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精玲 《学语文》2014,(2):48-49
正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文学评论、儿童故事、随笔以及书信。兰姆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部书,是他与姐姐合著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则是建立在《伊利亚随笔》和《伊利亚随笔续编》这两部散文集上。兰姆散文在中国的译介,陆陆续续,从零星的篇章到精选的译本,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兰姆是英国随笔艺术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新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梁遇春是一位深得兰姆精髓的作家,他也被称为中国的"兰姆"。本文首先概述兰姆和梁遇春散文的创作情况,接着从题材、文体、人生哲学三个方面阐述兰姆对梁遇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纵观梁遇春所译之作,基本上以18、19和20世纪初的英国随笔作家为主,通过译作,他构建起18世纪以后的英国随笔流变史。其独出心裁的选文标准、知人论世的解读能力、兼收并蓄的选家眼光、慧眼独具的史家评述,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解读英国随笔作家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而且能起到从宏观的视角更加完整地把握英国随笔艺术嬗变的内在理路及其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热爱读书和对英国文学略有所知的人大概听说过查尔斯·兰姆这个名字。提到戏剧,我们知道莎士比亚,提到小说,我们知道狄更斯,提到英国的散文和随笔,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兰姆。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的伊利亚(兰姆)之称的现代散文作家梁遇春,以英国随笔作家兰姆谈话体随笔为结构基础,建造了一种类似的文体,但在创作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却表现出与后者日趋明显的背离关系.本研究试图表明,外来影响的关键作用是为民族文学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复兴提供形式起点.  相似文献   

6.
《井上靖随笔全集》(1),煌煌巨著,十大卷,精编收录了日本已故著名作家井上靖,近四十年来所撰有代表性的随笔730篇,连同每卷末作家新撰《后记》,共740篇。每卷并附有《井上靖随笔全集·月报》,是关于该卷有代表性的评介文章及索引。 “随笔”即简短的议论性散文,这是井上先生以日本假名,标外来语“ESSay”撰写的西方最早的随笔,是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1533——1592),以“ESSay”称呼自己所写简短而有文采的论述性短文,才有了随笔这“称谓”的。但虽称谓相同,各国的“随笔”,仍以固有的规律和特色,在衍变、发展。我国五四时期,受英国作家兰姆(1775——1834)影  相似文献   

7.
梁遇春对兰姆随笔的翻译和介绍,对中国的兰姆随笔译介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兰姆随笔在题材、笔调、情调、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梁遇春随笔有深刻影响。梁遇春和兰姆的随笔在题材范围、情调、体裁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是他在创作上超越兰姆的体现,是他真正把握了随笔创作的灵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开始阶段,在读书上能够有一个高起点,那将是终生受益的事情。要知道哪些书是经得起岁月淘洗的好书,有必要先认识一下写好书的作家。从2003年第1期开始,钟语甫老师将向大家介绍几位在西方文学史有特殊地位的作家。这一期向大家介绍英国著名散文家兰姆(1775-1834)。其代表作有《伊利亚随笔》以及他与姐姐玛利合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编者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兰姆和梁遇春的性格特征与随笔观察点这两个角度,展开对兰姆和梁遇春随笔同中之异的分析与论述,从而具体、翔实地论证梁遇春的随笔既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独创性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中文自修》杂志提倡中学生写随笔,还辟了“生活随笔”专栏,这是办了件好事。专栏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好文章,值得庆贺和提倡。对于写随笔,同学中有两种看法:一是不当回事,  相似文献   

11.
当我准备撰写此文时,我曾阅读了两个横贯20世纪的人物资料,即法国作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和英国艺术史家兼苏联侦探安瑟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1907~1983)。他们两人都出生于20世纪的头十年,均谢世于20世纪80年代。他们两人的一生都是(至少部分是)因对身份认同的追求所塑造。在这两个个案中,都涉及一种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的身份认同的拒斥和可选择的身份认同(后来也受到审查置疑)的逐步发展的问题。在《一个年轻女士的回忆录,年龄的力量与事物的力量》一书中,波伏娃讲述了一个天主教资产阶级的教养,对此,已是青少年的她就开始反对。  相似文献   

12.
赞羞     
思果  采薇 《教师博览》2006,(5):42-43
据说英国人最怕羞。当代电影明星劳伦斯·奥立维艾演了那么多一流影片,做过导演,出入交际场合不知多少,但还是个怕羞的人。散文名家兰姆怕羞,他本来有点口吃,见了生人更说不出话来。书香门第之后——名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太太因为怕羞,有时反而变得无礼。此外出名的很多,不过他们的名字我们不太熟,不提也罢。英国有个人在结婚前一晚自杀,因为他太怕羞了。他们提到这方面的特点,颇为自豪,我以为有道理,因为我特别喜欢有点怕羞的人。中国人怕羞大约不下于英国人。我知道夏济安是怕羞的——他精熟英国文学,熟读兰姆、吴尔夫他们的文章,是因…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还是文论家。他的评论有50多篇,其中收录在《汪曾棋文集·文论卷》中的评论作品论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他在文集序中说:“我写的评论是一个作家写的评论,不是评论家写的评论,没有多少道理,可以说是印象派评论。”①印象批评自古就有,特点是不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理性分析,依靠批评家对作品的直观印象进行评析。一般采用散文或散文诗的文笔,从容议论,挥洒自如。19世纪末印象主义兴起时,英国的查尔斯·兰姆、威廉·哈兹里特、瓦尔特·佩特等作家,有意地发展了这一批评模式。印象…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鉴赏》2009,(7):50-53,109
查一路:安徽作家,《读者》等知名杂志签约作家、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随笔类作品。在《散文》、《读者》、《杂文月刊》、《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上发表、刊载的作品迭两千余篇。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电视散文栏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15.
查尔斯·兰姆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随笔续集》(1833)是他对英国文学宝库的伟大贡献。伊利亚是兰姆的笔名。他正是以两集随笔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闻名的。他给我们留下的五十多篇优秀散文,全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想和随笔。兰姆充分发挥了随笔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定的需要和要求,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改成另一篇文章或另一部作品,叫“改写”。“改写”不仅是初学写作者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作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古希腊诗人荷马写了两部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美国的两位作家查尔斯·兰姆和丘尔契分别将它们改写成散文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一件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的事情。而读推理小说能给我带来更大的乐趣。推理小说是19世纪下半期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认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爱伦·坡。到了20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他们两人的推理小说我都爱看。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从写教育随笔走上教科研之路的。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半左右是教育随笔,大概有200来篇,结集出版过两本随笔专著(与陈明华老师合著),颇受读者的欢迎。我一直在坚持写教育随笔,除了因为读者喜欢之外,还在于这种文章的  相似文献   

19.
向晴 《教师博览》2011,(10):57-58
这两年因负责《教师博览》的征文栏,常收到许多作者(其实也是读者)的征文和信件。有些信还写得挺长,让我感动且心慌;有的特别执著,隔三差五就发来一封,让人目不暇接,若不能采用,我便会背负深深的愧疚感。但版面毕竟有限,能有幸刊登出来的的确是凤毛麟角。我甚至希望能做一本征文  相似文献   

20.
两个世纪前,一个英国人企图扶助一个弱小民族,反抗雄踞在中、近东的土耳其帝国,他失败了。一个世纪前,又有一个英国人做同样的尝试,凭了超人的智慧、毅力和体能,他成功了,结果是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前者是拜伦,后者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