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桩169区块是胜利油田在桩西滩海部署的7口海油陆采井,平均井深5162.62m。在海油陆采井施工中存在泥页岩易吸水膨胀、水化剥蚀引起井眼失稳问题突出。定向、长稳斜段井,有的井又是近五段制,摩阻扭矩大。三开、完井中完和完井小间隙和小井眼下套管施工难度大。桩西潜山钻东营组、沙河街组至上古生界、太古界,钻头选型困难。地层存在着裂缝性、破碎性漏失和异常高压,地层地质复杂。在该区块通过应用钻完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复合盐强抑制润滑钻井液技术,该区块钻井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桩古473区块是胜利油田在桩西油田部署了5口潜山开发井,平均井深4828.60m。均为海油陆采的定向、长稳斜段井。桩西潜山地层存在着地质岩性复杂、裂缝性漏失和异常高压,四开小井眼钻井和完井小间隙下套管施工难度大。在该区块,通过在桩古473区块应用钻头优选、钻井液体系优选、无固相钻井液携岩能力提升、潜山井下安全提升等方面,形成安全高效钻井施工模式。  相似文献   

3.
垦东12平台井组位于济阳坳陷垦东凸起垦东12断鼻构造上第三系构造高部位,是胜利油田重点开发的海油陆采区块,更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施工项目。这些井普遍具有井浅、目的层疏松、定向点靠上、井斜位移大等特点,尤其是井径扩大率难以控制。通过从优选钻头,优化钴具结构,科学调整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体系,设计使用海水MEG钻井液体系施工,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垦东12平台井组位于济阳坳陷垦东凸起垦东12断鼻构造上第三系构造高部位,是胜利油田重点开发的海油陆采区块,更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施工项目。这些井普遍具有井浅、目的层疏松、定向点靠上、井斜位移大等特点,尤其是井径扩大率难以控制。通过从优选钻头,优化钻具结构,科学调整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体系,设计使用海水MEG钻井液体系施工,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许越永 《内江科技》2013,(2):113-114
本井作为SF104井组也是SF地区的第一口试验型二开制非常规水平井,其井身结构与同井组的已钻两口井SF104-1HF、SF104-2HF不同,钻井规律没有可比性,只能在施工过程中摸索钻进。在钻进过程中,由于裸眼段长、摩阻扭矩大等原因,出现假钻压现象,导致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增大。本文通过介绍该井的整个钻进和控制过程,采取非常规水平井钻井技术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并取得了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能够为今后同类型、同区块的钻井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山油田花13平台共设计4口井,开发构造位置为福山凹陷花场构造流三段花1 3断块、花114断块,该区块地层复杂,塌漏并存,完井电测遇阻遇卡现象严重;井温高,影响固井质量;地层有一定倾角,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通过对邻井及本平台的钻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本平台所钻井的钻井周期、钻机月速大幅提高,为今后本区块的优快钻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平井施工难度也在增大。通59-平1井是一口定向点浅、位垂比大的水平井。通59-平l井的顺利完工为该类井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创出了我公司同类型井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大位移钻井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胜利油田垦东411-斜2、斜3、斜5这三口位移过千的大位移井为例,分析了浅层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技术难点,简述大位移定向井施工中的井身轨迹控制、摩阻与扭矩、井壁稳定、井眼净化等问题,以及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今后推广应用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技术提供了一定现场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古平2井薄油层防碰绕障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古平2井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控制、轨迹测量、邻井防碰绕障等技术措施,详细分析了该井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方法。该井水平段设计靶半高为0.5m,中靶精度要求高、目的层浅、地层松软,还存在三口井的防碰绕障,轨迹控制难度大;采取合理利用单弯马达配合LWD的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眼轨迹的方法,取得了高效、安全、精确地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5,(10):39-40
