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的小学生都是家庭中重点保护对象,基本是除了书本什么都不碰,除了吃饭什么都不做,这样的现象不是教育的本来面目。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劳动是一个人必有的品质,没有劳动能力也就没有生活能力,没有生存能力,因此利用开心农场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快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家长对学生的溺爱,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不爱劳动.劳动观念差:不会劳动,劳动技能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过去“爱劳动、会劳动、懂珍惜”是农村学生的最大优势特点,现在正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3.
一、“讲”,就是讲解。劳动课上教师主要讲解:学习的内容《做什么);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技能的操作步骤、方法及其要领(怎样做);提出操作练习的目标;制作的质量要求及安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做的要求)。对教师讲解的具体要求是: (一)讲解要科学。教师在劳动课上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与劳动技能有关的基本劳动知识。对劳动知识的传授要科学无误。目前,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劳动课教学内容简单,都是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内容,因此对劳动课的基础知识讲解重视得不够,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不太区分学段或不充分考虑学段实际,简单开展同一种形态的劳动教育,乃劳动教育实践的一种病症。基于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阶段特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努力方向,除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劳动世界建立自觉与自然的联系,以激发学生“专业报国”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就应当是,建设与提供对大学生有一定智识挑战或智识吸引力的“劳动哲学”方面的专门劳动教育课程。这一课程建设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自觉与深度,二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自觉引入对当代劳动世界复杂性课题的讨论。无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种学术,劳动哲学领域都有许多亟待深入探讨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5.
梧桐 《家教指南》2003,(4):44-45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至少,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人们或多或少地对平凡怀着几分不以为然。每个孩子都曾面对同样的提问:长大后做什么?现在的孩子思想活,眼界开阔,说起自己的将来都头头是道:有的要做科学家,有的要做大老板,有的要做医生,有的要做工程师……可是,几乎没有孩子要做工人、农民,更没有孩子要做邮递员、清洁工。毋庸讳言,邮递员、清洁工的工作终究是要有人去做的,但似乎是有意无意地,我们把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划入了不成功者的行列。于是,孩子便开始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最普通的劳动者。平心而论,出现这…  相似文献   

6.
从“做家务”看学生劳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6A):18-19
今天有多少学生热爱或尊重劳动呢?“做”与“不做”的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呢?带着一系列问题,第12期“中学生论坛”来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在各方观点的交锋中该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的判断更加清晰起来。[编按]  相似文献   

7.
<正>劳动创造了人类。试想: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没掌握,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呢?时下在人们重智力轻劳技的大背景下,学生心目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学生缺乏责任心,对班级里的值日工作也是能不做就不做,有时迫于班主任的压力,才勉强做一下,敷衍了事,主动为班级集体做事的少。实践中,我发现劳动与技术课的内容与德育  相似文献   

8.
正班会背景:现在,班级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即使能进行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但自我控制力弱,需要监督才能坚持。班会目的: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应该养成哪些劳动习惯,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劳动课,使学生愿意参加劳动,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工作习惯,这个学期我们特意把劳动课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先去市场上调查,看看有什么东西是青少年喜欢的,又有使用价值且容易制作的。就这样,我们选择了劳动课的内容:让孩子们穿手机链和其他的小饰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传统的校园教学工作体系当中劳动教育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途径,劳动教育工作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目前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在学校内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所以在校内完成劳动教育课程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不少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学生参加劳动之后,劳动教育就结束了。学生劳动创造了什么财富、价值,学生并没有看到,更没有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半截子”的劳动教育,顶多只有一半的教育效果。一些研究者和教师甚至提倡劳动游戏化、娱乐化。然而,劳动游戏化后,学生很可能认为自己所参加的是游戏而非劳动,哪还有劳动教育的意义呢?以创造财富与价值或获得报酬为目的,是劳动区别于游戏、娱乐以及其他形形色色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劳动教育应当让学生看到,甚至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报酬)。马克思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劳动之所以最美丽、最光荣、最伟大,之所以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根源都在于劳动者能够看到,甚至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报酬)。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育背景劳动技能是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一些家长和教师往往忽视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近期我发现班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劳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缺失,开展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五指兄弟     
一天,我在睡梦中,听到有人在争论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五指兄弟在吵。 它们在争谁才是它们当中的劳动榜样。大拇指争着说:“要干重活还得靠我,比如按钉子,你们得要我来做吧!端碗、端茶,都是我在上面暗暗地使着劲呀!所以,真正的劳动榜样是我。”食指不服气地说:“为什么要是你,你们没见过的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推进,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民主气氛的浓厚,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衔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等,使我们看到农村中学的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令人担忧的问题,即农村中学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被取消了,劳动技术课也不上了。究其原因,主要有—种思想在作怪:认为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动观念、劳动技能都比城市学生强,没有必要对农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技术课上不上也无关紧要,他们只要在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知识素养、品德素养得到提高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曾水彬 《班主任》2011,(2):49-50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却在逐步下降,劳动成了学习之外的点缀,能否搞好劳动完全无所谓。不论是教室的打扫,还是寝室的卫生状况,都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连起码的卫生都不做了。看着墙上"优秀班集体"的奖状,我颇不是滋  相似文献   

16.
学期伊始,我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习惯,主动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经过调查了解,我发现学生值日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班干部、小组长劳动不够积极,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个别学生经常偷懒,值日做得少,甚至有时不做值日,给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三是有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素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重庆某高职院校11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设计、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劳动素养进步空间大但发展不均衡,劳动教育设计、劳动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有积极影响。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效果的策略为:转变劳动教育认识;明确劳动教育路径;做好劳动教育设计;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评价劳动教育收获。  相似文献   

18.
上好每一节劳动初深,是对学生进行劳初教育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我接任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课。上第一节劳动课我就同学生什么叫劳动,一个同学不加思索地站起来就说:“劳动就是干活,就是扫地.擦桌子、擦玻璃。”还有什么?我接着问,“种地,把日冒,……”还有什么?我继续问,同学问答不上天了。这时我就说:“警师教书,学生学习,科学氛愿种研是不是劳动?”学生好另的回答:“不R。”我听@J这样回答既定后该可笑,更感到深染的内乐。课程计划上明明安排着每周一书分初探,上级又发放了劳动课不,为什么学生连什么是目初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组织“红领巾考察”、“集体的事情悄悄做”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自我劳动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找自己的劳动岗位,树立了劳动观念,增强了劳动意识,形成了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20.
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加强,首先需要明确劳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从而构建不同层面的劳动教育生态系统。从具体策略来说,可以从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落实落细、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做大劳动教育新格局,做强劳动教育主渠道,做优劳动教育主阵地,做亮劳动教育新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