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卫平 《上海教育》2001,(22):44-45
学校形象,是指学校的面貌和个性特征以及学校成员和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整体评价的印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一种基本认定。学校形象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并且潜移默化地对学校成员发生影响。社会公众通过学校形象了解和评价学校,反过来,社会公众的评价又会作用于学校。所以,学校要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创自己的发展之路,就必须注重学校形象建  相似文献   

2.
学校形象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形象的构成 所谓学校形象,是学校的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评价.一方面,学校形象源于学校自身的表现,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有赖于学校自己的良好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往往是学校形象的评定者,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也必须做好社会公众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学校形象     
学校形象学校形象,是校内外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和印象。塑造良好形象是学校公关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学校公关的基本过程是对学校形象进行现状分析、理想设计、塑造改造、形象传播、反馈调节。学校形象的构成要素有:学校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教师、领导、校舍、设备、环境...  相似文献   

4.
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所学校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是由学校内在精神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构成。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健康运行和对外拓展的基础。不仅对于学校内部环境的优化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一种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学校形象是家长、社会公众、学校师生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和认定,是学校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学校间的竞争已从局部的教师竞争、硬件竞争、信息竞争、生源竞争等发展到学校形象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形象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无形资产,影响着学校的兴衰,一些知名学校,无不努力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学校形象是通过学校教工群体形象、服务形象、学生形象等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学校品牌的涵义、特性及其创建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闫德明 《教育研究》2006,27(8):81-83
学校品牌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以人为载体并需要迟效评价的品牌,也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注重个性定位、形象识别、传播推广和维护创新,是创建学校品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学校形象及其内容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总体印象和整体评价,是学校的全部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学校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整体形象它是学校给社会公众留下的印象的综合形式,包括构成学校形象的“软件”,如教学水平、精神面貌、群体意识、知识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就业率等,还包括构成学校形象的“硬件”,如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职称结构等。教学形象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形象的核心内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等构成了学校教学形象的主要内容。领导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面临严峻的挑战,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揭示出了中专学校的生存危机。这种激烈的竞争在某些方面实际表现为学校形象的竞争。因此,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学校形象及其内容 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总体的印象和整体的评价,是学校的全部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承认和接受程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料严峻的挑战。这种激烈的竞争在某些方面已演变为学校形象力的竟争。因此,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一、学校形象及其内容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总体的印象和整体的评价,是学校的全部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学校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体形象 它是学校给社会公众留下的印象的综合形式,包括构成学校形象的“软件”,如教学水平。精神面貌、群体意识。知识水平。思想政治工作等;还包括构成学校形象的“硬件”,如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职称结构等。2.…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形象,是学校总体面貌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它包括学校成员对学校的总体评价,也是学校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方式。比如,一所学校首先以其校容校貌、师生仪表举止、学校教学质量(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名人效应)等给公众以形象感受,再以其特有的化氛围(校园雕塑、园林造型、校徽校标、学校理念标语等)给受众以更深刻的形象感受,最后在公众心目中形成对这个学校的本质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校园形象,是社会各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成果给予的综合评价与一般认为,是社会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据此,本文前先论述了校园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其次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形象定位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因势利导,抓住形象定位的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具有国际公认的高效的中小学校评价体系。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评价机构,构建了包括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学校评价指标框架,采用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其学校评价充分发挥了问责和促进学校改进的双重功能,保障了新西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新西兰中小学校评价体系的特点主要有:成立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目标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改革目标、将内部评价视为促进学校改进的核心、开展个性化的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有机结合、重视评价队伍的能力建设、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借鉴新西兰的经验,我国可成立专门的中小学校评价机构,强化学校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内部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东娇  王颖 《教育科学》2012,28(4):15-20
学校文化评估是借助质性与量化两种方法及问卷、访谈等具体技术,对学校文化发展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对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改进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评估主体包括制度主体和执行主体,学校文化评估模型包括类型评估和轮廓评估两种模型。学校文化驱动模型开发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是指对校长担任职务职责的履行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学生发展成就、教师发展成就、学校组织建设成就、教育改革成就、学校形象与特色及校长个人成就六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the justice of teacher’ behaviour and (a) the legitimation of school authority and (b) the legitimation of institutional authorities outside school. 448 adolescent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In questionnair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about (a) perceptions of the justice of teachers’ behaviour; (b) evaluation of the school experience; and (c) evaluation of institutional authoriti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of the justice of teacher behaviour, in particular relational and procedural justice, have an impact on the legitimation of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and on the evaluation of institutional authorities outside schoo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legitimacy granted to teachers is a mediator variable between perceptions of justice in school and evaluation of authorities outside school.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xperience and adolescents attitudes towards authorities, an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Authority” and of the “Group Value Model”.  相似文献   

16.
Teacher Evaluation,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argument that meaningful teacher evaluation in schools can be an important catalyst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improvement when it is linked to broader conceptions of leadership in schools. A state-of-the-art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ment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this system is linked to leadership densit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improvement is detailed. Findings from two contrasting case studies of schools implementing this new system are presented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link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newer conceptions of school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ement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初中班主任形象与班级管理绩效的关系,对XH中学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被调查初中生对班主任的形象评价处于中高等水平,班级管理绩效也较高,在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父母工作部门、父母学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理想班主任形象与班级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班主任形象能够促进班级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ovides historical overviews of the conceptual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cus of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the USA. Pertinent literature is cited and arguments are made that these lines of inquiry have coexisted for nearly four without adequate integration. With the fourth stage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process, there is a recognition that within school context variables, particularly teacher effectiveness,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school improvement and school outcomes. Similarly, there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findings from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have relevance for studie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ongoing developments in teacher evaluation. Examples of: (a) new generation, learner-centere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in the USA that are informed by teache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b) the fourth stage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re describ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se lines of research should be merged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9.
管办评分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要把握好放权、授权、监权之间的关系。在政府放权、社会评价的路径中,将办学的自主权交给学校,实现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大力培植社会评价机构,将评价权交给社会。政府要做好宏观统筹,学校要精化内部治理,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这是实现管办评分离的有效途径,也是快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