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学思想,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深入《手稿》文本,围绕“异化”、“劳动异化”这些中心范畴剖析马克思论说的基本理论构架,在“道德异化”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视域中,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从两个角度来划分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一种是在伦理学全部理论层次上进行划分,将伦理学家区分为元伦理学家或规范伦理学家,将伦理学体系也非此即彼地归入元伦理学或规范伦理学;另一种分法是在伦理学研究的具体问题上加以划分,把对道德命令或道德规范的建设作为规范伦理学的问题,而把对道德规范、道德判断的实质和依据问题的探讨作为元伦理学的研究。这样,同一伦理学家便可身兼元伦理学家和规范伦理学家,同一伦理学体系也既包括对元伦理学的研究,也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建设。持第一种划分方法者将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看作本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的事情,范围局定在摩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之说的兴盛,关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学者还探讨了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演化的基本思路、逻辑起点和最高诉求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特点,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还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卡尔·波普的元伦理学思想——批判二元论。波普在自然法则与规范法则之间,道德决定(判断)与事实(陈述)之间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道德决定不可能由事实导出,即“应该”不可能由“存在”导出,从而伦理学不是科学。本文则从道义逻辑和元伦理学角度论证:不应该在道德决定与事实之间掘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否则不仅会使一切道德判断失去客观依据,而且会使主体无法负起道德决定和选择的责任,而这一点又是波普本人所特别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康德哲学发动了一场主体性的革命,康德伦理学思想也建立在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本文论述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康德的主体性伦理思想对"幸福论"伦理学及"神意"道德的超越及其伦理思想的道德律令,指出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四大范畴:“价值”、“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价值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兴趣、目的等等——的效用。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7.
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接触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及其发展? 儿童的道德认识最初或许只是“好”与“坏”的表面的、零星的判断,但它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规则体系。什么样的概念可以把儿童的道德认识加以全面涵盖?我尝试提出一个概念,那就是“儿童的伦理学”。一、儿童有其自己的伦理学怎样理解伦理学这一概念?伦理学可以表示一门学科,即对道德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表示某个伦理学家、某种伦理学流派对道德的一整套的道德认识,也可以表示某一文化对道德规则的一整套规定。“儿童的伦理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儿童所具有的一整套道德认识,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研究儿童道德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的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世纪,托马斯的伦理思想既起着使宗教伦理世俗化,世俗伦理宗教化的作用;同时又起着使伦理学由德性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转化的中介作用.托马斯完成这两种转化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他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与希伯来神学律法思想结合起来的做法上.而基督教的“十诫”则是他建构宗教规范伦理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分别独立化、绝对化地构成了科学的伦理学的三大不可分离、独立的部分:元伦理学是将伦理学的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方法)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规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目的和意义;规范伦理学则是将伦理学的规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科学方法;美德伦理学无非是夸大伦理学的美德伦理(优良道德之实现)部分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美德中心论,颠倒了美德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伦理学研究,在道德基础和道德教育两个方面有待重新做出思考。对道德基础的重新思考,要求将道德的基础从知识或理性转变为情感,并消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误解。对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要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情感。能否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能否打开情感之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受"科学主义"的影响,许多伦理学家大都乐意将伦理学称之为一门科学。其实,伦理学从来不是一门纯科学。通过分析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问题的性质可以得知,伦理学是哲学性为主,科学性为辅的哲学分支学科。这就表明,哲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方法在伦理学的研究中均不可偏废。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被伦理学所用的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也分别存在于将道德问题进行分工研究的道德哲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部门伦理学、道德文化学和伦理史学这些伦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12.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律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外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无论中国古代《吕刑》提出的“德主刑辅”思想,还是西方思想家关于二者关系的系列论述,都对当代法律伦理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道德概念与定义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概念的定义一直是伦理学研究中争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含混不清的问题。然而,“道德”概念是伦理学研究的基础,其定义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伦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如何对“道德”概念进行定义,需要考虑到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中西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的理解;二是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使用;三是伦理学研究中对“道德”的运用。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对“道德”做如下定义:所谓道德,是人们头脑中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观念,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思想品质中的一项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伦理”也即“道德”。伦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道德的科学,它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复杂多方面的。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完整的伦理体系,但其伦理思想、情感、内容等却是客观存在的。 一、儒家的伦理思想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孟于、荀子为代表。“孔子贵仁”,“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规定是“爱人”,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15.
对休谟伦理学理论特征的任何一种规定,都可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相反的表述。通过对休谟伦理思想的整体考察,可以尝试将休谟伦理学的理论特征归结为四个方面:在道德的根源上,表现为理性辅助下的情感论;在道德的基础上,表现为环境影响下的人性决定论;在道德评价依据上,表现为温和动机论;在道德价值原则上,表现为规则功利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元伦理学的最近发展态势是20世纪60年代元伦理学复兴的延续。复兴中的西方元伦理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日常语言研究普遍受到重视;(2)关注规范问题已成大势所趋;(3)理论创新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相似文献   

17.
质疑应用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伦理学还不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与体系,它只是一个松散、缺乏严密逻辑结构的“应用问题群”,只是便于对实践问题的解释、阐明、陈述和对职业规范的探究,运用伦理学的部分理论与研究方法,与社会和人类对话;它只是一种机会主义的研究概念、教育概念和体制化传达语式.并为说教或俗世伦理学的传播而进行的相对主义修补,其运用直觉主义或境遇主义的后现代手段,移植或制造一系列“不证自明的”后经典原则,实用主义地、分裂地、常常孤立地对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应用伦理学是急躁和浮躁的学术心绪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简单、粗暴的行动测量工具,反映了“忧、畏、烦”的“后现代”人的一种懒惰、急于求成、躲避深刻的心态与情感。应用伦理学是一个过渡,可以作为一种对研究群体召集的理由;当它已经成为一种习称和流行语时,我们可以就势建立一个单独的学术舞台,把“伦理学理论应用”或“应用伦理”作为交流语式,引导其对一系列悬而不决的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在我们的社会中把伦理学理论化成进行社会抉择的理智力量;使道德哲学家重新在公共生活、立法与决策中占有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元伦理学的概念、元伦理学与描述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关系、以及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元伦理学是退后一步或站到另一个层面上追究规范伦理学背后的问题,其核心问题在于道德判断是否具有有效性或具有何种意义上的有效性,追究该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进路:语义分析进路、心灵哲学进路、本体论进路和认识论进路,因此,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伦理学源于教育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形成于杜威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伦理探究",它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对作为人类生活形式的教育进行经验的分析和价值的辩护。根据这种取向,教育伦理学需要选择和发展适合教育问题探讨的伦理概念和理论、伦理思维和方法,厘清和分析自身的基本范畴和问题,建构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教育伦理学主要由教育的道德前提、道德要求和道德功能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
元伦理学的兴起已有百余年,它的出现的确在明确概念、理清逻辑推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使伦理学研究日趋规范,为伦理学成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其在研究过程中过于注重纯粹的概念分析与逻辑推理,使伦理学成为"学院式"的学问,与现实严重脱离,失去了对社会道德生活的指导意义,致使其研究进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