羊深1井为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石羊镇构造部署的一口预探直井,该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本文主要采用优化的钾盐聚磺钻井液体系钻井,安全提前完钻,节约钻井成本接近1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大平台钻井技术,使扶余油田采用常规钻井技术无法实现开发的浅层油藏得到高效开发。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浅层大平台井施工过程中的漏失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保证了扶余大平台井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文13-侧356井是中原油田为了挖掘文13断块剩余油,提高老油区产量,而部署的文东盐间高压区块第一口深部套管开窗侧钻井。针对该井侧钻位置深、地层可钻性差、文九盐井段不易侧钻、地层压力系数高、施工泵压高、裸眼段长轨迹不好控制等诸多难点,施工中从套管开窗工艺、侧钻及井眼轨迹控制、钻头优选、钻井液优选、完井等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油田海管海缆布置密集化、复杂化给自升式钻井平台调整井作业就位时桩腿挂碰海管海缆风险大、钻井平台抛锚难及就位精度要求高等问题,在调研分析导管架平台和海管海缆分布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国内领先的自升式钻井平台高效就位和安全控制技术。该套技术主要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防滑移稳定技术、二次挂拖技术以及钻井平台就位辅助牵引控制设计。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安全、优质、高效地解决渤海油田自升式钻井平台精确就位的技术难题,对于其他浅水海域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进展,特别是老油区,井网逐渐加密,地面建设逐年增多,如何解决防碰问题是钻井工作者普遍遇到的事情。本文通过一口定向井2-2-斜164井,应用普通MWD技术实现防碰钻井的实施,分析了防碰作业的难点,提出了施工技术措施,指出了防碰井施工的工作思路和实钻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同类型、同地区的钻井作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部地层钻井问题堪称世界性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胜利油田初步形成了复杂地层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钻井生产的需要,尤其像胜坨这样的老油区,4000m以上的深井逐年增多,钻井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已成为制约加快勘探开发步伐的障碍。我们根据该油区的地层特点,建立了胜坨深部地层钻井技术模式,加快了该地区的深井钻井的速度,达到了提高技术和经济效益,满足油田深层资源勘探开发需要的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胜坨地区深部地层钻井新技术及其应用情况,通过现场3口井的施工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胜坨地区深部钻井井身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沙河街组地层压力系数级差大,安全密度窗口小,易涌易漏的问题;沙四下盐膏层、盐岩层、盐水层及CO2气体侵对钻井液的污染问题,实现了安全钻井,对今后胜坨地区深部钻井施工将会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07,(9)
南堡油田是我国在最有利时间、最有利位置的发现的特大油田,大发现的背后,是一场有形无形的科技攻坚战: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到水平井钻井新工艺,从层序地层学的工业化应用到我国陆上第一个井口槽试验井组,从海油陆探到海油陆采……这里云集和创造了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众多第一……  相似文献   

17.
李东进 《内江科技》2012,(10):141-142
近年来,随着扶余油田开发步伐的加快,调整井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出现了制约钻井生产和施工速度的技术问题。如该井区注水压力高,注水井水窜、套变等地质因素,经常出现地表裂缝,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漏失现象,钻井液密度难以控制,经常发生井涌、井漏、固井质量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为保障老油田的开发,本文研究出一套适合扶余油田浅井调整井的钻井及完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钻井过程中,尤其是水平井和大位移井,井眼不清洁,常常发生卡钻事故,降低作业时效,增加钻井成本。目前,根据常规的定性监测岩屑返出量以及ECD来评价井眼清洁程度是很困难的,主要由于井眼净化程度与井况、钻井液性能以及环空几何形状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钻柱的偏心程度由井斜角来决定,环空的几何形状又由钻柱的偏心程度来决定。水平井具有直井段、低井斜段、高井斜段以及水平段,每段均有不同岩屑床形成机理,因此对于井眼清洁程度的控制难度非常大。CLEAR井眼清洁监测系统通过高效岩屑称重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可以实时监测返出岩屑量,根据体积守恒定律,由岩屑返出量与钻井模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所钻遇的地层构造越来越复杂,由于井斜问题,造成钻井施工速度缓慢,特别是高陡构造的防斜打快问题更是钻井技术中的难点和热点。钻井急需研究出一种解放钻压、加快钻井速度的防斜打快技术,来解决现场生产实际中的困难。偏心扶正器防斜打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技术在滨86—6井中的应用效果表明,机械钻速与临井对比有明显提高,井斜控制也优于临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沉井施工法在桥梁基础、排水泵站、市政管线工作井等工程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沉井体型庞大、总高度高,制作比较困难、下沉控制要求高、难度大。本文主要从沉井施工工艺方面对施工监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