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打比方,又称打比喻,指的是用一种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不容易明白的事物。它具有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好理解的优势。物理学科素来被认为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都不好理解,如果老教师采用较深的理论去诠释,反而让学生对其了解更加模糊。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物理中较难理解的现象等效果甚佳,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这打比方在解释物理现象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比方,词典解释:用容易明白的甲事物来说明不容易明白的乙事物。打比方是向别人解释一个问题的良好方法,比方打得好,形象生动,就容易让人明白。如何让小学生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学科呢?打个比方试试。一、借助比方,理解数学概念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广大教学专家与一线教师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我对打比方在理解数学概念方面的"功效"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少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联想,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打比方"既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还能使课堂语言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打比方是以具体、浅显熟悉的甲事物说明抽象、深奥陌生的乙事物.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实例对打比方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多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公式、定律、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教师口述讲评还不行,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把抽象转化为具体,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例如反冲这一节,笔者自制一个土火箭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反冲。好多地方应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地方,应反复琢磨,想方设法制造简单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5.
黄正立 《云南教育》2003,(27):43-43
类比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些相同或类似的属性,并且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另外某些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那些属些的思维方式。人们在对不易明白的事物,现象或难以理解的深奥道理进行解释时,常用打比方的办法,用明白、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以降低人们理解的难度。类比的作用与打比方极为相似。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推理,说明,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节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类比方法。近几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  相似文献   

6.
正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有不少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正所谓"耳闻目睹易,悟物穷理难"。联系生活,巧打比方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与生涩的科学理论巧妙结合,使模糊变得清晰,枯燥变得有趣,深奥变得浅显。一、巧打比方。加强概念掌握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和区分,搞不懂它们间的关系,打比方用浅显的生活经验做铺垫,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比如内能和热量慨念,学生理解困难,容易混淆。笔者对学生说:甲有十万元存款,乙有二十万存款,这些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内能)。甲借了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就是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归纳某一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创设物理环境、物理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从而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样不仅仅可以掌握知识,也可以明白科学家认识世间万物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很容易的掌握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由于一些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无法理解。而导致对学习物理的不自信,从而让他们对物理失去了一定的兴趣。但通过多媒体技术,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就可以很直观地被解释和演示,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自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物理科目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物理教学难以走出课本,但是因其物理学科灵活性比较强,且生活中很多抽象的事物都是需要物理现象来进行解释。当前,在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只能依附于课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这就导致了物理课堂教学只能停留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上。因此,完善物理课堂教学已是当前教学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陶本友 《山东教育》2014,(Z6):67-68
物理概念是研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科学抽象,是对事物共同特征做出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表象。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事实上,学生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必须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分析、归纳、概括和抽象等。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是广大物理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比热容概念是一个教学难点,历来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明白比热容的内涵,想当然式的习惯性思维在起着干扰作用,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而言,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传授物理原理,死记硬背,看着教师操作实验的步骤,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求物理实验的全过程,这样既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又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点.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和原则体验式学习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物理现象,并能够依靠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或是从现象中总结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仍不强,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不易理解和接受,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推导、理解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这些重难点,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多年教学实践中,颇感头痛的是,初中学生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 一、"想当然"现象溯因 1.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比较高 "物理知识并非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运动原原本本的照相,而是人们对它们进行思维加工、去伪存真、抽象出纯物理属性,抓住主要矛盾,构造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环境,进而用它们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规律的一套理论."[1]物理大纲明确提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是某类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是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发展.它们是物理学学科的基础,要想正确解释物理现象、真正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学生之所以这么"想当然",就因为没有完全掌握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应用"打比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生物学史词概念及一些名词间的关系,比较抽象,对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带来了困难,如果教者不注意方法的话,即使花大力气去讲,学生还模糊一片,但如果在教学中将之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应用“打比方”来讲解的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如果将物理学内容分成现象和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则物理概念来自于纷繁的物理现象和事实,又成为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前者说明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必须给学生大量的、确切的、有感受的物理现象和事实,并且具备由现象到概念的抽象概括能力。后者说明物理概念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概念,就没有规律和理论。概念不清,就无法正确理解以及应用规律和理论。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现代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而且要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建立正确科学的物理观,并能运用物理规律、公式、法则和原理去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科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必须以生活最原始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解读人生中的一些物理现象,通过现象让我们更懂生活、更明白生活中的道理。笔者多年来从事物理教学,试图挖掘物理学科中的本色生活元素,激发学生求知欲,还原生活化的物理。  相似文献   

18.
物理概念是研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本质属性时的科学抽象,是对事物的共同特征做出归纳和概括的一种思维形式,是表达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而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内涵上下工夫。事实上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必须经历丰富的认识、理解过程,包括感知、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加工过程。作者结合"密度"概念的教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增加随堂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依靠的是分析物理现象来发现物理规律,得出物理结论的。对于学生,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抓住现象中的本质,排除干扰因素,归纳出物理现象中共性的东西。对于教者,要善于设立一些物理现象,也就是物理实验,来直观、形象地再现物理过程,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找规律,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下面,是我在讲初中物理“浮力”这一章时,在课堂上所设计增加的一些随堂实验,目的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课堂上45分钟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一、通过实验,突破难点在“浮力…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就是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归纳某一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创设物理环境、物理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从而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样不仅仅可以掌握知识,也可以明白科学家认识世间万物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很容易的掌握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