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海 《声屏世界》2007,(5):43-43
江西奉新的华林书院在宋代是全国闻名的书院之一,与当时的长沙岳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为江南四大书院。三集广播连续剧《华林的钟声》描述的就是宋代华林书院的创办者胡仲尧因开办女学引起轩然大波的动人故事。历史原本就是一部巨大的教科书,它蕴蓄着无所不包的丰富内涵,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2.
银冈书院     
《兰台世界》2015,(6):3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  相似文献   

3.
白檀书院     
我国的古代书院是除官学和私学外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它集藏书、讲学、祭祀于一体。北京的古代书院产生于五代时期,至清朝末年改为学堂。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发展于宋代。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年),设在四川省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后又改为  相似文献   

4.
银冈书院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冈,便"卜地结庐,造屋三间",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在此寝食诵读,兼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地方文化工作者在江西丰城发现了一篇撰于唐大历六年(771)的<罗山书院记>.有媒体根据<罗山书院记>的有关资料,认为"创立于公元771年的丰城罗山书院是目前中同最早的有明确名称的、具备后世书院性质的书院.它比此前广泛引用的‘全国最早的私家书院'、创立于公元814年的高安桂岩书院要早43年,比号称‘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创立于890年的德安东佳书院更是早119年.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学图书馆百年史概览(1902--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初创时期的山西大学堂藏书楼(1902-1911) 1902年(光绪28年)初,山西巡府岑春煊奏准设立山西大学堂,地址在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今太原市儿童公园)内,办学基础为两大书院:晋阳书院和令德堂.  相似文献   

7.
益阳县箴言书院,自咸丰十年(1860)起构筑,落成于同治二年(1863),同治四年(1865年)“始启院延山长,俾诸生入斋肄业焉”,到光绪末年停办,前后兴学凡四十余年。书院系胡林翼主持创办,又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希庵等捐资相助、撰写记铭。本文拟就箴言书院的基本情况、藏书、藏书目录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箴言书院的创始人是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一生除镇压  相似文献   

8.
<正>李鸿章于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前后三次出任直隶总督,共达25年。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洋务学堂,同时也十分注重官方教育机构——莲池书院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不同阶段去分析李鸿章与保定莲池书院学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院之设始于唐代,宋代大盛,形成白鹿洞、嵩阳、睢阳、岳麓四大书院,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其间,对儒家经籍阐发、传统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特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定名为云南图书馆,由当时的经正书院、育才书院、五华书院和学务公所的图书馆共同组合而成,馆址系翠湖公园北侧的原经正书院旧址。初成立的图书馆内设书库、阅览室、阅报室。宣统三年(1911年)开办博物馆业务,是年改名为云南省图书博物馆。1929年改名为省立国学图书馆;1931年再次改名为省立昆华图书馆。到1936年,仅有藏书约11万册,人员8人;至  相似文献   

12.
宋教仁,字得尊,号敦初(后改作纯初,亦作遯初),别号“渔父”,化名宋谦、宋链、中岛等。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今八字路乡渔父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宋教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四岁起就入宋氏家塾读书。 1899年春(清已亥年),宋教仁进入桃源漳江书院学习,为书院的一名活跃分子。当时桃源还没有公共图书设施,1899年冬由漳江书院山长瞿云梅选开书目,用三千串制钱作购书经费,由瞿云梅推举宋教仁、陈榆承、彭涤疵三位学生赴湘北官书局和湖南长沙思贤书局购买了经史子集约数百种,藏在漳江书院,供院生阅看。此举,开创了桃源图书事业之先河。  相似文献   

13.
任文香 《兰台世界》2013,(19):121-12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勃兴于宋代理学大师自由讲学传播儒学。天下书院千计,而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则被清人学者王昶誉为"天下书院之首"。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在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亭台楼榭掩映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学者吴汝纶(1840—1903)光绪十五年(1889)接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时直隶士子纷纷来学,很快确立了以莲池书院为基地的桐城派在畿辅地区的"学府地位",不久出现了一批深受桐城派学风影响的直隶学者。直隶盐山人贾恩绂即为其中之一。贾恩  相似文献   

15.
湖南城南书院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原址在古城长沙城南的妙高峰,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古长沙的别称)的居所.因张拭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故而声名远扬. 始建城南书院 初建的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私家园林,张浚父子还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南宋淳熙年间,张械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至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但张浚手书"城南书院"四字匾额仍保留在寺内.明正德二年(1507),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王府所据而未果.直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学堂五间,并在明万历年中复圮.  相似文献   

16.
萃升书院     
<正>萃升书院始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由时任奉天府丞任亦瓕创建,院址设在奉天城天佑门内府丞公署东侧,最初只有厅堂三间。乾隆初年,在德盛门学宫旁建立义学将其扩建,改为沈阳书院。此后,沈阳书院规模初备,声名远播。萃升书院是沈阳城内最早的大学,历任院长也多为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被誉为"关东才子"的王尔烈也曾执教萃升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于俄军占据院舍,萃升书院逐渐荒芜颓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图书出版叠床架屋之今日,要为自己操持的一套深度原创性学术专著取一个满意的丛书名称,着实费了我们几个愚钝的编书匠不少心思。某秋日,陪学界同道至铅山鹅湖书院寻踪朝圣,于习习秋风中目睹“斯文宗主”、“圣域贤关”诸多旧墨遗痕,不禁感怀寄意,遥念起八百余年前极一时之盛的“鹅湖之会”,朱、陆辩难论诘之情形,依旧令人景行行止,温情与敬意填塞胸臆。蓦然间我们发觉:还有什么比用“鹅湖’来命名它更为合适的了?! 朱、陆所生活之宋代,乃中国文化之重要转折期与特殊鼎盛期。陈寅恪先生曾推许“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而作为宋代文化中心之一的江西,时人亦多有“人才之盛,甲于天下”、“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之美誉。在此时空交结点上  相似文献   

18.
刘婧 《云南档案》2015,(2):44-45
<正>华大求学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The Boone Memorial schoo)l,主要教授中文、基督教知识。1903年,文华书院设立正备两馆,正馆为大学部。1924年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为华中大学,1931年华中大学成为民国政府批准正式注册的高等教育机构,归属于私立大学行列。华中大学在韦卓民校长的引领下,大力吸引人才,广纳贤士,聚集了一批如桂质廷、卞  相似文献   

19.
《桂岭书院》初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当时蕉岭县最早的藏书机构。据该县《石窟一徵》记载:“旧志清康熙二十五年县令蒋弥高建义学桂岭书院于韩祠(韩昌黎祠)之侧”。乾隆庚子春,阖邑公在山下新建三层宫殿式楼宇、清光绪年间作了一次重修。这座书院建筑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书院有经、史、子、集等,内设课堂、书房。当时选择知识渊博的贡生员授课,咸丰举人刘伯英曾在书院主讲多年。一九○四年抗佞保台爱国志士,伟大的教育家、诗人丘逢甲先生回故里后,又把《桂岭书  相似文献   

20.
我与中国结缘,是从四十六年前,即1942年开始的。那一年,我从东京旧制中学(府立第八中学,现都立小山台高校)毕业,作为东京府公费留学生,被派往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学习。从那时起近半个世纪以来,我时刻注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牵动着我的心。东亚同文书院是1901年以东亚同文会(会长是近卫笃磨)为基础创立的,1939年升格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