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沌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对现代英语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语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应当掌握混沌学的理论,利用其特征如蝴蝶效应、分形、奇异吸引子等理论来思考,从而拓宽现代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到教学设计领域。简要介绍混沌学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从教学设计中的非线性思想、教学设计中的蝴蝶效应、元认知学习与分形以及教学评价与奇怪吸引子等方面探讨混沌学原理在现代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萍 《文教资料》2007,(4):99-100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混沌理论及其特征,并具体论述了基于混沌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对建立在线性的封闭系统观、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基础上的传统教学设计观带来巨大冲击。教学设计处于变化之中,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其设计、控制与优化可以从混沌理论的角度重新思考,从而拓宽现代教学设计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以产生于20世纪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哥本哈根学派量子力学”和“混沌学”这三大自然科学理论为代表,试图通过这些重大理论变革所达到的成果,来说明20世纪科学理论发展对自然观的新探索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混沌理论应用于教育的争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 60年代兴起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混沌理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教育的复杂性 ,但同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运用是不适当的。这样 ,对混沌理论该不该、究竟如何用于教育的问题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讨论了这场争论的起因 ,以及争论的内容 :混沌理论的运用范围、运用方式、运用什么、以及混沌理论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混沌理论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教育探索》2005,(10):14-16
混沌理论不仅是物理学、数学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理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过程充满了混沌,混沌理论对现代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当掌握混沌理论系统及其特征.并从教学设计与蝴蝶效应、元认知学习与分形等方面明确混沌理论在现代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随着学习理论、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科学迅速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随后日益重视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教师也愈加重视教学设计。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众所知,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数学教育曾经历了由惟一集中于教材教法到更加重视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建设这一重要发展。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围绕“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和“数学学习论”这三门学科分支的建设进行的,那么,什么又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数学教育、特别是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呢?  相似文献   

10.
刘清华  周仕德 《科学教育》2007,13(3):F0003-F0003
教学设计的研究,“如果从1962年格拉泽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算起,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80年代,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基本成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崛起。在我国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直到90年代以来,才有少数教学者注意到教学设计并开始引介。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思想就已经显示,重点是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1979年,美国混沌学专家洛仑兹(Lorenz·E)在一次演讲中的回答是肯定的。从此,一个冲击决定论系统的革命理论——混沌学从这里诞生了!蝴蝶效应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之父冯·诺意曼(Neumann·J·Von)在设计第一批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正>系统科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经历了从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奠基,到以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和突变论为代表的自组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以相变论、混沌论、超循环论为主干的复杂性科学体系,使系统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复杂性科学从认识论与方  相似文献   

13.
混沌理论和相对论、量子力学是20世纪三大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自从混沌概念提出以来,非线性科学有了重大的突破.混沌概念与理论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哲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科学和高职教育中来.从混沌理论的视野来思考高职教育,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混沌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混沌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对混沌理论教学观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40,50年代的西方行为科学,广泛地吸收了当代社会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联系混沌理论对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理论,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具有内禀随机性、初值敏感性和"混沌序"等三个本质特征,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思想。从混沌理论的角度重新思考,研究生培养这个动态的过程,从而拓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混沌的语言     
混沌学新兴于二十世纪70年代,是探索复杂系统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它着眼于发掘混沌背后的秩序,对自然科学研究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把混沌理论运用于语言的研究中,并卓见成效。语言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混沌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必然给语言研究带来巨大的生机,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混沌理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并称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三大传世之作.它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提出,是研究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现象的理论,揭示了自然界的非周期性与不可预测性.将混沌理论应用于文学阅读,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雏视野.它主要从三个方面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视角:聚集与发散特征启迪文本解读要把握"多元有界";初值敏感性特征启迪文本解读要重视体验过程;自相似特色启迪文本解读要关注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19.
"黄河学"学科构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朋飞 《天中学刊》2010,25(4):114-119
“黄河学”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倡议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有新的发展,2009年跨入新的阶段。黄河学研究对象应为时空演进中的黄河及其流域和影响区;黄河学二级学科可分为黄河学理论、黄河自然科学学、黄河人文科学学、黄河社会科学学、黄河工程学和黄河综合学。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对“黄河学”研究和创建“黄河学”学科体系做了大量的工作,“黄河学”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现们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70年代以来,各门科学都在注意客观存在的“无序性”,把“过程”而不是“存在”看成科学的主题.70年代未,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至教学系统设计(ISD)领域,对建立在线性的封闭系统观、决定论的可预测性以及负反馈圈基础上的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观提出质疑,并试图将混沌学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正反馈圈等基本概念引入教学系统设计,以克服传统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机械性.为引起读者对ISD研究领域中这一新动向的注意,特刊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