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澳大利亚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好教师",其中主要有服从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能力型教师等。这些教师质量观是受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影响的结果。"好教师"的内涵将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后现代社会的"好教师"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的集体性、复杂性、学术性和动态性。澳大利亚教师质量观的演进表明:"好教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好教师"的标准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从简单向复杂演进的;"好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历史验证: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高低是现代社会兴与衰或将兴与将衰的“晴雨表”。这一组四篇论文为陈永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师社会地位的国际比较”的部分研究成果。当代中国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需要教师涵养教育的智慧,用智慧去引领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追寻“经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追寻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性,追寻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追寻“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提升教师地位方面的法律举措和社会推动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把社会地位理想的虚像转变为实像,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让每位教师都能明确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积极主动地成为创建人类社会终生学习体系的模范。  相似文献   

3.
中外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变化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阶段的现实体现。考察、了解中外三种不同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便于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简论建构主义教师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6,22(1):49-52
建构主义在教师角色及其作用问题上的见解完全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教师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工程师”,而是苏格拉底倡导的“助产士”,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意义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教师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并处理好角色互换;教师教育应按建构主义的理解和要求来确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学校不是一所具体的学校,而是一种教师教育的文化。本文立足于贫困山区学校的实际,提出办好教师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狠抓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和落实;根据学校实际设置教师发展学校的机构,并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表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方法、方式和教师的道德水准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方方面面和整个一生;影响的不是一两个学生,而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可以说,教师的工作水平和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人口素质的全貌。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标准,还要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地位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制约,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相联系。在我国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称;到了近代,教师的命运如同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一样漂泊不定,生活没有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赋予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近年来,教育界进行了主体性教育的大讨论,主体性教育“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由于所秉承的理论基础与论说立场各有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存在相当差异。但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一种真正体现“教师为本”理念的教师文化。其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文化”。正是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当与本地课程发展结合起来时。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只有建立合作互动、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政治因素——主权国家特别是传统大国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所做出的政治抉择一是推动全球化运动的决定力量的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论思想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决定论,而是众多因素的辩证互动论;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误解为单一经济决定论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转向”:由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哲学理路转变为新的实践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当今社会和教育的转型期,这种核心因素已不是过去所强调的知识、经验和某种特定文化,而是具有隐喻性质的“智慧型教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专业标准”受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关注,纷纷研制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以期保证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标准研制背后反映的政策着眼点不外乎是“管理导向”和“发展导向”。前者强调教师的专业资格要求和评价,希望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后者强调专业标准的制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带来契机,促进教师整个专业生涯的发展。康纳狄格州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目的从政策上较好地整合了“发展”与“管理”两个维度,在实践中分别通过“教师教育与指导计划”和“档案袋评价”来实施。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化政治工作者:从教师角色到教师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政治工作者是新教育社会学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本文梳理了其理论基础:以批判性话语凸现教育的政洛陛,以可能性话语推进政治化的教育。剖析了在学校系统内外,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教师可能展开的教育实践:尊重学生的个体历史与文化,凸显教学的政治性;民主社会的政治在于其开放性与多元性,既往僵硬的规则与关系皆可重新定义。最后指出:当文化政治工作从外在角色转换为内在认同,作为行动者的教师,既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结构对人的制约,又通过文化实践反作用于社会结构,且在当下具体的教学场景中,用超越性的社会关怀与价值担当,纠正教师工作中的“普罗化”,并走出社会再制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建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两种模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内涵和标准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只有树立社会、教育和个人协调发展的质量观,才能把握精英教育理念的本质,促进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的教师文化有利于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发展成长的环境不仅仅是让教师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孤立的“反思”,而是根据共事、开放、信任的原则,构建一种合作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6.
范云霞 《成才之路》2011,(18):18-I0013
一、物理教育应融合人文教育“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即如此。”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将带来的弊端是: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章立早 《山东教育》2005,(26):60-61
真正征服教师的不是校长的权势,而是校长的人品点评:校长的非权势影响力主要由“人品”和“才能”两个因素构成,其中以“人品”为最主要因素,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真正征服教师的不是校长的权势,而是校长的人品。赠送诸位校长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千好万好不如教师说你好,金奖银奖不如教师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教师的口碑。”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全国教师专业标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澳大利亚从提高教师质量着手,从制度层面上制定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所涉及的基本理念、专业原则、专业发展阶段以及专业要素进行介绍分析,以期给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师范教育虽愈100周年,较为有系统有组织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历史更短。把教师在职进修赋以法律化则更是《教师法》颁布以后。而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深化,必须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将推动着对教师在职进修认识发展较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教师在职进修的战略观;素质发展观;全员培训守法观;重点策略观;系统观。观念演进带来了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教师质量观的确立,改进教师使用制度,明确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