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建立共同的行动范式,具有共享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人类历史文化赖以建立、生成和延续的基础。传播通过意义的构建活动,建构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变化、技术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文化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对传播问题的考察,如果仅限于对信息传递的物理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回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考察传播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什么是传播”这类基本概念的内涵,解答什么是“传播的意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思传播的本质,以建立传播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下,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传播时代,传媒的视觉化倾向诱发了大众对各种影像的迷恋,图像的泛滥刺激了享乐欲望的膨胀。为避免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影像的生产和传播滑向一种功利主义,避免人们迷失在新奇刺激的视觉快感中,大众传媒必须保持深刻的理性反思精神,在握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坚守人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略论古“丝绸之路”的华夏文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 ,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 ,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 ,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 ,相互滋润 ,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媒介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效果分析等 ,试图澄示华夏文明沿着丝绸古路传播的图景 ,并进一步证明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更加发展。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 ,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 (现代文明 )中将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4.
苏状 《当代传播》2011,(5):37-40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相似文献   

5.
赵川 《新闻知识》2006,(3):52-54
随着人类视觉传播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传统平面媒体的领地在不断压缩。与此同时,也必然带来传播文化向视觉文化偏移。一定意义上说,文字符号的号召力正日渐弱化,光影掠空的“读图时代”已然来临。作者从一位南方沿海地区平面媒体从业人员视角,探讨视觉传播活动八面渗透的今天,在市场选择的推动下, 现代视觉传播理论同传统平面媒体实现“嫁接”的可行性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不忍细读,人物传播亦是如此。当人类站立起来,人物传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但困囿于人类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原因,人物传播一直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传播谁?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人类世界发展到如今,我们应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7.
朱思敏  彭兰 《新闻界》2024,(2):62-72
在视觉文化时代,一种致力于满足视听障碍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电影实践——无障碍电影应运而生。本研究以无障碍电影体验为例审视视障者的“观看”问题,分析他们的声音“景观”建构及其机制,理解他们的影像认知逻辑,并明晰无障碍电影能否实现内容及意义层面的无障碍传播。研究发现,视障者通过无障碍电影形成了视觉观念,他们能透过无障碍电影中熟悉的概念描述、丰富的细节,在心中建构起独特的声音“景观”和视觉意象。视障者对电影的认知理解存在三级“阅读”模式,他们“阅读”层次的不同源于他们对电影的不同期待。视障者建构起视觉心理图景的过程可以从情感、语言、感官、空间维度来理解。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审视观看问题,不断反思如何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传播。  相似文献   

8.
历史不忍细读,人物传播亦是如此。当人类站立起来,人物传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但困圊于人类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原因,人物传播一直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传播谁?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人类世界发展到如今,我们应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如果不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那么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如果不探讨效果的传通问题,那么传播研究便会流于形式。不为传播效果的通达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的荒谬、一样的不可思议。然而文化因素对传播的“通”与“不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传受双方经过历史的积淀而产生的独立的文化语码和传播的文化环境及传播的具体文化情境三个方面对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传通效果作一探讨,以促使人们对自我传播行为的反思和体察,从而使得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传播活动从“自发”发展到“自觉”的水平上。 在整个世界文化大系统中,不同的文化土壤,都有各自的文化语码,这些语码只有处于同一文化土壤中才能在传播中具有传通的效  相似文献   

10.
在与洛克同时期的社会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什么“传播理论”,但是,在传播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发现他们的著作里对传播思想的隐约触及。在洛克的哲学巨著《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的“自由”、“交流”、“语词”、“反思”等理论,为后人研究传播学给予了源头启发和理论丰富,在西方传播思想史的银河中依然是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美国经验派研究相比,批判传播学派显然还处于一种较为“边缘”的地位。在以“利益”与“效益”为主导的当代社会中,批判学派的大师们更像是孤独的行者。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高举着理性的旗帜,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发出猛烈的批判。在人类为所谓的、表面的“进步与繁荣”沾沾自喜之时.重新反思批判学派的观点,不能不说是一种理性的必要。也正是基于此,  相似文献   

13.
马翔宇  燕耀 《新闻世界》2022,(11):93-96
融媒体时代,有声传播样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激发出无限的传播潜能,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现阶段馆藏文物传播的现状和困境入手,分析“声音”与“文物”的碰撞与融合,并提出一些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吴佳  张懿 《东南传播》2011,(9):119-121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图像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进入一个不折不扣的视觉文化传播时代,视觉在人类认知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人类认知规律追溯,视觉具有着天然的优势,合理利用视觉符号对民族、国家形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相似文献   

16.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在全球化的传播现实与语境中,我国新闻媒体应抓住历时性的机遇.对内做好信息服务与风险的预警,引导对危机的理性反思.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对外抓住机遇,坚持“报道世界,传播中国”,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一步争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本文认为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 :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 ,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当下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 ,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 ,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 ,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 ,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 ,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 ,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 ,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 ,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这一新的传播理念 ,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 ,但未必在质量上 )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其中  相似文献   

20.
钟小族 《出版视野》2009,(2):31-31,33
传播是古老的.是自人类社会肇始即存在的社会现象:影视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影视的进步.并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影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1998年,叶家铮在《电视传播的艺术》中已指出:“在研究电视的各种视点中.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