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学生差异性是体育教学客观存在的教学条件,没有差异体育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尊重差异,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体育教学的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校初一女生来自本地区不同小学,体育技能基础存在明显差异,本人在 "体育超市"理念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技能超市"教学,即在技能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技能小目标,学生对照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达到学习目标.本文以篮球教学为例,对该学习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东省第三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田径专项的竞赛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专项技能方面,师范类院校和体育院校的专项技能展示比综合性院校较好;大部分院校男生的专项技能展示比女生的成绩突出;(2)教学技能方面,各个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性大学也有优异的表现。因此,对于体育教育田径专项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有理论的基础学习,又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体育教材在动作技能上存在差异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性特征把中小学体育教材分成若干群组。不同体育教材群的差异性特征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线索和方式方法,这个线索是建立在教材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法从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大4学生中随机抽取130人作为实验对象,运用手臂动觉方位辨别仪对被试者进行手臂感知觉测试,将得到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和其他专业大学生手臂肌肉感觉能力、臂动方位辨别能力、以及在反应准确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手臂动作方位知觉要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不同角度刺激的情况下,不同方位辨别上也存在着差异;男女生性别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手臂动作方位知觉能力要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特质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6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特质焦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相比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每周锻炼的时间多;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男女生之间以及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不同其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所调查的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留英学生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国内学生明显高于留英学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的体育教学基本采取学生自己选修体育专项的方法,虽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但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使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本文通过对不同专项组女生跳远成绩的分析,找出各专项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尽量减小差异,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达到让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三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体育教学虽然同样是双边活动,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女生是学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上好体育课,提高女生运动技能等问题,急待解决。下面是笔者对男女生分班上课,对女生运动技能的影响所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方 《体育世界》2011,(12):42-43
由于身体素质和主观学习意识的努力程度上的不同,决定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上,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针对教学中同一年龄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我们必须彻底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共性教学,合理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赵超君 《体育教学》2013,33(9):45-47
学生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动力。学生差异可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和体能素质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的群体差异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分析这些方面的差异性特征并提出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晓东 《体育世界》2009,(10):45-47
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对1500名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项目学生个性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能主导类与技能主导类,技能主导对抗类与表现类,技能主导同场类与隔网类,相比较而言,前者学生较后者具有更为积极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区域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影响身体素质差异的因素。方法利用Arc GIS10.2软件建立河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数据库,应用地统计功能内插生成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预测图,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结果河南省的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主要分布在71-73,女生的体质综合得分主要在74-76。河南省男生身体素质从东向西逐渐递增,男生总体体质状况一般,相对体质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的商丘市,相对体质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南。河南省女生体质状况较好的地区在豫西南的南阳市,较差的地区豫西南的三门峡市和黄淮的信阳市。结论身体素质与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关,不同地区的体育教育和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别。河南省经济发达的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学生形态良好,身体素质较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身体形态较差,身体综合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六所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居民在体育消费行为上存在着差异性;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目的性具有差异性;城市变量与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牟玉梅  丁小燕 《体育科技》2010,31(3):138-142
从性别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男、女生在锻炼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与同伴一起锻炼和班级组织活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频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优于女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没兴趣、场地少和没人组织。结论:民办高校场地器材缺乏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女生对场地、器材满意度低。组织力度欠佳,学生锻炼项目单一,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相关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施俱乐部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强身健体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也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医学院校女生比男生多,下临床见习、实习多。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管理方法和要求上存在着差异性,发展很不平衡。我校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大胆改革——实施俱乐部制课外体育活动。以俱乐部为核心,从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含义是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能力和技能。另一个含义是差异性,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上,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体育素养的发展上。这种差异体现在:①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②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中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和调研,发现女生中神经类型有很大差别。从小处处受限制的学生,显出明显的弱型特征,而在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强型特征。根据她们的神经类型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不少教师这样抱怨:“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太大”,“女生练习的积极性不如男生高”,“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意志品质太差”等等。其实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你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来对待“差异”时,就会惊喜地发现这曾令许多教师抱怨、头疼的“差异”现象竟是指导体育教学的一种依据。它好比位差与电压,没有位差就没有水的流动,而只有死水一潭;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差异”现象呢?一、利用学生个体素质之间的差异,设计新颖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的概念,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基础、体育语言符号、体育思维方式、宗法制度、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中西体育文化之间不具有好坏优劣的本质差异,而是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的消除在于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58-560
以武汉城乡两所初中学校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知差异为研究内容,通过学生对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运动技能习得、参加课外体育运动、进行体育课程、对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设施满意情况等角度出发,对城乡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