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永吉 《文教资料》2010,(36):21-21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解时有可商。如"枹"与"桴"当为通假字,非古今字;"骖絓于木而止"句中"絓"为本字,不必"通‘挂’";"刑"与"型"为古今字,非通假;"槃"与"盤"、"郄"与"郤"为异体字,非通假;"指"与"旨"为古今字,非异体字。对旧注的取舍亦乏辨正,如"摄乎大国之间",摄训"夹"为长;"铿尔"当为琴声而非舍琴之声。  相似文献   

2.
在诗与画、文与人、诗与史、人艺与天工等两极对话营造的文学批评语境中,内隐着钱钟书以"美"为主导、以"人"为皈依、以"真"为取向、以"自然"为法则的文学本体理论意向。这一本体论交织着"审美追求"与"人生关怀"双重维度,是对传统"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的辩证超越。  相似文献   

3.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与2009年相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增无减。大众化阶段的就业观必须要考虑六个转变,即政府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宏观调控",就业结构由三角形"顶部"转变为"底部",大学毕业生从"天之骄子"转变为"普通百姓",高等院校从"二维"转变为"三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形式从"单一"转变为"多样",用人单位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出击"。只有各方就业主体都转变观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就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吴培 《学苑教育》2012,(24):42-4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被动"有余"主动"不足、"术语"有余"口语"不足、"理论"有余,"生活"不足的现象,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变"旁观"为"亲历",变"枯燥"为"有趣",变"单一"为"多样",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转变以下观念:一是变"忽视"为"重视",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变"升学"为"就业",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三是变"封闭"为"开放",强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意识;四是变"传承性"为"研究性",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五是变"一般"为"特殊",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审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中心"存在认识偏差。甄定"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价值方向,应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本溪市平山区平山小学结合"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创办一流学校,打造特色校园"的办学目标,确定"科学发展,提质争先"为学校"创先争优"活动主题,以党支部"双创双带动"为活动目标,以党员"五比五争当"为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8.
高考字形辨析题重点考查三类易错字:第一类是音异形近字,如"病入膏肓"中的"肓"容易被误写为"盲";第二类是音同形异字,如"计日程功"中的"程"容易被误写为"成";第三类是音同形似字,如"好高骛远"中"骛"容易被误写为"鹜"。对于这三类字,考生可采用以下六法巧记。  相似文献   

9.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6):68-69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0.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问题导学",教师由"传授"转换为"导",学生由"听受"转换为"学",教学重点由"教"转换为"学",这3种转换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文通过对省骨干教师的"同课异构"新课教学流程的采撷,就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的多样式,构建的意义以及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字"甲"的造意,《说文解字》提供了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从木戴孚甲之象",第二种解释在版本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人头宐为甲"、"头玄为甲"、"人头空为甲"三种不同的说法,主要分歧在于"宐"、"玄"和"空"的不同。从"宐"、"玄"和"空"的书写事实和可能存在的讹误情况可以看出,"宐"和"玄"均由"空"书写传讹而出。因而,"人头空为甲"是《说文解字》对"甲"造意解释的最合适的校订方式。通过对"人头空"含义的探究,我们发现,"人头空"的意象与"从木戴孚甲之象"是一致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头空为甲"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于"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是以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素质为"主体",以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和数字化经营管理为"两翼"协同发展的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出版发行专业尝试以"工学结合"为理念创新"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单项+综合能力"为主线运行"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平台+模块"为架构建立"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为实践创造"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障条件,探索高职数字出版"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是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和融的道德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的契合点一直被探寻。朱熹以"心之德、爱之理"释"仁",把标示情感之"仁"提升为道德本体,唯"仁"能承载沟通"天、人"的重任;以"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扩展了"仁"的主体指向为人和天地,凸显"仁"是"天、人"的终极价值表现;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彰显求"仁"为贯通万物的过程,践"仁"为"天人合一"的实现路径。朱熹的"仁"成为"天人合一"价值意义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宁可"只带选定项("A")就能标记取舍句,但其舍弃项仍以"明示"、"蕴涵"或"隐含"方式存在。"宁可A"后之所以无舍弃项("B")照应,主要是为突显选定项("A")和减弱对比性而造成。"明示"和"蕴涵"舍弃项的"宁可A"句式可转换为"宁可A,也不B"句式,而"隐含"舍弃项的则不能。  相似文献   

17.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18.
借鉴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家访"、"校访"等为主要形式的家校联系为支撑,以借鉴"扁平化"管理理论推动工作"中心化"为依托,以多媒体网络为呈现手段、以"见贤思齐"项目为载体,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9.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中《许行》一章将"劳之来之"解释为:使民劳,使民来,将"相率而为伪者也"中"相率"解释为"彼此带领着"。这个"来"应当理解为"勑",即"勤劳"。"相率"应是"率领老百姓","相"是指代性副词,指"人们"或"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改"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改"唯分数"为"重能力",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呢?这就需要从四个维度出发,共同构建起小学语文的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