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传承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精彩纷呈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争斗、对抗甚至发生战争的历史,但更多的是交流、和平、融合、共同发展的华彩乐章。各族人民都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2.
陈炜  陈能幸 《历史教学问题》2010,(1):105-110,38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各个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吸收,互相依存、融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贯穿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动脉,昭示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融合对于华夏文明的承启和发展显示出其突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点的理论根源之一。由于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隔绝的情况,搞中国史的不研究外国,搞世界史的不研究中国,长久以来,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点没有得到清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林志纯先生提出中西古代文明共同经历了由城邦到帝国的发展两阶段说;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史是由多而一(即从分散到一体)的过程,其中横向的联系推进了纵向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又转而推进了横向的联系。这些观点说明中西古代历史具有共同规律,这对破除西方中心论有重要意义。不过,同中有没有异?怎样对世界史的统一性作出理论性说明?中国历史有没有变化和发展?刘家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观点:比较研究不仅要察同,从异中见同,还要辨异,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是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大一"(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明具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而成为世界史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些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黑格尔的挑战作出的最有理论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才学在诞生40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一级学科社会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且已形成人才学学派。在人才学学术共同体内,已形成学派特征:有共同的研究主题,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认可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共同的学科特色,有共同的群体核心,有共同的研究氛围,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心理。人才学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表明,人才学正处于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已发展成为当采学科。当前历史机遇与危机并存,应着力通过以下举措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才学学派:在完善人才学"三大体系"中发展人才学学派,吸收相关学科力量参与人才学研究,加强人才学学科建设,"多力合一"推进人才学学派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漆艺在世界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漆艺史上有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中国人用漆的历史也几乎与整个明史一样久远。我国近代的漆器和漆画装饰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各种漆画风格共同发展,并在各种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形成多种艺术共同发展的局面。漆画丰富了世界化宝藏,漆画必将进一步赢得地位和唤起人们对其应有的尊重,并作为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重新走出富裕了的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中学历史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对两地的初中中国史课程进行比较,分析了现存的异同,并提出探求新的共同的可能性。文章从分析两地历史教学大纲入手,从教学目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研讨中国历史课编制中存在的异同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使两地的历史教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求得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行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是否有推动作用,在党内外、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笔者认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推动历史的发展,促进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1951年。1978年起,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吸引国外投资,开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转折。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目标,国际上的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Enterprises,MNES)也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历史的必然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多国企业发展战略幸运地找到了其中的一个结合点——国际合资企业。中国企业与外商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的企业,又称为中外合资企业。以后的十几年间,中外合资企业迅速地在中国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和竞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兄弟民族在渊源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缔造的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是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伟大祖国,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因此中华民族,它荟萃了中国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它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  相似文献   

10.
认识现实不能忽视历史,只有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地把握现实。费正清从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出发,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进而认识中国的革命过程和中美关系。他把中美关系置于世界历史中去思考,分析了中美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应该加强制度、化和心理上的理解,不能无视其历史传统,加强认识与理解是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悠久,厚重;中国文化,丰富,灿烂。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又反转过来哺育着世世代代各族人民.如此螺旋般地前进.形成生生不息的、连续发展的伟大机制。这个机制蕴含着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深刻意识.蕴含着“彰往察来”的启示意义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言以蔽之,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回、京、彝、侗、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广西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以及历史上广西各民族在共同斗争中团结互助,在婚姻互动中交融认同,在语言互动中相互渗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认同等,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特征印证了广西民族关系史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四十多年艰苦探索,终于发现并掌握了的客观真理。它凝结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毕生心血,记录着两代历史巨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课题,共同谱写的光辉而又曲折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点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现代反侵略的历史更使中华民族血肉相连 ,浑然一体 ;中国的民族构成与民族分布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共建中华大业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史●民族和民族融合【概念解析】民族,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关于民族,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二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族政权都不自外于中国,“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1]。虽然这一时期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各族之间和平占据主导,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共生共存共情,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2]。  相似文献   

18.
维科与王船山同为欧洲和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家,也是中西历史上最早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他们的历史思维中不但拥有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而且还有着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闪光。比较他们的历史进步观,可以更好地对中西史学史以及史学思想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寻找中西史学发展的共同轨迹。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历史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反映了日本当前的主流历史观,也预示着日本在将来对于本国历史和他国认识的导向趋势。为使我们能够对日本教科书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本课题对日本教科书涉及中国的内容按事件顺序以主题形式逐一整理、归纳,并在客观立场上对其分析.从中考察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中国观。由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是以日本的发展为主线.世界史只选取和日本相关的史实作为理解日本的背景而出现。通过这一线索,可以探究日本人是如何审视他们的国家和中国所共同走过的那么多年的历史的.找寻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根源所在.起到促进中日沟通的桥梁作用,达到双方坦诚相待、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悲剧艺术发展,因各自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著作和艺术作品,尤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创作的悲剧和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传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并从哲学的高度探索了生命的本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