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初中统计教学中的平均数主要指加权平均数,是对算术平均数的进一步深化.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中,所有数据都是按照等比例去计算,而对于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学过算术平均数,但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其实学生并未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因此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并非容易[1-2].一些学者对加权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但从历史发生视角的却很少见[3-4].为加强学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的计算,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有一些实际问题中,光考虑普通的平均数不是很科学,还要考虑每部分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起的作用就越大,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一组数的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3.
加权平均数一课的设计思想是选择从学生身边的实际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以及体会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对数据赋予不同的权,从而达到不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教师设计的3个环节上:第一,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第二,对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初步理解;第三,进一步理解"权"对于结果的影响力.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同步点拨 【学习目标导航】1.经历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相似文献   

5.
第六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应特别注意它们各自的应用条件。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测试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7.
1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不连续交流电的有效值 相关链接统计学中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8.
“加权平均数”是初中统计学习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统计概念.在计算“加权平均数”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权”和“权重”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一次初中数学观摩课,参考3个不同版本教材“加权平均数”的解释,对“权”和“权重”的概念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统计方面,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统计表格和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功能、制作和应用.在八年级(上)第八章第一节又学习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不同的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为了更全面刻画"平均水平",教材又在第八章第二  相似文献   

10.
加权平均数是中学阶段较难理解的概念之一,通过3种版本教科书对此概念的呈现方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以便更加清楚的理解此概念的本质,进而更好的将"加权平均数"概念中所蕴藏的思想与方法在教学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课标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4章第2节.在学生学过加权平均数和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与统计有关的问题之后,本课结合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随机变量均值的计算,并将随机变量均值计算运用于“合算”的评判和决策之中.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在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平均数时,可以以这一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母或分子为权数,对这一相对数或平均数进行加权,利用加权算数平均数的频数公式或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求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2.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求出平均数。3.能读懂简单统计图,并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愿意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5.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2.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简单的平均数。3.用统计图表解决问题。4.探索计…  相似文献   

14.
数据分析要求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概念较多容易理解混淆,形成思维盲区,计算时容易出错,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1 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不连续交流电的有效值。相关链接 统计学中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6.
<正>"加权平均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1页,简称课本,以下同)的学习类型是"概念+规则",其中数据的"权"的概念的理解和"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的获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但由一组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算术平均数)到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加权平均数)一个很大的跨越,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因此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 (初三 )数学课都有平均数的教学内容 .而两国教师对该课题的教学方法大不一样 ,这反映了两国教育思想的差异 ,值得我们思考 .一、课例 1 以课本为主线的讲练结合法我国教师大都注意贯彻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按照教学参考书[1] [2 ] 的建议 ,我国不少学校关于平均数的教学有如下要点 :(1 )从实例引入平均数概念 ;(2 )用公式定义平均数 ;(3 )学生演练用公式计算平均数 ;(4)研究并演练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5 )研究并演练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6)课堂练习 .许多教…  相似文献   

18.
相对数与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两种指标,都是由绝对数派生出来的,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之比形成的一种比值,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而它们的意义有明显的区别,平均指标是对各变量值的平均值,对比的分子、分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而相对数未必都有平均的意义,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由于相对数和平均数在统计工作中经常使用,二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不注意很容易用错,一定要注意相对数与平均数的运用。 一、由相对数或平均敷求平均数 1、由相对数求平均数 当变量值是相对数而各变量值的权数不等时,一般应使用加权法求平均数。具备相对数比值的母项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若有比值的子项资料,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法。只有在变量值的权数相等的情况下,才能用简单算术平均数。  相似文献   

19.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权往往也叫权重.提到“加权”,就是要考虑不同数据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权有两种常见的表示形式:百分数,整数比.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有时会遇到重复数据较多的情况,这时可以将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简化,于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就统一起来了.在中考中,对加权平均数的考查往往是多种形式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31页。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在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 2.能够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并且会求平均数。 3.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