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睦州诗人群体是中晚唐时期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诗人群体,它是在睦州的地域文化背景及大历以后江东所形成的诗坛中心地位的影响下形成的.由于现实的影响,他们的诗歌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的特点,这对考察晚唐诗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室南渡后,福州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诗坛中心之一。福州诗坛的主要诗人有福建本土的李纲、邓肃、张元幹、李弥逊等人以及宦居于此的苏籀、朱松、吕本中、胡铨、叶梦得、富直柔等人。福州诗坛可以绍兴十年(1140)李纲病逝、李弥逊隐居连江为界点分为前后两期。福州诗坛前期最突出的文学活动就是两次大型的同题唱和活动:止戈堂题咏和王岩起乐斋诗,诗人通过这种诗歌唱和不仅是诗艺的切磋,更是一种精神的砥砺。李弥逊是纵跨南渡时期福州诗坛两个阶段的重要诗人,其诗歌以描写隐居生活之乐为主,兼有忧国忧时之情。宋南渡时期福州诗坛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文不坠,兴盛二十多年,与绍兴初期的临川诗坛以及绍兴中期的上饶诗坛繁荣一时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的重要诗人,他所开创的“武功体”不仅影响了当时一代诗坛,而且对晚唐五代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到南宋时被大力发扬,形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然而姚合历来被认为是“苦吟”派诗人贾岛的后继者,其独特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本文着重分析姚合诗风的独特性,以及对中晚唐苦吟诗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清初诗坛异彩纷披 ,而中州诗人群体为其中重要一翼。本文对薛所蕴、王铎及孟津诗派、彭而述、张文光、赵宾等一系列诗坛名家进行考证梳理 ,意在展现中州诗人群体在清初的整体面貌 ,补地域性诗史研究之一端  相似文献   

5.
苦吟诗风在中、晚唐时期蔚然成风,社会上出现了普遍的苦吟现象.“苦吟”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采取极度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每个词句都反复推敲,以求能获得最好的作品.苦吟一方面成为中晚唐时期诗人艰苦创作的自我自觉追求,而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新的审美鉴赏和抒发感情的有效方法.中晚唐诗歌在经历了盛唐的辉煌之后,艺术手段朝着求奇求怪求新求变上发展,写作技巧上倾向于精工细琢,苦吟的诗风日渐显著,大量以苦吟出名的诗人不断涌现.中晚唐诗坛苦吟几乎成了一种主流的创作风气,已成为绝大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提高诗艺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唐代第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孟郊苦吟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缓解内心苦闷、追求奇险诗风、希求汲引以及留名后世几个方面。对这些创作动因的探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出在普遍苦吟的中晚唐诗坛,孟郊及其诗歌的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7.
姚贾定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贾定交是中晚唐时期诗坛上的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如同韩孟、元白的相识一样,姚贾定交意味着一个独具特色并对后世诗坛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集团开始形成和崛起.宪宗元和年间,贾岛为求逃禅应举,多次往来于幽州和京洛之间,路经相州时便在姚合宅中羁留.姚贾初识应在元和五年贾岛入洛和游赵之时,地点在河北道相州.  相似文献   

8.
论姚合《极玄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贾诗人群体是中晚唐间重要的诗人群体和文学流派,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往往被韩孟诗人群体所掩盖,它的独立性和意义一直为人所忽视。姚合《极玄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显示出选者对前代文学的认识。更在于它揭示出姚贾诗人群体的独特风貌,即苦吟的文学观念、五律的体验方式、重视感兴与咏怀的诗歌主题以及清幽冷僻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诗人将湘妃意象大量入诗,具有鲜明的湘妃情结。中晚唐湘妃诗以怀古为主,多凭吊追慕之作,情感基调愁怨幽恨。从宏观而言,吟咏湘妃是中晚唐怀古咏史风潮的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湘妃传说与潇湘山水、屈贾情怀等共同激发着诗人的怀古诗情。诗人借湘妃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其中,屈原其人其诗,对于联结湘妃意象与中晚唐诗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宗藩诗人是明代河南诗坛的特殊创作群体,从大量明清文献中可以稽考出二十位明代河南宗藩诗人。在对他们生平著述进行考证的同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诗歌风貌迥异于普通诗人,而这种诗歌风貌形成于特殊的诗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诗坛上,发出新声的青年诗人与那些建功树业的老诗人们一起合唱着雄壮又深沉的多音部的歌。在年青诗人队伍里有一个被称为“校园诗人”的群体,他们同当代的优秀青年诗人并肩跋涉在诗路上,汇合成一股新诗潮。这是新时期诗坛生机盎然的一种新景观。一九七七年岁末,高等院校涌进了间断十年之久的有特殊经历的大学生,他们来自  相似文献   

