析了套管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现场实践表明;取换套和下小套管技术效果较好,是目前治理套损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州16断块经过7年的开采,过了高产期后,断块从低含水期迅速上升至中含水期,断块产量迅速递减,注采矛盾突出,针对该情况开展周期注水实验,有效地降低了实验井区的含水上升率。在周期注水先期试验思路的基础上,从使用条件、注水方案、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价,可为后期在全断块进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5.
胡五块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分析研究了高含水后期注采调整的典型做法:①精细构造研究,优选潜力小断块进行挖潜和完善;②精细动态分析,完善注采井网;③精细注采调整,利用监测资料加强层间认识;④精细一类高含水层挖潜,加大调剖力度,提高层系水驱效率。⑤精细动态调水,递减减缓,其挖潜技术与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套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五块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分析研究了高含水后期注采调整的典型做法:①精细构造研究,优选潜力小断块进行挖潜和完善;②精细动态分析,完善注采井网;③精细注采调整,利用监测资料加强层间认识;④精细一类高含水层挖潜,加大调剖力度,提高层系水驱效率。⑤精细动态调水,减缓老井自然递减。综合注采调整治理后,层系综合含水得到有效控制,递减减缓,其挖潜技术与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套挖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引起注水井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四种:部分注水井不能洗井;注水井水质脏;注水井欠注层段逐渐增多;注水井作业处理不及时。提高注水井的合格率途径是:注水井增注与按能力合理匹配注水量相结合;清洗注水干线,改善注入水水质;罐车洗井;加强作业井作业管理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水驱波及体积小,效率低是制约采收率提高的瓶颈。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增加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是该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路径。选用牛庄油田牛25-C砂体的岩心、原油和地层水,在表面活性剂筛选基础上,从注入段塞、界面张力、注入速度3个方面开展降压增注试验研究,为矿场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 G43-7井储层胶结疏松、注汽注不进、原油黏度高、易出砂等问题,利用 Meyer 三维压裂防砂软件对 G43-7井裂缝形态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小型压裂方法对泵注程序进行实时调整。压裂防砂施工后累积注汽量799 m3,初期日产液18.6 m3,日产油5.1 t,累积产油781.7 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井的成功实施为改善稠油热采井注汽效果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大庆油田A开发区套管损坏特点和成因,分析了套损区注采系统严重破坏后给油田开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套损区套损成因,所处的开发调整阶段,治理时修井工艺技术水平,将套损区注采系统完善归为三种模式:一是整体更新加密模式;二是分步更新侧斜模式;三是采用大修、侧斜、更新和补钻的协同模式。同时总结了套损区注采系统完善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地层能量不足、高含水已成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常规采油技术难以有效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面138区块是以热采开发为主的稠油油藏,经多轮次注汽开发后,热采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该区块二元吞吐工艺实施井的现场施工和措施效果情况分析,总结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辅助稠油注蒸汽开发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自然能量较弱、油藏渗透率低、能产低是油田在开发中面临的的主要问题,需要注水补充地下能量来继续开发,又因为地下有天然微裂缝存在,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所以油藏注水后见效、见水差异较大。为了提高驱油效率,有效地扩大波及面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善驱替状况。分层注聚工艺主要可分为单管注聚工艺和同心双管注聚工艺两大类,单管注聚工艺主要有偏心单管、单管多层分注以及其它单管注聚工艺等。分层注聚工艺可以相应的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吸收量和注聚剖面,避免聚合物沿高渗透带单层突进,使难动油层得到开发,效果好于普通注聚工艺。并且在矿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地层特征对比提出在陕北地区应用分层注聚工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姬塬油田长8油藏平均渗透率相对较低,储层弱水敏、弱速敏,注水后水润湿性增加,近井地带结垢导致注水压力升高,欠注问题严重。针对姬塬油田长8油藏储层特征,研发低伤害、无二次沉淀酸液体系和防垢型表面活性剂段塞体系,引入特种疏水降压增注液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形成一套适用于长8油藏的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段塞体系,并对其配伍性能、吸附性能、接触角变化等进行室内评价。经分析可知体系稳定,且疏水材料吸附性良好,有利于隔水防膨,注水驱替启动压力和水流阻力降低,从而延长措施有效期。现场应用表明该注入体系满足配注要求,且措施实施后研究区单井注水压力明显降低,累积增注32893m^3,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侧钻井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剩余油开发方式,已在国内油田大量应用。针对稠油热采区块老井侧钻存在的窗口密封效果差、小尺寸完井工具功能单一等问题,开展稠油热采侧钻井固井完井新工具、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研发出Φ177.8 mm套管内用金属-橡胶双密封膨胀悬挂器,兼顾施工时的膨胀力和密封要求,地面试验显示该压力对悬挂筒产生推力518 kN无相对位移;研发出具有关闭功能的Φ95.25 mm规格分级注水泥器、及裸眼用小尺寸管外封隔器和小尺寸地锚工具。形成侧钻小井眼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金属-橡胶双密封膨胀悬挂器尾管完井、热采侧钻井二开次完井等三种完井工艺,丰富热采侧钻井完井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停产注井越来越多。造成失控储量增多,水驱开发效果变差,严重影响油田经济效益,这种状况以断块油田尤为突出。以断块油田为例,重点研究了停产井单井损失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停产前指标、停产原因与单井损失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制作了不同油价、不同投资条件下,恢复长停井原油生产能力的经济界限图版,对避免低效恢复措施、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停产注井越来越多。造成失控储量增多,水驱开发效果变差,严重影响油田经济效益,这种状况以断块油田尤为突出。以断块油田为例,重点研究了停产井单井损失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停产前指标、停产原因与单井损失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制作了不同油价、不同投资条件下,恢复长停井原油生产能力的经济界限图版,对避免低效恢复措施、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水驱油剩余油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藏水驱油微观机理及不同井区的水驱油影响因素,将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对不同井区岩样不同阶段水驱油后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文昌区A、B井及涠洲区C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前,小孔隙基本不含油,油主要分布于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内;水驱油后,A井和C井驱油效率中等孔隙高于大孔隙,岩样表现为亲水性,中高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得大孔隙驱油效率低;B井大孔隙驱油效率远高于中小孔隙,注入水主要波及大孔隙,难以波及中小孔隙。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增加驱替速度可以增加采收率。长期水驱可以增加油藏采收率,亦可通过调剖、堵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驱油开发潜力。因此对于中高渗储层来说,通过对不同孔隙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注水开发方式,提高油田的动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储层展布特征研究、夹层分布特征、圈闭及油藏特征、开采特征进行志丹长6油藏开发效果评价,解决目前产量下降快、自然递减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在注水区存在着开发井网距不合理,注采系统不完善,高含水关停井逐年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注水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在有些注水井井区内,部分注水井尽管生产正常,但对应的油井一直没有见效,储层裂缝则成为说明这些注水井井区无效(或低效)注水的重要依据,而有效识别裂缝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裂缝识别的几个方法,包括见水动态分析法、注入压力动态分析法、微地震裂缝检测和同位素示踪剂法。  相似文献   

20.
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6个吞吐周期的最优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注蒸汽量。与实际周期产油量和实际周期注汽量相比,均明显增加。得出累积注汽量和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注采关东,曲线)。将该注采关系曲线外推估算该井未来周期的累积产油量和累积注汽量,从而达到对蒸汽吞吐井生产能力音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