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精英化和职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学教育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法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不断创新。基于这一点,我国的法学教育急需走向精英化和职业化。法律职业的特点要求法学教育走向职业化和精英化。  相似文献   

2.
秦国荣 《江苏高教》2003,(5):131-131
一、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法学教育的多层次 ,决定了法学教育乃是伦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统一我们的法学教育并不一定全是为法律界培养从业或执业人员 ,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 ,特别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就业者 ,或仅有法律职业技巧或技能的法律专门人才。否则 ,大学的法学教育就变成了简单的“岗前培训”或职业训练。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在非司法机关的政府机关工作 ,或从事法律教学科研工作 ,需要的就可能不仅仅是法律职业的操作技巧和利益追求思维…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存在着与法治现代化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法学教育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召开,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于当下法学教育改革转型、推动法学教育的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依法治国的提出促进了法学界对法学教育问题的反思,而对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法学教育问题的最终落点。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对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法学教育弊端,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以期在法律实用主义视角下对法学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对培养法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法学院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阙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一个焦点.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握好中国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实务能力分别是法学本科学生的专业灵魂和专业技能,法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应当是培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专业灵魂、以法律实务能力为专业技能的法律职业人才。法治理念培养的主渠道是夯实法学理论基础,法律实务能力的提高的基本途径是强化专业实践性教学,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法律职业中优秀的工作者,这些年我国法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律实践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法律人才,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但是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思想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导致我们培养出的法律人才欠缺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信仰。本文就如何改变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状况,把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促使法科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格是现代法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密切相关。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体系复杂,法学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很有必要明确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法学教育改革的力度,更好地培养法学教学、科研和职业化法律实务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大众化的法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社会对法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因此,改革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法学教育从大众化到法律职业精英化发展刻不容缓。本文试从调整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强化法律职业技能教育、改革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四方面对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研究,以期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应培养治国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反思我国目前法律人才的表现尤为欠佳,法律职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法律人的法律伦理、法律信仰、公平正义观念缺失,司法不公和腐败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法学教育的失败难辞其咎。追本溯源,应当改革目前实用主义的法学教育观,加强法律信仰和伦理教育,拓展法学学生的人文视野,整合现有法学教育资源,集约化而不是粗放经营,建设高质量的法学院品牌,走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的法学教育之路,以真正培养社会满意的治国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切实推进,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相较从前得到了长足发展,法治状况以及人民对法律制度的满意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若要能够切实有效推进法治进程,国家仍旧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而与人才息息相关的莫过于法律教育.就当下而言,我国的法律教育更多是着眼于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职业理性的教育和培养,导致法律人在践行法律的过程中失掉了法律人应有的法律理性,缺失了身为法律人最为宝贵的精神.如何能使法律人的职业化发展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通过反思后认为,除了理论教育的深入,同时也应树立法律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一切权利或权力的行使从实体内容到一般程序,都应该遵守法律;不仅要遵守法律的现有规定,而且在现有法律缺乏规定时,还应该遵守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高校校规是高等学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依法治教的精神也应当渗透到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安顺市西秀区G小学留守儿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缺失、社会辨别能力低、学法积极性不高、心理障碍多等四个方面。学校应从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以学法为契机,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法制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社会辨识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法制与心理教育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4.
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近年来,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众多明显的不足.积极探讨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有效路径,对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和法治建设的推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大学法学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大学法学教育虽然还很弱小,但却因其特殊使命——法治启蒙而不可或缺,因其本身对法学职业教育重任的无法承受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而定位为素质教育,因而在实施教育中,应该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突出法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6.
唐君藏“法律意识层级”说将法律意识分为畏罚的守法意识、自觉的守法意识、自觉的立法意识、自觉的议法意识和含礼的法律意识五个层级.这一“层级”说将含礼的法律意识等同于法治意识,视“礼治”为“法治”的最高目标,表现出了它在当代中国特色法治视角下的局限性,其实质是一种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7.
解决民生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当前党和政府政治决策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标.民生保障与法治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民生保障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也需要反映民生.为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民生法治建设,加强立法以保障民生,公正司法以保护民生,依法行政以惠及民生,以此加快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障民生,维护民权,努力建设民生法治.  相似文献   

18.
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需要;是法治社会中协调各种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既需要加强宏观领导,调整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需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以及加强间接领导,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的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步入了新的征程。作为中国远程教育领域的先驱,开放大学亟需探索吸收新型多媒体教学理念及手段。新兴出现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开辟了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的新的发展思路,其多元化的学习支持,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全球共享,新颖的翻转课堂模式及独立运营的MOOC平台体系都值得开放大学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