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他们的信仰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然而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呈现出信仰缺失以及信仰非理性化的态势,对当代大学生信仰进行重塑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信仰重塑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以及"重义轻利"的价值观都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永生 《文教资料》2011,(4):118-119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危机。本文从阐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传统与当代、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的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这些综合性因素对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双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部分大学生已经表现出信仰危机。对自身前途感到迷茫。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信仰问题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乎能否抵挡住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研究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状况,对出现的信仰危机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树立正确信仰。依然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生动素材.文章分析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信仰观特点,探讨北大荒精神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契合点,探寻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磨砺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应担负起大学生理想道德的重塑的重任。重视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思潮影响下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6.
就当前大学生信仰及其信仰教育状况而言,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层次性和发展性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信仰教育模式;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信仰教育内容;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信仰教育方式;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当前信仰教育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生活阅历进行信仰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信仰选择;如何恰当运用社会正负面现实进行信仰教育;如何把握信仰教育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经济转轨、多元文化、滞后信仰教育都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塑造造成冲击,致使其信仰呈现多样化、功利世俗化、盲目非理性、非科学化倾向。中国梦”作为时代信仰,与每一位大学生的命运密不可分。当代大学生作为“追梦”、“圆梦”的实践主体和中坚力量,同“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因此,本文提出以定位大学生自我坐标把握“中国梦”,以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助推“中国梦”,以凝聚大学生信仰力量实现“中国梦”等途径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塑造。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信仰缺失,重塑大学生精神信仰,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提高社会凝聚力都至关重要。重塑大学生信仰体系,需要从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三方面逐步递进,需要从群体影响和内在激发两方面塑造,从动力、渠道、反馈和有目的引导四方面来建设信仰教育的有效机制,结果可以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选择和形成正确的信仰,并内化到行为方式,形成固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刘魁  李茜 《江苏高教》2012,(1):9-13
对于当代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陷入困境的根源,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无疑,教育信仰危机是其陷入困境的深层根源。为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历史、现实与思想三重维度来反思当代教育信仰陷入危机的根源,在借鉴中国古代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信仰的重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民间信仰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了3条应对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与教育;对症下药,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困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的必要性做具体分析和探讨,指出重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蓬勃发展,但不容乐观的是现今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却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核心价值缺失、道德规范失位、道德实践无力等主要方面,这些道德信仰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泛滥.面对此种状况,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本位,挖掘儒家传统伦理观所具有的丰富道德内涵,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方案,将是合理而适当的路径.从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对儒家伦理观的内涵进行总结,结合其实践意义,指明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启示,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笔者就大学生应当通过哪些路径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审丑与审美是辩证统一的,丑依附关而存在,而在当代中国的网络文化情境中,网络审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商业化、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导致的信仰缺失以及网络的推波助澜使得审丑文化大肆泛滥。作为现代信息主要受众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信仰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方面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审美辨别能力。同时,大学生自身应自觉学习新的网络条例和法律法规,依法文明上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更是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领域的伟大革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6.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行信仰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内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五信”教育,即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国家社会信仰和宗教信仰。基础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夯实大学生的法纪信仰和道德信仰,关键是弘扬主导信仰,根本是着眼最高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应然”与“实然”的断裂以及多元文化碰撞的困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引下,文章提出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加强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融入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坚守梦想;优化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构筑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问题、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现,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我国高职大学生信仰出现了多变性、多元性和务实性等新特点。传统的信仰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和时代的变化,在分析多元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