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提高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中双向DC/DC变换器的性能,通过分析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设计出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仿真模型.基于此,提出该变换器模糊PID控制方法.采用单个模糊PID补偿环节实现了Bi 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稳定输出.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有效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保证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船舶能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混合动力船舶的燃油经济性,选取马尔科夫模型对混合动力船舶需求功率进行预测。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以总油耗量最小为目标进行柴油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组功率分配优化,并将油耗量与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的油耗量作对比。仿真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时混合动力船舶的燃油经济性得到明显提高,说明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控制在混合动力船舶能量分配上是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具体工况需求和特点,构建一种适用于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提出并分析该动力系统的能量智能控制策略,设计相应的智能控制模型.通过以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和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运行能量需求为模糊输入,以动力电池组的充电功率为模糊输出,实现了对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和控制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船舶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采用施耐德M34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和DEIF并车保护单元(Protection and Paralleling Unit,PPU)以及MODBUS串行通信网络,构建船舶电力监控系统.该系统为3层结构:上层为计算机,中间层为M340 PLC,下层为PPU和小触摸屏.上层与中间层之间采用TCP/IP总线,中间层与下层之间采用MODBUS总线.该电力监控系统软件包括同步合闸子程序、能量管理子程序、重载询问子程序和轻载解列子程序等.  相似文献   

5.
大型低速共轨电喷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船舶柴油机的防污染问题,依据《MARPOL 1973/78》附则VI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物的最新要求,对船用某大型低速二冲程十字头共轨电喷柴油机进行排放测试,分析排放物(THC,NOx,CO2,CO和O2)随负荷变化的排放特性,得出按推进特性运行时THC,NOx,CO2,CO和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该型柴油机在各负荷下运行时,缸内燃烧过程充分;按经济理念设计的降速运行可获得经济效益;与传统柴油机相比,该型柴油机在NOx和CO2排放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船舶能耗和排放估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出面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大数据的完全自下而上的船舶能耗和排放估测新方法。该方法视船舶为一种基于船舶航迹的线排放源,在构建船舶网格化轨迹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每个网格航段的持续时间和发动机负载,实现船舶能耗和排放的精细化建模,统一船舶排放总量和空间分布计算。实船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提供更加准确的船舶能耗估计,并可灵活计算各种航行状态、船队规模和时空尺度的能耗和排放清单。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港航交流传动与变频电源的试验研究需要,设计异步电动机模拟负载能量回馈方式的交流传动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由电源子系统、传动子系统和测试子系统等3部分组成,结合高精度转矩传感器和转矩控制策略,可为被试系统提供6种电压等级,能进行船舶与港口电气传动控制系统试验、交流传动系统电能质量试验、中小船舶电力推进系统陆上联调、变频电源综合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平台电能消耗少;功能、性能方面能满足港航传动系统的需求;可为港航领域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试验环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使起重机在落货时,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用超级电容回收再生能量,根据起重机的工作特点,在VB 6.5环境下,设计通信和动态数据处理程序,构建采用超级电容及能量管理系统的能量管理实时监控系统.实验装置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能量管理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控制超级电容充电时间,提高装卸机械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船舶柴油机气体NOx 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并介绍了MARPOL73/78/附则VI作出的限制船舶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的规定 ,阐述和讨论了降低船舶柴油机废气中NOx 排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计算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具体数量,评估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现状,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各种船舶发动机在不同燃油条件下的黑炭排放因子。利用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台架,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物进行监测,研究黑炭排放因子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对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5%、0.1%的3种燃油条件下的发动机黑炭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燃油对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计算得出3种燃油条件下船舶黑炭基于做功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12、7.51、1.34 mg/(kW·h),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7.56、38.34、7.53 g/t,为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AFE变频器在船舶电力推进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改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电能质量和能量反馈,将有源前端(Active Front End,AFE)变频器应用于船舶电力推进电机控制.根据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特点,选择基于电流内环前馈解耦控制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并对AFE变频器的独立控制和联合控制方式进行研究.用MATLAB/Simulink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得出这两种控制方式分别适应的电力推进船舶类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半桥子模块与全桥子模块的载波移相调制策略不同,两者混合而成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不能直接沿用原来的调制策略;在船舶中压直流电力系统中,由于变换器模块数较少,交流输出电压的波形质量相对较差。基于上述原因,通过载波相位角的合理配置,提出一种改进型载波移相调制策略。该策略不仅能够增加交流输出电压的电平数,而且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拓扑结构。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和通用性,验证结果显示它是一种适用于中压混合型MMC的通用调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低碳环境下电动汽车车辆路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电动汽车对物流企业成本和环境的影响,以低碳、节能和低成本为目标,分别构建低碳环境下传统汽油车和电动汽车的路径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电池容量、充电时间、电费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电动汽车可以显著降低配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电池容量和充电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汽车配送成本,但对碳排放量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力推进系统在船舶上,特别是在豪华客轮、渡轮等船舶上早已广泛应用。但以往大都采用直流电力推进系统。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使现代电力推进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电力推进系统并进行对比,指出了它们的优点。还介绍了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普通船舶上的电力推进装置。  相似文献   

15.
船舶岸电系统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船舶使用岸电,从而控制港口城市空气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对船舶岸电系统进行综述。介绍船舶岸电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应用现状、电源配置、技术规范等,讨论其涉及到的技术难点,对船舶岸电系统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相关研究对中国工业碳排放估算过于粗略的不足,利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和36个两位数细分行业的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对1998—2010年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总量、地区工业能源碳排放及工业细分行业能源碳排放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工业能源碳排放占据中国能源碳排放的70%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和能源开采与加工、金属冶炼、设备制造及化工制品等重化工行业。因此,工业节能减排应考虑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及区域比较优势,依据行业与地区差别制定和实施适宜的工业低碳转型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电力推进船舶变换器的不足,结合Z源逆变器的原理,提出一种新式高升压比Z源逆变器。对该新式Z源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与普通高升压比Z源逆变器和传统Z源逆变器的各项稳态数据进行对比。与传统的Z源逆变器相比,该新式Z源逆变器升压能力强,能适应负载大范围的变化。仿真结果证实了新式Z源逆变器具有较高的性能,适合在电力推进船舶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碘甲烷是一种有毒的甲基化试剂和土壤消毒剂,应用十分广泛,研究其基本的物理性质和使其降解的有效措施很有必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4a.u.)作用下碘甲烷分子的解离特性以及多种物理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C-I键连线Z方向上,外电场从0逐渐增加到0.04a.u.时,分子体系能量逐渐减小,偶极矩单调增大.HOMO-LUMO能隙EG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I和C-H键键长逐渐增大,更加易于裂解。在外电场逐渐增强时,解离特性表现为:CH3I分子的C-I键方向扫描得到的势能曲线的束缚状态逐渐消失,势垒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计算发现,强度为0.04a.u.的外电场足以使CH3I分子发生C-I键断裂而降解。该结果为保护环境和对碘甲烷进行电场降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