12.
冯敏昌是清代中期乾嘉诗坛上继“岭南三大家”、“南园五子”等诗人群体后又一著名诗人。其时,在已呈蔚为大观之态的岭南诗坛,冯敏昌与黎简、张维屏等人成为岭南诗坛的领军人物。冯敏昌内行诚笃、实学醇茂,出孝入悌、热心文教,诗歌牢笼百态,自出胸臆。他在钦州、岭南,乃至大江南北,都可以称得上是模范的士大夫,富有成就、风格独具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中晚唐之际元和诗坛的一位重要的诗人。他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诗风在奇崛派中独树一帜。他的诗歌以主观的想象思维为构建线索,物象频换,章句之间,起伏跌宕,变幻莫测。从诗歌谲怪的风格以及意象的营造上可以看出他受到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影响颇深。李诗与庄文在表现手法上有着内在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思想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堪称诗坛巨擘,却算不上一位思想家。我们研究白居易的思想,自然不是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评价他,而是力求结合诗人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遵循关于世界观对创作方法具有必然的制约作用的美学原则,着重探讨诗人的思想同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从整体上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作出确切的评价。然而,白居易作为中晚唐诗坛的重镇,他一生历仕七朝,在创作上也“缀玉联珠六十年”,其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都可以说是曲折而漫长的,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对他的思想和创作进行全面地评述。因此,本文的论述,固然力求观照到诗人思想和创作的全局,但探讨的问题则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前人旧说,对白居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中晚唐主流诗派和主要诗人之外,较普遍地存在一种雕琢清致的诗风。这种诗风,在贾岛、张祜、许浑和李商隐等诗人的创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是唐诗演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体现出中晚唐诗歌求新求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冯敏昌是清代中期乾嘉诗坛上继“岭南三大家”、“南园五子”等诗人群体后叉一著名诗人。其时,在已呈蔚为大观之态的岭南诗坛,冯敏昌与黎简、张维屏等人成为岭南诗坛的领军人物。冯敏昌内行诚笃、实学醇茂,出孝入悌、热心文教,诗歌牢笼百态,自出胸臆。他在钦州、岭南,乃至大江南北,都可以称得上是模范的士大夫,富有成就、风格独具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康末诗人吴融在《禅月集序》中借评价诗僧贯休诗的机会,指出自风雅之道息,诗歌之作为句度属对所拘,以及李贺以降,诗坛上出现刻削峭拔、飞动文采,喜写洞房蛾眉、神仙诡怪内容的不良风气,表明了他的论诗主张。本文以大量其他诗文论者对中晚唐的评述以及中晚唐文坛创伤具体状况,对吴融上述诗论进行笺评。吴融所说符合当时文坛实际,其诗论与当时掌文者及某些正统文士的主张如埙篪相应。这一文坛风气确属风俗使然,即使吴融本人也不免被熏染。  相似文献   

18.
<御览诗>为现存少数唐人选集的一种.编选者令狐楚在中晚唐之交的政坛、文坛上均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其奉诏纂进的<御览诗>在文学史上也应有其特殊地位和价值.从对诗歌体裁的选择、对诗人的选择和对诗歌的选择三方面入手,可以看到:<御览诗>虽多取大历、贞元诗人作品,倡导的却不是声浮气薄的大历风气,从其对气格和风情的追求上都体现出元和诗坛的风尚.<御览诗>可作为一个特殊的出发点来考察元和诗风走向.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西的闺秀诗人群体及其诗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出现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闺秀诗人群体,这些闺秀诗人大多生活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有较好的学习与创作条件。尽管闺秀诗有诸多的局限,但清代广西闺秀诗人的涌现,为清代广西诗坛增添了许多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20.
诗五首     
我觉得中国诗坛还是有希望的。因为虽然有的老年诗人写不动了,有的中年诗人改写杂文了,有的青年诗人去写小说了,但还有更多的、更年轻的少年诗人在前赴后继,涌上诗坛。——剧作家沙叶新在诗歌被世人冷落的时候,出现这样年幼而有才华的小诗人,不能不使人对落寞的诗坛和诗歌的前景增添一些信心。——诗人赵丽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