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然后阐述了“工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建设,接着论述了“工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实践,最后对“工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陈玲萍 《科教导刊》2023,(23):85-88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拥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真实劳动实践场景的“两结合、三实际、四维度”的“劳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用劳动教育赋能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习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以及劳动精神,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培养德学兼修、爱岗敬业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系统分析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各栏目的过程中,发现该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经过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可归纳为认知、实践和价值三个层面;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化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应用思路,并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装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劳动教育与化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评价因其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发展缓慢,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的时代课题。为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厦门双十中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路径,经历“萌芽——初探——发展——成型”阶段,践行“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目标确立”“构建科学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以劳动素养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等革新举措,并根据实践反馈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助力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5.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基于课程标准,广大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并充分结合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以具体案例创设情境,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深刻理解劳动价值、领悟劳动情感、提升劳动素养,在阐释“大思政课”中开展劳动学习微实践。  相似文献   

6.
数字劳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与劳动教育双向互动。一方面数字劳动助力劳动教育。数字劳动的“时空重构”开启劳动教育的多元实践,数字劳动的“算法管理”拓展劳动教育的伦理向度,数字劳动的“产消合一”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劳动也设限于劳动教育。劳动工具数字化挑战劳动技能升级,劳动过程数字化弱化劳动价值认同,劳动关系数字化冲击劳动权益保障。由传统劳动教育向数字劳动教育转型是社会发展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一是要虚拟与现实融合,突出劳动教育的数字趋势;二是技术与价值结合,突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三是教学与实践共生,突出劳动教育的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7.
王情 《江西教育》2024,(19):87-89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并在劳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与核心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的品德,使其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本文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薇 《江西教育》2022,(32):24-25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以大自然为教具,借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发展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悦心”的劳动教育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蕴含着老一辈共产党人丰富的劳动思想,其内涵深刻、价值珍贵。从内容上看,它有五个方面的体现:劳动定位——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态度——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劳动典型——注重树立劳模表率,劳动平等——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要一视同仁,劳动节俭——珍爱每一份劳动成果。这些劳动思想内在切合了三方面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上切合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逻辑上贯彻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观点,现实逻辑上体现了依靠劳动治理的问题导向。以史明今,继承红色文化中的劳动思想,得到的启示主要有:劳动是实现梦想的最好方式,要坚守“依靠劳动人民,为了劳动人民”的理念,劳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政策话语采用渐进主义发展模式,经历了政策价值取向话语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过渡、政策内容话语由“教劳结合”向“劳动教育”演变、政策实施话语由“单打独斗”向“多方联动”推进的实践发展历程。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政策话语体系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定话语导向,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参考推动劳动教育政策实施,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促进劳动教育政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3.
张胜兵 《四川教育》2022,(Z2):16-17+21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中具有实践性和融合性的教育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厘清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即生活”,揭示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求服务”,指明了劳动教育的路径——“在劳力上劳心”。这些都对建立学校劳动教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聚焦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大问题,着力探讨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与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联系紧密,“三个精神”虽然在主要面向群体、主要功能作用上有所区别,但是具有整体与部分、内力与外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劳动教育“三个精神”培育具有三层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理念为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其理论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为其现实逻辑。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做到抓好劳动教育理论课堂主阵地,融入实习实训实践课程大环境,营造浓厚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双新”视域下,教学形式也随着课程育人理念发生变化。本文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角度,明确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以“民族”章节中三个活动案例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将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家级非遗水族剪纸与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串联整合,在水族剪纸作品收集、图案设计、形状剪裁等实践活动中探索将地理知识与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培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需要劳动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促进劳育日常化、全面化发展的新途径。数学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作为义务教育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中小学数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着携同“四育”共进,强化数学生活感,融合数学素养发展等重要价值。同时也要把握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度”,关注学生的内在修养与外部行为的共同落实,整体性系列化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等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劳动教育敏感性与渗透能力,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强化课后服务设计特色“1+X”数学实践活动,关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甲南小学借助村庄农田地理优势,积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探索自然奥秘。近三年来,学校延伸拓展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划分“四大”区域,开展劳动教学—加强农业劳动实践;优化劳动实践课程;家校共施家务劳作;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有效地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意志品质和集体观念,通过劳动技能拓展,整体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数学活动课在涵盖知识性的同时具备了丰富的劳动教育价值.文章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活动课为例,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从教学分析、特色化和系列性问题情境设计、实践活动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展示劳动素养如何有效地渗透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旨在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小学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劳动教育”意识,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基本立足点,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实际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倡导用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品质,以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最终落实点,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乡村农耕文化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价值,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工业文化的勃兴,农耕文化内容在教育中呈现明显缺失状态。乡村农耕文化中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生态观念,都与劳动教育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在新时代,利用农耕文化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塑造良好品格、传承农业知识与生存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身体效能和树立天人合一的美学观等多重价值。在劳动教育中,农耕文化的创新性在于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农业技术的“未完成性”的同时,进而思考人的“未完成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农耕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时,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课堂讲授与农耕实践相结合、农耕文化渗透于各课程、家校社三方联动、考核评价多元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