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化学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验成功率不高、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尾气处理不方便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相关文献改进方案中的优缺点,通过仪器间的巧妙组合,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创新设计,采用引流袋作为气体收集装置,选取产率最优的甲烷与氯气制备方法,使得实验现象更易观察,实现了绿色化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该实验在化学课堂中的成功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与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基础性内容,是实验思维、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教学中,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程序、方法以及思维盲点、障碍点,循着学生思维轨迹,引领学生共同探寻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的装置模型、操作流程模型和思维模型。引导学生以“三关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为着力点、以“三聚焦”(流程设计、实验调控、结论形成)为关键点、以“三提升”(结果分析、方案评价、观念形成)为核心点,建构“333化学实验教学模型”,形成解决实验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孔德靖 《高中数理化》2022,(11):118-121
化学综合实验题凸显学科特色,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内容.纵观近3年高考全国卷的8套化学试题,1次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次考查了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系统探究,6次考查了物质制备,其中2次为有机化合物的制备,4次为无机物的制备,由此可见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题的重要地位.基于全国卷高考真题,了解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题的常见考查...  相似文献   

4.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以硫铁矿烧渣酸浸还原制备硫酸亚铁为主线,以建构模型为核心,对“硫与环境保护”专题复习采用微项目教学。通过建构化学工艺流程图、物质性质对比、物质性质实验、价类二维认知模型,深化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认知,发展化学工程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培养模型认知素养,提升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含硫物质转化”的复习教学。学生将项目拆分成子任务并转化为化学问题,完成了“硫代硫酸钠的性质预测及制备原理的探究”“硫代硫酸钠实验制备条件优化及产品分离提纯的探究”“硫代硫酸钠产品纯度的检测”等三个子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含硫物质转化的“价-类”二维图,使学生掌握从物质结构、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等多个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尝试将核心知识、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等有效落实,形成适用于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物质制备类实验往往侧重于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涉及物质的制备、净化、尾气处理、气体的干燥、实验安全等知识点。我在学习时,通过分析这类试题得出一个深刻的体会,即明确原理,合理运用题目所给信息是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现例析如下:例1已知B与Al的性质相似,能与O_2、NaOH溶液等物质反应。B与Cl_2反应生成三氯化硼(BCl_3),生成的三氯化硼遇水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的主要方法,化学实验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烃类部分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各代表性物质的性质实验,乙烯、乙炔、溴苯的制备实验等,下面对烃类实验的考查热点举例进行分析.1考查实验的异常现象在很多化学实验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异常的实验现象.探究异常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极好素材.在分析异常的实验现象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序思维,查找产生异常现象的根源,避免思维的混乱性和盲目性.例1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时,发现反应液体逐渐变黑并伴有明…  相似文献   

8.
气球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多种应用,如收集尾气、贮存气体、盛放固体或气体反应物等.下面介绍两类比较典型的应用. 1尾气的收集处理 实验中不能被固体或液体物质吸收而又有毒不能排放空气中的尾气,如CO、NO等.其最简便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用气球来收集.  相似文献   

9.
化学实验题在高考中通常以物质的性质及制备实验为重要考点。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涉及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要点主要集中在物质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及提纯方面。本文将对物质制备实验的七种题型进行分类探究,以供学生参考。一、实验装置型此类物质制备实验题以实验装置图为题干主体。其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化学反应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实验部分包含四个方面,即化学实验的原理及运用、化学实验的操作与安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重要物质的制备实验等.化学实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仪器、药品与操作;实验的具体应用——物质制备、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一、物质的制备与分离、提纯例1实验室制备扑炎痛的化学反应如图1所示.图1(注:RCOCl遇水剧烈分解)主要装置和步骤如下:1.用阿司匹林和DMF乙酰水杨酰氯备用.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制备类实验多数采用液相合成.与之相比,固相合成具有高效、安全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因此,拓展固相反应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二苯甲醇的制备实验为例,探究固相反应可行性.反应过程避免使用毒性有机溶剂并采用温和型还原剂叔丁基胺硼烷,既降低了反应的毒性又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实验操作简单,反应过程加上后处理步骤只需1.5小时,二苯甲醇的分离产率可达86%.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引入TLC、GC-MS和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以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及产品含量测定为项目情境,通过三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查阅资料,了解纯碱的制备历史;自主设计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实验,迁移应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进一步掌握物质制备及分离提纯的方法;设计实验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建立定量测定混合物中物质含量的思维模型。  相似文献   

13.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的课程载体.数学实验的根本旨归在于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素材,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探索,形成学生结构化思维,进而让数学实验有效度、有坡度、有深度.  相似文献   

14.
中考压轴题可以检测学生解题方式或解题方法,更是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实证.本文以毕节市2022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在SOLO分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四基”,突出思维、注重思维课堂的构建的策略,指出可以通过SOLO分类理论对教学内容、学生思维层次的解读,有效应用知识的逻辑起点即学生最熟练的原有知识进行结构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思考、持续地进行思维训练,达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生物实验     
章青 《广东教育》2006,(11):38-41
一、观察、鉴定与模拟类实验 观察鉴定类实验的共同特点是需要借助仪器进行观察,或者应用有关的试剂时物质进行鉴定。模拟实验一般是针对微观或在中学没有条件做到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来理解相关知识和原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5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题类型,尝试改变高三第二轮力学专题实验复习呈现形式.本文以测量类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为例,强调学生实验复习过程中的"思维体验"、"操作体验"和"深度体验",总结测量类实验复习的一般方法并给出测量类实验教学反思,凸显实验教学本质和价值,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以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为教学情境,通过驱动性问题串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将碎片化的结晶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完善结晶问题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速率与平衡理论的新视角认识物质的结晶现象。通过分析概括出结晶的本质是溶质的离子积Q>溶度积Ksp,并建构晶体析出的思维模型,通过模型在情境中的迁移应用,证实基于学科大概念Q与Ksp的关系分析溶液中的结晶问题,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Excel软件在反应速率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利用Excel进行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的求取,说明用计算机完全可以替代繁琐的手工处理实验数据过程,探索了计算机在实验教学领域中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蜡烛燃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探究活动,承载了许多物理、化学知识.燃烧现象能够激起很多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也会针对燃烧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鲜明、有趣,许多教师对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文章以蜡烛燃烧为主线,结合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对什么物质在燃烧,火焰中有哪些成分,如何检验反应产物,燃烧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亮度,蜡烛在失重条件下能否燃烧、如何燃烧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反思进行实验改进与设计的通用性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次积极尝试。一、理论依据北师大王磊教授提出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时,可运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建构了“价-类”二维模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并发展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型,外显了核心概念对于无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认识和思维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