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思留 《教育》2012,(15):44-4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把自己看成是"主宰",懂得对自己的学习成败承担责任,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比把自己看成是"奴仆"的学生好得多。创设一个良好的主体性教学情景,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自始至  相似文献   

2.
胡坚 《江西教育》2002,(5):29-29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文兴趣,设法使学生把作文看成是自己日常喜欢的事,而非负担.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或主人,而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被老师管束的帮老师完成任务的“雇工”,他们缺乏目标意识,往往对学习采取一种敷衍了事、不求甚解的态度和方法。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来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元学习是在元认知研究的带动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的课题,①它有别于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教”是为学而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娟 《成才之路》2013,(36):26-27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因为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计算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一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归于以下三点:①题目看错。主要是数字看错,符号看错。把“+”看成“-”,把“3”看成“8”等。②数字写得马虎。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眉头就拧成疙瘩,作文已到了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地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写作文没兴趣。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因此,“兴趣是行为的动力”。必须激发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仅就作文指导课如何“引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与兴趣,它们是促成学习走向成功的动力。这是因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只有对所学学科感兴趣,才能持久地专心钻研它。英语教学亦然。只有当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把识记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变成自觉行动,进而形成习惯。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狠下功夫。一、营造声势,引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众是人们的普通心理素质,模仿则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根据这一原理,教师要营造一定的声…  相似文献   

8.
一、自我意象及其特点自我意象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自我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会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和行为。心理学家菲因克1962年研究证明 ,学生的自我意识如何与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有积极自我意象的学生学习成绩好 ;相反 ,自我意识消极的学生(如认为自己笨)则会不求上进 ,学业不良。自我意象是人格成长的遥控器 ,你把自己看成哪种类型的人 ,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哪种人的“样式”去行事。一个学生如果总把自己看成“低能儿”、“失败者”、“不是学习的材料” ,那在行动…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看成开启学生主动学习的钥匙.那么,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与大家一同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我想它会启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需要创新。要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是参与者和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读了贵刊今年第3期30页《寓德育教育于专业教学中》一文,觉得标题中“德育教育”的提法欠妥,犯了严重的语法错误(属同义反复)。“德育”一词本身就表明是教育者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学生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德育教育”的提法则是把“德育”看成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混淆了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界限,把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采用生动有趣、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利用其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把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在我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了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此,我愿将自己的做法与点滴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项活动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有兴趣的东西,人们总爱接近它,认识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政治课是技校生的公共课,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教师必须考虑的课题。笔者就自己在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需要和兴趣.下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王荣花 《新疆教育》2013,(14):78-78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过程,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智,并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8.
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技能技巧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考虑如何教,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学,把学习方法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 一、学法指导的实施流程 1.全面铺开,分科研究. 长期以来,教学一直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以传递知识或搬运信息为己任,学习过程被视为在头脑仓库中存储信息.所以,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即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又在于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文摘     
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学观,就是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传统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体。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学校抓教学,只偏重于研究教师的“教”,忽视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只研究自己如何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上课,教师独占讲台,讲得多练得少,作业布置,类型单一,套例题多。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体力发展。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对  相似文献   

20.
自工作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生学好地理,必须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吸引学生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改之前,地理课堂往往很呆板,老师只是“教书匠”,负责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而新课改要求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把原来的“死”教育变成“活”教育,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讲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