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校是一个“人-事-物”三位一体、交感互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学校建设的完整表达式是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和教育力,文化是学校存在的标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对象,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学校建设应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文化建设的统一,当代学校建设的新重心是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俞国良 《教书育人》2011,(26):59-62
一所学校,即便是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也并不等于它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学校成员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够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学校文化力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第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打造学校文化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就是培育教师文化。培育教师文化的关键在于教师集体的精神塑造、价值引领、行为建构和价值实现,要通过打造教师文化精神力,提升教师文化践行力,构建教师文化形象力,整体推进教师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热衷于谋求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大,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了学校文化的构建。一部分有识之士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认为学校必须尽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核心竞争力包括学习力、文化力、创新力、领导力。而文化力是学校现代化建设和迈向一流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构建学校文化力。对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加快学校发展,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战略策划是指学校基于自身文化传统、现实形态和愿景展望,对学校全局的、长远的文化建设所作出的符合自身规律的预制和规划.它以提升学校文化力为根本指向,以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为具体指向,以表现这些文化力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环境为中介,以对这三大领域的策划为工作范畴.由于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因而学校文化战略策划理应成为学校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的创建和管理是一种动态过程,此过程就是校长领导力的本质所在.学校文化的形成有三种机制:强加——共享机制,根植—强化机制,声明—提醒机制.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声明力与根植力、文化继承力与发展力、文化洞察力与转型力是校长领导力的不同作用形式.校长可以运用知己、明了和安全策略管理学校文化和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地方都负载着丰富的文化,文化为区域内的学校注入了核心发展力。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通过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激活地方教育资源,让学校文化建设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之中,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才能使学校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力形成的关键,直接影响学校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和学校文化的形成发展。以校长文化促进学校文化力,使其成为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要铸造学校文化力形成的思想和精神灵魂,把准学校文化力形成的时机,扎牢学校科研根基,夯实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学校文化的价值叩问及其力量发挥的路径求索,本期"校长论坛"聚焦"学校文化力"之二,从精神文化催生学校生命力,优化环境基因激活学校文化活力,学校文化力的方向及其着力点等实践研究视角,探索形成、提升、放大学校文化力的基本策略。这些源于实践视角的鲜活思想和策略智慧,对于中小学文化力建设,无疑具有"擦亮眼睛"和"开启心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慧 《江苏教育》2009,(3):41-42
打造学校文化力.提升学校竞争力已成为学校管理先行者致力探索的方向。“文化”成了一个时尚的话题。但学校文化究竟是一种具有怎样特性的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经历着一个怎样的过程?随着管理者对文化的认识从盲从到觉醒.从觉醒到自觉的提升过程。学校文化建设的形态也随之呈现相应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08,(23):36-36
每一个学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而学校精神是学校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反映,是学校价值观念的选择。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创造活动,因为具有自然性、重复性等特点,存在着硬质化、制度化和口号化的弊端。为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实效,必须重拾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命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身份重构,彰显教育中人的创造力,共同形成学校文化力,促进学校文化育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的环境:空间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空间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功能定位和文化品位。探讨学校空间文化的概念及其在现实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诸如校园空间文化、教师办公室空间文化、教室空间文化、图书馆空间文化和实验室空间文化等,并对我国学校空间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要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学校文化力。只有在学校成员有效运作学校文化要素,亦即形成了良好的学校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学校办学目标。因此,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有效地运作本校的文化要素,塑造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16.
塑造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场力,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愿景,以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培育创新型的活动文化、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路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特色,取得了成果,彰显了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学校效能竞争就是学校文化竞争的角度出发,引入学校反文化现象以探讨学校文化和学校效能相辅相成关系的确立须有两个前提:学校文化本身的构成应具有统整性;学校文化应在实践中发挥其文化力.最后分析了塑造和优化学校文化力的手段:SIS.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力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表明:强大的学校文化力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及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  相似文献   

19.
梁惠娟 《四川教育》2008,(12):14-14
一所学校经历了自己的初创期,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后,怎样才能持续高速地发展呢?在深入的考量中我们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气质和个性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才能形成办学的特色和品牌;只有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实现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才能使学校更具教育力、影响力和发展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校长把握现有文化的特征.梳理优良的文化传统,发现有待改进之处,构思未来的文化蓝图,并且有效地落实。可见,学校文化的培育需要校长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有学校文化的观察力、理想学校文化的构想力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